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洪帮》作者:巴图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mb。
书籍内容:
香港洪帮 上 巴图著
香港洪帮 上 巴图著
说我是风不是风,
五色彩旗在斗中,
左边龙虎龟蛇会,
右边彪寿合和同。
说我是流不是流,
三河合水万年流,
五湖会合三河水,
铁锁沉蛟会出头。
少林僧跃马寺门,天佑洪煤山借魂。红花亭下英雄聚首,姑嫂廊前义士立盟。
明朝末年,烽火丛起,李自成义军金戈铁马,直抵京师,吴三桂首施两端,揖满入关,明末代皇帝自缢身亡,陪其共上煤山的是侍宦王承恩。
清军随之大举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明朝的忠臣遗老,血脉沸腾,不甘俯仰,矢誓反抗。他们有的组织义兵,与清兵对抗;有的隐退山林,设坛立道;有的毁家纾难,暗助朱明后裔。
香港洪门所推崇备至、奉若神明的郑成功、顾炎武、黄梨州、王船山、刘念台、朱舜水、阎右右、吕良、史可法等,便是其中的肝胆之士。
洪门开山可能始自郑成功。明延平郡王郑成功退守福建东南隅,反清复明。鉴于当时文武官员朝秦暮楚,郑成功于1661 年(清顺治十八年九月)创立了金台山明远堂,与诸大臣及大将结义为异姓兄弟,是为洪门开山立堂之原始。
洪门的秘密口号为“明大复心一”,反过来为“一心复大明”,目的是反清复明。洪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号的“洪”。“洪英”是洪门开山祖,虽有洪英其人,但暗示为洪武门下的英雄。郑成功创立洪门的意义有二:一为复兴明朝;二则尊王攘夷。洪门的性质是封建的,山主以公、侯、伯、子、男自封,分封兄弟以三十六个部位,称仁义兄弟,维护五常八德。洪门中的礼是行“拐子式”的军礼。举行隆重仪式时,空着中央,表示不作皇帝,留待朱洪武的子孙。清朝视洪门为大逆不道,一经查出即抄家灭族,诬为红巾贼,呼为红帮土匪。外界不察,都称洪门为“红帮”,实际上中国没有红帮。洪门是反对清朝统治的组织,因而当时在城市中难以插足,只能于穷乡僻壤占山立寨,招兵买马。他们结义时效法古人烧三把半香:头把香,效法羊角哀、左伯桃结成生死知交;二把香,效法桃园三结义,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三把香,效法梁山一百零八将;半把香,义气常,单雄信不投唐,秦玉泣血哭留半把香。洪门的组织是仿效梁山的,但只留三十六天罡,不要七十二地煞。帮中兄弟相称,大哥不大,么满不小,讲求平等,没有辈份。洪门里的部位分内八堂、外八堂。内八堂为京官,均称大哥,计山主、副山主,称龙头大哥;香长、盟证为客卿,不入正系;堂座为宰相,陪堂为副宰相,管堂管人事,执堂管总务,礼堂管礼教,刑堂管刑法,心腹、护剑、护印为一排心腹大爷,在内八堂为老么,在外八堂为大哥,带尚书衔。外八堂名义上有十排,四七两排为妇女散将,不入堂,故称八堂。一排心腹,为外江总督;二排圣贤,为军师,以关羽居二,通常不封普通兄弟,而以位置和尚,在梁山为吴用;三排为桓侯,亦称当家,管粮台;四排金凤(亦称四姊),位置兄弟配偶;五排红旗、蓝旗、黑旗、执法(亦称辕门纲纪),为中军,管号令执法,亦称管事;六排巡风、花冠、青岗,为山内守备巡查将校;七排银凤,为未婚女子散将(亦称银妹、七妹);八排白衣、镇山、守山巡检,为秘书长及守将,此拟公孙胜,通常以置道士;九排江口、检口、斗口、守口、管山口水口守备巡逻;十排大满、小满、铜章、铁印,为九门提督,管卫戍侍卫。共计三十六个半部位。
郑成功以延平郡王结拜群臣,地位不高的够不上参加,所以初期的洪门组织路线是吸收上九流,即所谓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地理四流推,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明遗臣顾炎武(亭林)讲学陕西华阴云台书院,以民族大义感化诸生,举洪门秘密结社,众欲举义,倒清复明,推顾为首。顾以王侯将相名称注目,遂仿洪门组织汉留(亦名汉流哥老、袍哥),以大哥大爷二哥么哥相称呼,发闯王藏金,设标号、当铺,准备粮台。于是哥老会蔓延很广,由西北以至于西南及两湖。
洪门以反清为宗旨与清廷势不两立,清廷防范甚严,如发觉即抄家灭族,凡放“白鸽标”(洪门凭证票布)杀无赦。因此洪门只能于穷山僻壤开山聚众,而在都市里只好创立礼门,借戒烟、戒酒、戒赌、戒嫖名义发展组织。礼门首领居常不以真旨告门徒,至命终时,始以反清复明宗旨密告传衣钵人,故礼门公所是清朝官方允许设立的。
洪门开山,立遭清兵剿捕,即进入战争状态,广泛发展势不可能,于是又变相创立白门,以神道设教,引人入彀,如白莲教、红灯照、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天地会皆属之。在封建社会里,这些组织极易发展。
郑成功首开金台山明远堂,与文臣武将结为异姓兄弟,是时拥有土地与人民,实无所谓秘密结社。金台山为郑军驻所,无所谓占山落草。后来郑成功派其盟弟部将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及其军师陈近南进入情占区发展组织。蔡德忠发展于区南,是为洪门。陈近南于古北拥戴顾炎武,发展为汉留。二者组织形式大致相似,组织路线却有歧异。兹分别概述于下:郑成功派往内地发展组织的部将盟弟蔡德忠等五人,原为洪英旧部。洪英,字启盛,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参督师史可法幕。扬州沦陷,洪英以事先出城,未罹难,收集史可法旧部,继续奋斗,屡战不利,病殁于三仪河。蔡德忠等投依潞王,潞王降清后即往福建归唐王,后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参与金台山会盟。蔡等受郑密令回大陆发展,潜至福建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方丈智通精武艺,法徒一百二十八人皆彪悍。智通劝蔡等落发为僧,精练武术,待机起义,蔡等遂于此练技结众。
雍正十一年,福建少林寺僧人,密谋作反,抗拒清廷,事为清帝所闻,派兵围攻,并纵火焚烧寺门,僧众死伤殆尽。逃出的五名僧人是: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及李式开,其后被洪门中人奉为“前五祖”。照说正式受戒僧人,例有“法号”,何以上述五人则均以“俗家”名字存留后世?对此,各有关文献并无解释。或者当时少林寺已成“叛逆”巢穴,这些人不敢再以“法号”相称,避过清廷耳目,亦未可知。
五僧于突围途中,获得反清志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及林大江等五人掩护扶持,才得脱离险境,共同前往粤省。因此,洪门中人又将上述五人称之为“中五祖”。
这群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香港洪帮》作者:巴图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