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疲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隐性疲劳:即使休息也无法消除疲惫感的真面目/(日)梶本修身著;陈婧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20.10
ISBN 978-7-5207-1575-1
Ⅰ.①隐… Ⅱ.①梶……②陈… Ⅲ.①疲劳(生理)-研究 Ⅳ.①R44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108837号
隐性疲劳:即使休息也无法消除疲惫感的真面目
(YINXING PILAO:JISHI XIUXI YE WUFA XIAOCHU PIBEIGAN DE ZHENMIANMU)
作  者:[日]梶本修身
译  者:陈婧
责任编辑:王梦楠 张莉娟
责任审校:曾庆全
出  版:东方出版社
发  行: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51号
邮  编:100028
印  刷:北京文昌阁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版  次:2020年10月第1版
印  次:2020年10月第1次印刷
开  本: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  张:6.75
字  数:114千字
书  号:ISBN 978-7-5207-1575-1
定  价:46.80元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 我社负责调换 请拨打电话:(010)85924602 85924603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疲劳呢?
这样的人需要注意!身体发送出的疲劳的信号
反而更疲劳了?!错漏百出的疲劳恢复法
第二章 发觉的时候已经晚了,“隐性疲劳”的恐怖之处
最新医学的结论是“脑是所有疲劳的原因”
活性氧伤害了自主神经,人会感到疲劳
运动后疲劳的不是肌肉而是自主神经中枢
案头工作使自主神经中枢疲惫不堪
眼疲劳的原因也在于自主神经中枢的疲劳
不知道自己累了……“隐性疲劳”的恐怖之处
“隐性疲劳”成了大病的导火线
疲乏时体内就会增加的“疲劳因子FF”
疲劳积累得越多,人也会衰老得越快
第三章 疲劳大国日本与不擅长休息的日本人
全民疲劳的社会——日本
“您辛苦了”文化与“做得好”文化
“慢性疲劳症候群”让日常生活变得困难
人,无法做到100%的全力以赴
通勤高峰期使日本人疲惫不堪
“隐性疲劳”也在悄悄逼近日本主妇
当代是人类历史上最容易疲劳的时代
智能手机也会使人的疲劳不断累积
第四章 通过饮食拥有对抗疲劳的身体
不要被骗人的“缓解疲劳的食材”所愚弄
具有最强的抗疲劳效果的成分——“咪唑二肽”
证实咪唑二肽的效果的三个验证
在消耗剧烈的地方精准地发挥作用
从哪里摄取咪唑二肽比较好呢?
采用“抗疲劳食谱”,打造有力对抗疲劳的身体
想要更轻松地摄取咪唑二肽,营养补助食品是最佳选择
柠檬酸也有抗疲劳效果
很难依靠维生素C减轻每天的疲劳
增长肌肉的BCAA——如果摄入过量会产生反效果
第五章 只有优质睡眠才能缓解疲劳
睡眠是缓解疲劳的唯一手段
“睡眠负债”也是隐性疲劳的原因之一
提高睡眠质量的五个方法
降低睡眠质量的三种NG行为
选择寝具时要重视尺寸
尝试夫妻分床睡
制作《疲劳负荷&睡眠记录表》,观测“隐性疲劳”
第六章 防止疲劳积压的工作方法
集中注意力工作反而没效率?!
运用工作记忆可以减轻疲劳
脑的神经细胞能够互相辅助
脑在无意识地整理记忆
记忆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感情的左右
为了让工作记忆发挥作用,“用心来记忆”
提高超认知功能,养成使用整个脑部的习惯
为了预防脑疲劳,采用“高明的偷懒法”
工作间隙依靠“有效打盹”来恢复元气
第七章 养成不疲惫的好习惯
通过有计划地睡懒觉来偿还“睡眠负债”
调整晨间习惯,变得不容易疲劳
最好饭后就躺下“变成牛”
“人疲劳”也是疲劳的主要原因
改变价值观,认同自我
感受幸福,这本身也是一种疲劳对策
倾听冲动与直觉
结 语
【前言】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最近却总觉得累得够呛……”
“明明都好好睡觉了,疲惫却一点儿也没缓解……”
我在东京疲劳·睡眠诊所担任院长的时候,经常听患者这样抱怨。
在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剧烈的运动之后,人会很疲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假如是没来由地觉得累,或者明明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却又产生了“疲劳感”,在这种状况下,人就会陷入“也许我是生病了”的不安中。
在这样的患者之中,确实有人患有某些疾病。然而也有这样的病例:明明没有病,疲劳却持续积压,结果就发展到了纵然休息一两天也恢复不到原本状态的程度。
即使没有生病但长时间处于疲劳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慢性疲劳”状态。那么陷入慢性疲劳后会如何呢?其详细的变化机制会在后面的篇幅中提及,先从结论来说,人会有生命危险。患上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可能性会上升,患上成人病的风险也会增高。如果不尽快脱离慢性疲劳的状态,寿命很有可能会持续缩短。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疲劳会积压到这种程度呢?
工作、运动、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等,疲劳的原因有很多,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脑进入了“对疲劳毫无察觉”的状态。
疲劳不断积累,身体就会向脑发出“去休息”的警告。这种状态下我们就会产生“疲劳感”。通常脑接受了这一警告之后,人们会睡觉、休憩。可是,如果正处于兴奋状态,或者正感到幸福,脑就会无视身体发出的警告,疲劳就无法转换为“疲劳感”。
首先,整理一下上文的论述,由此可见“疲劳”与“疲劳感”是不同的。疲劳是“实际中累积的疲倦”,与之相对,“疲劳感”不过是“通过名为脑的过滤器传达出来的感觉”。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实际的疲劳与脑感知到的“疲劳感”不一致的情况。
结果,滋生的就是疲劳不断积压对此却毫无认识的无“疲劳感”的疲劳……换言之,就是“隐性疲劳”。
如果“隐性疲劳”持续下去,人就会长时间处于像开篇举例中所说的那种“莫名其妙精疲力竭的状态”。而且发展下去最为恶劣的情况就是……过劳死或者猝死。
例如,不眠不休地完成工作,无论如何也要赶上假日的高尔夫活动。因为久违的休假而情绪高昂、兴高采烈地前往高尔夫球场。呼吸着早晨的清新空气,心情舒畅地开始打球。站在一号洞的果岭上,想着“来吧,就在这儿集中注意力来一杆”,全神贯注地挥杆击球的一瞬间,忽然感到心脏 ............

书籍插图:
书籍《隐性疲劳》 - 插图1
书籍《隐性疲劳》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隐性疲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