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的创意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原序] 创意固然神秘
我曾经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创意是一件神秘、不可能“教”的事情。多年来,当我试图传授自己的创作心得时,我经常怀疑:“会”创作的学生是不是已经会了,不会的,怎么教还是不会?这听来令人泄气,但仔细回想自己的道路,我觉得自己是从不会,慢慢摸索到会的,所以说,应该有方法教,只是还没找到。
前几年我在印度菩提迦叶,佛陀证悟的地方,参加一次佛法研习会。在那充满创意的地方,我突然对这问题有一种新的体认。我感到,现在创意教育都在艺术的场域中进行,但太多跟创意有关的学习必须在艺术以外的场域中发生才对。原来我们的创意教学并不完整,一直忽略了一大块不应当忽略的范围,不只台湾,海外也一样。我当时的心得是:创意固然神秘,只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它的零件,就有可能掌握它、学习它。
我把这新看法写在一张明信片上,将创意学习剖成两种不同范畴的工作,后来演变成本书的“创意金字塔”。回台北以后,我花了两天时间,在安静的紫藤庐茶馆把这些新看法讲述给一组研究生听,他们反应很热烈,并把讲演整理成简单的稿子。后来在一些机缘下,几位早已毕业的硕士生希望继续和我上课,我就根据这些,定期在家向他们说明创意(他们称为“赖老师的私塾”)。我看到他们汲取营养,日后各自在自己的创作领域中突破、进步,发现这新的心得是有效的。通过这过程,以及日后在北艺大(台北艺术大学)博士班开设的“创意”课程中,我也有机会检视、修饰自己的想法。
时机成熟了。在教授休假一年中,在雪谦·冉江仁波切(Rabjam Riepoche)及《僧侣与哲学家》作者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和友人 Raphaёlé Demandre 慷慨协助下,我到了尼泊尔山中一个闭关中心,面对壮丽的喜马拉雅山写下本书的初稿,经过两年的沉淀与修改,后来在友人郭怡芳和 William Reinfeld 宁静的美国 Martha's Vineyard 住所完成本书的大致雏形,最后趁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学的机会,在该校图书馆中完成三稿。
在此向协助我的诸多人士献上最诚挚的感激,诸多朋友的意见让本书的见解更丰富。我要感谢杨维桢建筑师,把原来难以理解的“创意地图”整理成易懂的“金字塔”,以及林火旺教授在哲学论述上的支持,同时也要感谢诸多佛法上师,在写书的这几年里,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各种关于创意的恼人问题,包括吉美钦哲仁波切(Jigme Khyentse Rinpoche)、宗萨钦哲仁波切(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吉噶康楚仁波切(Dzigar Kontrul Rinpoche),以及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他们的智慧与加持深深地影响了本书。
我也要感谢荷兰的雪云·史卓克(Shireen Strooker),第一位启发我创意的老师,也要感谢多年来在“表演工作坊”一起剧场创作的伙伴们,以及北艺大的学生们,让我不断有机会面对新的创意挑战,不断碰触创意的秘密。最后,不能忽略的是我的人生伴侣乃竺对本书的影响,因为她已经那么自然地成为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自己从事艺术工作,所以本书基本上是以艺术工作者的创意为出发点。虽然如此,我认为不论行业,创意的过程是一样的。虽然艺术与科学所需的创意最为深奥,任何其他行业人士要学会创意,如果参考艺术与科学的做法,会发现其实过程与细节是一样的。
创意的力量是伟大的。我要特别感谢《天下杂志》的发行人殷允芃女士及天下杂志出版集团的总编辑金玉梅女士对本书的支持,以及袁孝康的细心编辑工作。他们的努力表现出对现今台湾创意情况的重视。
不论你是从事艺术工作、创意行业,或是工商界人士,想注入更多创意到工作中,甚至于任何想在生活中增添创意的朋友,希望这本书对你是有益的,也祝福你的生活充满创意的力量!
赖声川
第1章 创意魅影
创意领风骚
2006年我在斯坦福大学演讲谈创意。
一位商学院的 MBA学生问我说:“创意可以学吗?”
我反问他:“你们商学院不是有教吗?”
他说:“有吧。我们有学各种脑力激荡和另类思考的技巧。”
谈下去之后,我发现他要的不是那些技巧,而是创意本身。
这简单的对话说明了多数人对创意的误解。脑力激荡和另类思考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往往未能有效达到目标,因为这些是技巧而已,不是创意本身。我们对创意本身的了解不足,才误以为技巧就是本体。这种误会就像一个人学了很多管理技巧,就认为自己已经懂怎么做生意了,或者一个人站在游泳池边,学会各种急救技巧之后跳进水里沉下去,然后埋怨自己“为什么不会游泳”。
创意是人类最向往的一种能力,但我们却不了解它,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拥有它。专家学者预测,世界即将从“信息时代”转向所谓“概念时代”,创意也将成为新时代中最重要的工具。最大胆的预测还认为 MFA——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将击败 MBA,成为工商社会最受欢迎的学位。[1]“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风靡全球、最魔幻的流行名词,各国努力开发这个新兴产业。讽刺的是,长期以来,文化创意正是各国政府所忽略,甚至打压的。这些年在中国台湾,政府也热衷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似乎找不到明显的努力方法,只是模糊地感觉到靠创意可以赚大钱,像好莱坞、像比尔 · 盖茨、像韩剧一样,由创意带领市场,创造市场。“他们能,我们也要。”于是我们想出各种方法试图“经营”创意。到后来,“文化创意产业”原来是为“产业”服务,而不是为“文化”或“创意”服务。创意变成不过是资本市场另一项可剥削的原料而已。
这其实也没问题。从古到今,创意本来就是令人类致富最重要的工具,但即使创意要产业化,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创意产品,如何推动创造市场的金鸡母?对于亚洲许多国家而言,问题的核心就是领导阶层本身缺乏具创意的视野,缺乏创意。这形成了一个难解的循环:在缺乏创意的环境之下,如何创造创意?
[1]参见Daniel Pink, 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 ............

书籍插图:
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 - 插图1
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赖声川的创意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