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智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进击的智人

河森堡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序一
序二 匮乏塑造人类历史
前传 闹鬼的新几内亚岛
第一部分 匮乏塑造了我们
第1章 我们凭什么说自己是人
第2章 站起来的我们
第3章 造物主的考验
第4章 折叠时间的能人
第5章 突破当下的直立人
第6章 尼安德特人和我们
第7章 走向世界
第二部分 匮乏塑造了历史
第8章 文明是如何开始的
第9章 洪水与华夏
第10章 殷商的杀殉
第11章 凛冽的南北朝
第12章 明末的地狱
第13章 清末与新纪元
尾声

参考文献
致谢
献给讲解员们
序一
人类的文明史严格地讲是一部不文明史。因为最初的人类相互杀戮,弱肉强食,毫无怜悯之心。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至今还能生存在这个星球实属侥幸。度过了黎明前的黑暗,人类才得以喘息,开始思索一个问题,我们是谁,将向哪里去?
我们自诩已进入现代文明。我们跨过农业文明,走过工业文明,进入信息加智能革命,前景理应一片光明。我们在探索宇宙空间和脱氧核糖核酸时,打开了前人从未打开过的宏观与微观的窗口,内心颇有一丝得意;其实,这在上苍眼中显得十分幼稚可笑。我们已获得的有限文明并不是由文明推进的,而是由野蛮推进的,野蛮是文明最大的动力,“文明”其实非常懒惰。
《进击的智人》讲述了这一过程,讲述得颇为认真且饶有兴趣。人类今日已经壮大到可以灭杀一切动物,也可以随时毁灭地球。如果有一天人类即将告别这个星球,我们又有机会反省一下的话,我们可以问上自己一句:究竟从哪一天、哪一刻起,我们踏上了不归路?是发明了这个星球不能自然生成的化合物,还是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是发明了转基因食物,还是依赖人工智能生老病死?人类在匮乏的日子造就了自己,那在富裕的时候还能继续造就自己吗?
问题多多,几近无法解答,甚至无从下手。人类在今天十分慌乱,毫无章法。甚至连人类发展初期的“共情”能力都将消失殆尽。今天的人类,相生不如相克,相助不及相杀,相助是假象,相杀是愿望。只不过文明让我们把野蛮打扮一番,涂脂抹粉,捧上鲜花登门。我们有例证,自文明以来,我们将所有最先进的科技,首先应用在杀人武器上,至今对此毫无悔意还变本加厉,以致我们人类今天的处境并不比两三万年前濒于绝种时强多少。
可我们浑然不知,全世界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都把未来战争当作头等大事,武器的进步呈几何级增长,杀人概念的不断翻新,真让人痛心疾首。人类走到丰衣足食这一步多不易啊!曾经的母爱让人类的儿女日渐强大,这种示弱的高明之处今天回想起来无比温馨;我们身体变化与脑量增容之间的改变,让人类脑力与体力匹配得更佳,但事与愿违,脑力与体力分野生存,构成后世的矛盾冲突。人类在远古动物界中由弱小逐渐强大起来,思想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我们永远在错误中前行,试图找到正确的路。
时至今日,我们极需科学帮助、文学辅助。这本书抽丝剥茧,始终拽着人类生命的游丝,小心翼翼地从远古走来,让我们在阅读中重新认知自己。这一本书有两本书的容量,作者也标明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依我看,将此书分上下篇章为佳,因为上篇是自然法则,下篇是人文法则。
人类在没有文化产生之时,依然有那时的文明,欺软怕硬,委曲求全,抱团取暖,这种“文明”最为纯朴,反而为生存赢得机会;人类获取文明之后,阶级产生,领地意识和私有财产出现,人类立刻变得无比贪婪,人不如兽,还用发明的“文明”戕害同类、戕害动物。即便到今天,我们对动物甚至对自己仍缺乏一颗善待的心。
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上,我们看动物的处境,实际上就是在看我们自己的处境。这是一个生存的镜像反映。人类实在是假聪明,特别自以为是,又缺乏外在制约条件,想想真令人不寒而栗。
毫无疑问,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利弊相随。好处是用几年时间即可获得过去一生的信息,坏处是在海量信息中不知所措。读一下河森堡的《进击的智人》一定会有收获。这是作者的处女作,能跨越如此高度,厚积薄发,印证了古语:后生可畏。
揆古察今,深谋远虑。是以为序。
马未都
戊戌十月初五夜
序二
匮乏塑造人类历史
河森堡的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如果大多数人平时读书都会喝几口水的话,那么读这本书,尤其是读到后面几章讲地质活动和瘟疫如何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时,你可能是屏住呼吸的。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应该以一个好的问题开始,因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会激发出人们十足的好奇心,促使人们捧起这本书一探究竟。比如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西班牙国王的探险队击溃了印加帝国并俘虏了皇帝阿塔瓦尔帕,为什么不是印加帝国的军队跨过大洋俘虏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戴蒙德的这个问题,受到了新几内亚岛上一位想要快速融入现代文明的土著首领的启发,而河森堡的这本书也是从新几内亚岛开始的。1957年,美国病毒学家在这个岛上接触到了“被诅咒”的妇女,她们会在凄惨诡异的狂笑中死去,而在打开她们的大脑后,会发现死者大脑内部已被侵蚀成海绵状,无一例外,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河森堡提出的观点,其实和很多主流的学说并不一致。但回顾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正是因为不同意见的存在,知识的边界才得以扩展,主线的缺憾才得以修订,颠覆的想法才得以产生。所以,敢于发表系统思考后的不同观点,更值得鼓励。
河森堡书中的核心关键词是匮乏。匮乏塑造了人类的模样,匮乏塑造了人类的历史。食物的匮乏让直立人走向草原,性资源的匮乏让男人们彼此搏斗,而饥荒中蛋白质的匮乏让人们不得不吞噬彼此的血肉。
16世纪以来的科学革命和随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掌控自然力量,通往富足社会的大门。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大科学工程带来了科技成果的密集涌现,再结合以信息时代全球化分工的产业网络,人类社会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大爆发的时代。顺着这个轨迹,戴曼迪斯和科特勒在《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中非常乐观地展望了人类富足的未来图景,而这样的富足,在智人30万年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高血脂、糖尿病困扰,而包括衣服在内的日常用品往往用不了几次 ............

书籍插图:
书籍《进击的智人》 - 插图1
书籍《进击的智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进击的智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