《中庸处事智慧》作者:何者明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mb。
书籍内容:

目录

不偏不倚地与人相处
行动失度就会乱套
做事要考虑利害大小
你知道什么事对自己重要吗
为人说话不可太直露
如何在倾听中做出决断
行事要符合自己的角色身份
处世避免过激和片面性
不要随便轻视别人的价值
表现出很有志向的样子
中庸处世不是当缩头乌龟
腐化、僵化、堕落不是中庸
在他人面前不可失态
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宠辱
以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名利
屈不是不要尊严,伸不是不要人性
怎样以退让的方式蒙住对方
目光短浅必自己打败自己
把一切价值等同于钱是有害的
认清自我,不可权责越位
为人处世注意这四种毛病
没有法度和游戏规则的竞争必陷于混乱
只强调速度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
摊子大不等于实力大
设立严密的计划
树立管理时间的意识
机会属于有时间观的人
脱离实际的空想、妄想没有好处
一张一弛是快乐的处世
心性偏激的人难以成功
对正在干的事情不可掉以轻心
把握人生的每个阶段
不要停留于昨天,也不要忘记过去
如何树立困境中生存的勇气
在磨练中提升自己
实力是靠毅力打拼出来的
急功近利是不自信的表现
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如何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
坚忍是成功的要诀
敢于为他人付出
斤斤计较是小看自己的能力
主动吃亏一定是发现了什么更好吃的东西
为对手叫好并不是弱者的表现
当别人危难时伸手援助
帮助时要让对方乐于接受
与人相处忘掉人我之异
适时适地地满足对方的欲望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如何掌握说话的要领
向他人学习要发自内心
占取别人的利益会埋下隐患
为人要活出个有志气的样子
抱怨别人时,问问自己有没有问题
敞开心扉,以心换心
切莫自作聪明
为人高傲是把自己孤立起来
谨慎自己的私心
准备赢得一切
处世慎密的人在于神妙的谋划
有心理准备地营造“情境”
见微知著,未卜先知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预备计划不能太过分
在细节处练功夫
有条有理地做事
从脸上的表情窥探心中的想法
遇事慌乱必将出现差错
看准了就动手,不要患得患失
急处站稳,险处回首
动静合宜不吃亏
以宽平的心化解生活险情
寻找最恰当的说话时机
棘手之事求有经验的人帮忙
克服天性的怯懦
借人的智慧筑事业之基
局限于小,就难有阔达与发展
必要时采取非常手段
遇事给人台阶下的绝妙办法

为人说话不可太直露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故不可稍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菜根谭》

  一个有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到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而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的小人的忌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而又遭受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绝对不可锋芒太露地刻意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还讲过:“讷于言”、“慎于言”,但这种装哑的方法现在看来毕竟偏于消极,不符合交际的需要。当然不可失言。在与人交往中有时无话可说的时候想话说,比如你拜访别人,十几分钟,大眼瞪小眼不行,所以要能想出话题;想话说,也不是开口胡说,毕竟这些话是要经你审慎考虑的,不能说不得体的话。

  《战国策》上记范雎见秦昭王,一次、两次,秦昭王向他请教,他都不说话,因为他发现秦昭王与他谈话时心不在焉,而他要讲的又是一套使秦国富强称霸的大道理,别人不重视,讲出来无益。直到第三次,秦昭王单独会见他,专心致志,虚心向他求教,他的一席话,就打动了秦昭王,封他当了宰相。像范雎这样,才真正是既不失人、又不失言的智者。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迂回曲折的提问方式,是她取胜的法宝之一。

  南越总理阮文绍,曾被外界评论“是南越最腐败的人”。法拉奇在采访阮文绍时想了解他对此评论的意见,但是,如果直接提问,阮文绍肯定会说没有这回事。法拉奇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曲折地达到了采访目的。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关于上面问题的肯定回答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对舆论有个交待,他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出他的“少许家产”。阮文绍到底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富裕、腐败,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奢华,已很清晰,读者自然也会从他所罗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总统,西方评论界认为他专横、残暴。法拉奇在采访时他没有直接问他:“总统先生,据说您是个法西斯分子”,而是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总统先生,据说您是有关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拿破仑的书籍的忠实读者。”从实质上讲,这个问题同“您是个法西斯分子”所包含的意思是一样的,转化了角度和说法的提问,往往会使采访对象放松警惕,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它看上去无足轻重,但却尖锐、深刻。

不偏不倚地与人相处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

  现在有不少人将“中庸之道”视为贬义词,并攻击它腐朽没落。这是对中庸的不了解或曲解,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孔子都发现了道德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偏激,一是退缩。而又同时认为在上述两种错误倾向之外,惟一正确的行为是“中庸”即“适中”。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却恰恰相反,有的人凡做事不是过分,就是“不到位”,而且又随风倒,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在信念上、观念上变来变去。

  所谓中,就是本体,就是方法;所谓庸,就是实用,就是实行。孔子说的中庸,就是用于中,行于中的大道。《南华经》中说:“庸就能用,用就能通,通就能得。”

  中庸是种权衡,使自己不被自己的行为绊倒。例如获取成功的方法很多,诸如难得糊涂、能屈能伸、甘心吃亏、以柔克刚等等,掌握了其中一条,运用得当,都能让你在一些特殊场合或在对某一具体事情的处理中获得成功。但它们并不具有普遍性。而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智慧和具有至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庸处事智慧》作者:何者明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