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作者:【美】伊莎贝尔·威尔克森
译者:姚向辉 顾冰珂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2-01
ISBN:9787540498634
目录
CONTENTS
人群中的那个人
第一部分 永冻土里的病菌与竞相升腾的热浪
第一章 病原体的新生
第二章 老屋与红外光
第三章 一个美国“贱民”
第二部分 人群的随意划分
第四章 一部长期上演的戏剧与种姓在美国的出现
第五章 “我们为你制造的容器”
第六章 人类的衡量标准
第七章 穿过德里的浓雾,对比印度和美国
第八章 纳粹和种姓的加速蔓延
第三部分 种姓的八大支柱
第九章 支柱一:神圣化
第十章 支柱二:承袭性
第十一章 支柱三:内婚制
第十二章 支柱四:纯洁性
第十三章 支柱五:职业等级制度
第十四章 支柱六:非人化和污名化
第十五章 支柱七:残暴化
第十六章 支柱八:固有化
第四部分 种姓的触手
第十七章 荒谬的角色分配
第十八章 支配种姓的地位危机和最高等级的不稳定性
第十九章 承受世界之罪孽的替罪羊
第二十章 缺乏安全感的阿尔法,以及欧米伽的存在目的
第二十一章 种姓对日常生活的侵犯
第二十二章 底层种姓存在之必要
第二十三章 末位焦虑:洪水泛滥的地下室中的沙丁鱼
第二十四章 对美国种姓制度的早期实地研究
第二十五章 萨奇·佩吉与荒谬的种姓制度
第五部分 种姓制度的后果
第二十六章 种姓制度不可避免的自恋倾向
第二十七章 黑色卷发的德国女孩
第二十八章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与低等种姓的生存
第二十九章 等级边界上的突击部队
第三十章 皮质醇、端粒和种姓的致命性
第六部分 反弹
第三十一章 种姓制度剧本的改变
第三十二章 转折点与种姓制度的复苏
第三十三章 种姓的象征
第三十四章 选票中的民主
第三十五章 种姓制度的代价
第七部分 觉醒
第三十六章 扯断圣线
第三十七章 心灵是最后一道防线
结语 一个不存在种姓制度的世界
致谢
献给父母留给我的记忆,
他们从种姓制度中生存下来;
献给布雷特留给我的记忆,
他挑战了种姓制度。
因为就算我开口,
也不会有人相信我。
而他们不相信我,正是因为
他们知道我说的会是真话。
——詹姆斯·鲍德温
假如大众知道如此罪恶的根源,
那么通过消除罪恶的道路就不会漫长。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人群中的那个人
第三帝国(即德意志第三帝国,也称纳粹德国)时期的一张黑白照片非常著名。它拍摄于1936年的德国汉堡,拍的是船厂工人,他们有100多人,迎着阳光,面朝同一个方向。他们齐声高呼,右臂伸得笔直,正在向元首行礼,宣誓效忠。
仔细观察,你会在画面的右上角找到一个男人,他不同于其他所有人。他表情温和但倔强。人们如今展示这张照片时,往往会给他加上一个帮助辨识的红圈,或者用箭头指向他。受到纳粹蛊惑的同胞包围着他。他把双臂抱在胸前,而其他人绷紧的手掌就悬在离他咫尺之遥的半空中。只有他一个人拒绝行礼。他是悖逆潮流的一个人。
从我们的全知视角来看,整个画面里只有他站在历史中正确的一方。他周围的所有人都错了,悲剧性、宿命性、决定性地错了。然而在那个时刻,只有他看到了真相。
根据考证,他叫奥古斯特·兰德梅瑟。当时他不可能知道他周围的歇斯底里会通向一条什么样的血腥道路。然而他见到的东西已经足够多了,因此他选择拒绝。
他本人在数年前加入了纳粹党。但到了此时,他已目睹纳粹党正在散布关于犹太人的谎言,这些谎言声称犹太人是他们所处时代的“贱民”;即便在第三帝国早期的这个时刻,纳粹便已经造成了恐惧、心碎和混乱。他知道德国籍犹太人绝不是untermenschen(劣等人),他们是德国公民,和其他人一样是人类。他是雅利安人,与一个犹太女人彼此相爱,但那时刚颁布的《纽伦堡法案》使得他们两人的关系变得非法。法律禁止他们结婚或发生性关系,两者都等同于纳粹所谓的“种族丑行”。
[1]
他的个人经历,他与沦为替罪羊的种姓之间的关系,使得他能看穿更容易受欺骗的党徒(可悲的是,他们占绝大多数)欣然拥抱的谎言和种族成见。尽管他自己是雅利安人,但对于被判定为种族低于他的那些人,他对他们的人性抱着开放的态度,因此他们的福祉里有了他关心的东西,他们的命运和他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他能看到他的同胞选择视而不见的事物。
在第三帝国之类的极权主义政权之中,面对狂潮坚守立场是一种勇敢的行为。我们都愿意相信自己在那种情形下会跟他一样。我们也许会确信,假如我们是第三帝国统治下的雅利安公民,我们肯定能看透谎言,会和他一样不受影响,成为在大众的歇斯底里面前拒绝专制和暴行的那个人。
我们愿意相信自己会选择比较艰难的道路,挺身而出反对不公,捍卫“贱民”的正当权利。然而,除非能够主动克服自己的恐惧,忍受困苦和嘲笑,承受亲人、邻居、同事和朋友的蔑视,被认识的几乎每一个人厌恶,遭受排斥甚至放逐,否则,要想成为那个人,就是现实中不可能、人性上同样不可能的妄想。在任何一个时代,要想成为那样的人,需要的是什么?特别是在现在,成为那样的人,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1]
Wayne Morrison, Criminology, Civilisation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 Routledge, Cavendish, 2006),p.80.
第一部分
永冻土里的病菌与竞相升腾的热浪
第一章 病原体的新生
2016年那个受到诅咒的夏天,反常的热浪袭击了古人曾经称之为“土地的尽头”的西伯利亚冻土带边缘。此处位于北极圈以内,远离美国政坛的激烈交锋,但热浪既从地表升腾而起,也从上方猛扑而下,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气温达到了难以想象的35摄氏度。野火熊熊燃烧,极地通常冰冻的土壤之下,沼气翻涌。
没过多久,当地牧民的孩子们染上了一种神秘的疾病,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它,因此也不可能认出它是什么。一名12岁男童突发高烧,出现急性胃痛,随后死去。俄罗斯政府部门宣布当地进入紧急状态,并将几百名生病的涅涅茨人牧民空运到萨列哈尔德最近的医院。
科学家很快查明了是什么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