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文前辅文
PROVINCIAL PATRIOTS: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
by Stephen R. PLATT
Copyright© 2007 by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2015
by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版自序[1]
尽管这是我在中国出版的第二本书,但事实上,它是我在开始写作《天国之秋》之前就已经完成的第一本个人著作。这本著作源自我的博士论文,在经过修订之后,于二○○七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所以,它呈现的是我在学术界初出茅庐阶段的研究成果,反映的是我最初决定投身历史学领域时期的研究旨趣。
出于个人原因,我对中国的兴趣就产生于湖南。大学毕业之后,作为雅礼中学的英文教师,我在长沙度过了两年时光。自那以后,我常常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与那片土地密不可分——湖南是我的第二故乡,那是我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有我的朋友和学生。湘菜和湖南的大好河山令我着迷,直到今日,我花在游历湖南的时间远远多于任何其他省份。
虽然直到我申请耶鲁大学雅礼协会项目的时候,我才第一次听说湖南。但在此之前,我的家族早已与这一省份产生联系。事实上,我父亲的伯父(我的伯祖罗伯特)早在一九一五年就生活在长沙,他是耶鲁大学雅礼协会项目最早期的英文教师。在我出生前几年,他便已去世,所以我没有机会当面问他当年的经历。所幸我还能看到他拍摄的照片,阅读他写的家书,因而,我也能对他的生活感同身受。
这些家书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九一五年的长沙,这也使得我记忆中一九九○年代的那一段经历变得无比鲜活。伫立在街边,看长沙车水马龙,我想到了伯祖:八十年前,他像我一样风华正茂,站在相似的地方,望见一片旌旗招展,那是人们在庆祝袁世凯登基的典礼。他的家书丰富和加深了我的个人体验,促使我第一次真正对历史学产生浓厚兴趣。
从长沙回国数年后,我开始了在耶鲁大学中国史研究所的学业,湖南毫无悬念地成为我的关注重点。鉴于我对这一省份的莫大兴趣,我无法不注意到,如此多的湖南名人在晚清和民国初年的动荡岁月里、在改良和革命的道路上,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所接触的主流中国史作品,几乎众口一致地认为“现代中国”发轫于文化精英中心——如北京,以及沿海对外中心——如上海和广州。与此相反的是,湖南被普遍描述为一个偏僻、落后,必然从北京和沿海地区引入“现代”精神而加以启蒙的内陆省份。我深知那只是一叶障目,于我而言,似乎可以写就一段完全不同的关于现代中国诞生的历史,那便是将湖南置于故事的中心,而非无关痛痒者。事实上,先后诞生曾国藩与毛泽东的省份,似乎完全有理由来尝试以一个新的方式讲述古老的故事。
通过这本书的研究工作,我想要更清楚地厘清贯穿晚清和民国初期湖南几代行动主义者和领袖的线索。在每一代中,我着重考察少数几个看起来尤其重要和有趣的人物,通过他们的话语和著作理解他们。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湖南人身份?他们如何思考湖南在未来中国潜在的角色?当中国首先面临列强瓜分的威胁,而后又产生军阀混战的局面时,他们的湖南根源有怎样的重要性?
最为重要的是,我想要理解当地的抵抗与牺牲传统,它激励了无数年轻的湖南行动主义者迈出无畏的步伐——在很多情况下,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创造一个他人可以活得更好的幸福世界。
当我写成《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的时候,我将其献给我的父母和妻子。虽然这一目的仍然适用于英文版,但我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中文版,因此,我才可能将本书第一次献给那些在中国的人们。它让我有机会满怀深情地回想起那些和蔼可亲的人们,那些在我二十多年前初来乍到时助我形成生命观点的人们,那些打开我双眼使我重新看待世界并走上一条我从未想过的道路的人们。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意,我将此书的中文版献给我在雅礼中学时的同学和老师们。
二○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北安普顿,马萨诸塞
[1] 中文版自序译者:董风云,法国孟德斯鸠-波尔多第四大学国际关系硕士。
文前辅文
市民呵!起来。创造未来湖南的黄金世界只在今日。
———毛泽东,一九二○年十月七日
目录
导论:为中国构想另一种未来
第一章 重新发掘王夫之
第二章 湖南复兴的基础
第三章 湖南维新运动
第四章 在日本重整旗鼓
第五章 湖南与清朝的覆灭
第六章 重建
第七章 毛泽东与湖南自治运动
跋:湖南与中国
致谢
索引
文前彩插
导论:为中国构想另一种未来
怪哉,湖南人在近代中国的事迹从未被当作整体来看待。个别的历史著作可能在行文中顺带指出,太平天国之乱(说不定是人类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冲突)的平定,乃是由湘军领导完成。或指出一八九八年北京师法日本明治维新改造中国,推动了三个月的“百日维新”,但其实在那之前三年,湖南就已施行类似的改革。百日维新失败,改革派遭捕遇害,其中最有名的殉难者谭嗣同,就是湖南维新运动的创始领袖。或会提到二十世纪第一场反清大叛乱的诸领袖,有一半是湖南人。又或指出领导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的同盟会,湖南籍成员居各省之冠,湖南人黄兴作为领导者参与这场革命的程度,远比事后得到大部分功劳的孙中山高。更近一点看,中国共产党第一届政治局的成员,整整四分之一是湖南人(包括毛泽东)。[1]但不论是这些说明湖南人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非凡影响力的例子,还是其他例子,都是零落、孤立地出现,缺乏连贯性,几乎只是徒然地引人惊讶,而无法给予真正的解释。对此现象,历来的解释就只是含糊提及湖南人的神秘“精神”,有人推测那精神源自湖南多山的地理环境或爱吃辣的习惯。[2]
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尽管近代中国几乎每个重要的改革或革命团体的领导阶层里,都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