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只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谨以此书献给理查德·格拉德斯坦和拉斯·赫尔斯特罗姆
“一个正在找东西的人,不可能走得很快。”
——电话修理工,E. B. 怀特《小老鼠斯图亚特》
目录
1 狮子人
2 前任中场球员
3 见到克劳森太太之前
4 日本插曲
5 超级碗星期天的意外
6 附加条件
7 刺痛
8 排斥和成功
9 沃林福德遇到同路人
10 想方设法被炒鱿鱼
11 北上
12 蓝波球场
致谢
1 狮子人
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个年轻人,他离人到中年为时尚早,即将经历一件用时不到32秒就会结束的事情:失去他的左手。
上小学的时候,他曾经是个前途无量的学生,也是个大方坦率、讨人喜欢的孩子,根本不会做出什么别出心裁、耸人听闻的怪事。那些还记得他的小学同学,无论如何都不会用“胆大”二字形容这位如今敢于接受手部移植手术的勇士。后来上了高中,虽然很受女同学欢迎,但他绝对不是个大胆的男生,不计后果的鲁莽轻率之举与他更是不沾边。他生就了一副无可辩驳的好相貌,可他的前女友们却一致表示,他最吸引人的一点还是顺从听话,与之相比,相貌倒要退居其次。
整个大学时代,没人想到他将来会一鸣惊人。“他这人一成不变,特别没劲。”他的前女友之一如是说。
读研究生的时候,另一位年轻女士跟他短暂交往了一段时间,她对此也有相似的看法。“他根本没有特立独行的自信。”她的原话是这样的。
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笑容中却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惶恐,看起来就像他知道以前曾经见过你,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似的。他或许正在猜想,上次与你见面是在葬礼上还是在红灯区,这就解释了他的笑容里那种令人不安的悲痛和无奈从何而来。
他和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也有一腿。他读研时终日浑浑噩噩,内心茫然,找不到人生目标,而跟这位老师好上要么是他迷迷茫茫混日子的结果,要么是导致他处于这种状态的原因。后来这位老师离了婚,带着个即将成年的女儿,那时候她断言:“长得好看的人往往靠不住,他就是个典型的才能高于成就的失败者:第一眼见到他,你会误以为他还有救,于是想要帮助他、改变他,而且肯定想要和他上床。”
她觉得他偶尔也会突发奇想,脑中灵光闪现,然而这道灵光如同黄昏时分的天色变幻,来去匆匆、行踪无定,令人难以把握。“他很容易受到轻视,”她强调说,“这多么令人感动啊!”
可他决定接受手部移植手术这件事又该怎么解释呢?难道不是只有那些充满冒险精神的人或理想主义者,才会为了获得一只新的手而心甘情愿如此冒险吗?
凡是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会说他是什么冒险家或者理想主义者,但他确实曾经有过理想。他小的时候也做过梦,无论这些梦想多么不足挂齿,多么私密,毕竟也能算作他的志向。
他的论文指导老师喜欢扮演专家的角色。据她分析,他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性格,跟他的父母在他上大学时就去世了有很重要的关系。父母给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让他完全没有经济方面的担忧,他本可以留在大学里当老师,直到取得终身教职,或者进入研究院做一辈子学术。然而,尽管他始终成绩优异,却没有一个老师认为他是个特别积极上进的学生,因为他从来不主动提出要求,给他什么他就拿什么。
世界上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哪怕失去了一只手,也会顺从地接受现实,还能充分从此事带来的种种限制中获利,这种人的特征他全部具备。所有认识他的人也都深信不疑,只剩一只手完全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心理上的困扰。
更何况他只不过是个电视记者,他的工作用一只手来做已经绰绰有余。
可他相信自己就是想要一只新手。移植手术可能带来的各种医疗风险他已经全都了解,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想象力的贫乏正是他一向缺少实验精神的原因,而那个他没能想象到的问题是:从别人身上移植过来的手,永远不会真正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无论如何,它从一开始就是属于别人的。
于他而言,电视记者这份工作再也合适不过。大多数的电视记者都非常聪明——反应敏捷,有着当机立断的才能。电视这一行容不得拖泥带水、迟疑不决。能够做出接受手部移植手术这种决定的人绝对不会优柔寡断,难道不是吗?
总而言之,这个名叫帕特里克·沃林福德的家伙会毫不犹豫地用他的名气来交换一只全新的左手。事故发生的时候,帕特里克刚刚成为电视新闻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曾经任职于三大电视台中的两家,那时候他反复抱怨盲目追求收视率会对新闻节目的制作造成恶劣的影响,比如某些首席执行官,他们平时上厕所的时间都比待在主控室里的时间长,却总喜欢推出各种“营销决策”,对新闻的采编制作横加干涉。(在沃林福德看来,新闻监制已经完全屈从于营销专家。)
说白了就是,帕特里克相信,电视台依靠新闻节目赚钱的做法葬送了新闻行业的前途。为什么要指望新闻节目赚的和电视台所谓的“娱乐节目”一样多呢?即便是为了追求利润,也不能给新闻部门施加压力,因为新闻不是好莱坞随意炮制的剧情,也并非美国年度冠军棒球联赛或者“超级碗”[1],所以不应该拿新闻(沃林福德心目中真正的新闻,是具有相当深度的采访报道)的收视率与喜剧或者所谓的“戏剧”一较高下。
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的时候,帕特里克·沃林福德仍在为一家大电视台工作。能在德国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他非常兴奋,然而他在柏林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报道在传回总部后却被屡次删减,有时甚至缩减到他认为理应播出时长的一半。电视台纽约新闻编辑室的一位首席执行官曾经亲口对沃林福德说:“外国政策类的新闻屁都不值。”
因此,当这家电视台的海外部开始陆续关门时,帕特里克做出了其他电视记者也曾做过的决定:跳槽到另一家只播新闻的电视台。虽然这个电视台并非多么优秀,但它至少有个24小时播出国际新闻的专业频道。
事实证明,沃林福德还是过于天真,竟然以为专业的新闻台不会在意收视率。与他的期望恰恰相反,这个国际新闻频道变本加厉,以分钟为单位监控收视率,对观众注意力的消长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
不过,沃林福德的媒体同行们一致认为他成为新闻主播是命中注定的事。他的英俊帅气众所周知,五官突出、轮廓分明,非常上镜,而且他已经为记者工作付出了代价。有趣之处在于,他所付出的最大代价就是和妻子反目成仇。
当然,如今她已经是他的前妻,他将离婚归咎于自己经常出差,但前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第四只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