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童年的消逝
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ISBN:9787508648279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维塔奇书局版序言
在准备为这本已有12年历史的书写再版序言时,我重新熟悉了书里相当多的细节。这并非一桩苦差事,因为在我写的所有书中,唯独对这本情有独钟,但我并不想过分娇宠它。我尤其注意寻找那些无论是隐含的还是明说的,而实际证明却是错误的断言。我是想告诉读者,我犯了那些错误,并希望利用这个版本来纠正错误。无论你相信与否,我希望能发现几个大错。本书论述的毕竟是一个非常悲哀的主题,而且,由于本书对所提出的问题没有提供强有力的解决方法——实际上,完全没有解答——这就越发令人不快。如果自本书写成之日至今,童年消逝的一些趋势至少被抑制住了,或者扭转了,我会感到欢欣鼓舞。至于我曾经预言认为将要发生的事却没有发生,那些我知道将要发生的却不会发生了,这并不会给我个人或这本书带来羞耻。
正因为如此,我必须让这本书保持它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写作时的原样。当然,我提出的那些证明童年和成年的界限正被日益破坏的例证,对年轻的读者来说会很陌生。他们不得不自己提供例证。这样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不胜枚举。今天所有的例子,带有几年前我想象不到的自以为是,却又极为相关。坦白地说,本书的目的在于描述童年概念的起源,它为何盛行了350年,又为何迅速地消逝。现在我重读这本书,很遗憾的是,并没有使我做出任何重大的修改。那时所发生的一切,现在仍然在发生,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在过去的12年里,我了解了一些东西,这使得我必须在书中加入一些原来不存在的内容。我相信原来书中不会有。但是,我很高兴在此做些修改。
在过去的12年里,许多教师,从小学到中学,与他们的学生探讨书中提出的论点和根据。一些学生还写信给我,表达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尤其对五六年级学生的观点感兴趣,因为他们正当其时。这个年龄的儿童不仅会饱受早来的、强加于他们的成年的影响,而且可以对这些影响进行讨论,甚至进行反思。这个年龄的学生也往往行文直率和简练,还没有被鼓励用语言来掩盖思想。例如,一个叫纳里艾拉(Nariele)的女孩儿结束她的短信时说,我的想法“稀奇古怪”。一个叫杰克(Jack)的男孩儿说:“我认为你的文章不怎么好。童年没有消逝——哈!——就这样没有啦?!”约瑟夫(Joseph)写道:“童年没有消逝,因为我们看电视,我认为一周五天上学才是荒废童年。我觉得那太过分了。童年非常宝贵,用超过半周的时间去上学,太浪费了。”蒂娜(Tina)写道:“当你是孩子时,你并不需要顾虑责任的问题。孩子们应该多一些玩耍。”约翰(John)写道:“我认为18岁才应该是儿童变成成年人的年龄。”帕蒂(Patty)说:“我不认为一个10岁的孩子看了成人节目,就不再是儿童了。”安迪(Andy)说:“大多数孩子看电视节目,知道那不是真的。”
当然,从这些评论中可以了解到许多东西,但它们给我的主要教训是儿童自身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那当然不是政治力量。那是一种道德力量。在这些问题上,也许我们可以称他们为“道德多数”。看起来,儿童不仅懂得他们与成人不同的价值所在,还关心二者需要有个界限;他们也许比成人更明白,如果这一界限被模糊,那么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就会随之丧失。
我忠实于本书的主题:美国文化敌视童年的概念。但是想到儿童并非如此,还是让人感到安慰和振奋的。
尼尔·波兹曼
纽约市
1994年
维塔奇书局(Vintage Books)是纽约兰登书屋(Random House)的一家分店。本书初版于1982年。——译者注
引言
儿童是我们发送给一个我们所看不见的时代的活生生的信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文化忘却自己需要再生繁衍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没有儿童这样一个社会概念,文化却完全可能生存。童年不同于婴儿期,是一种社会产物,不属于生物学的范畴。至于谁是或不是儿童,我们的基因里并不包含明确的指令。人类生存的法则也不要求对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进行区分。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儿童”这个词归结为意指一类特殊的人,他们的年龄在7岁到——比如说——17岁之间,需要特殊形式的抚育和保护,并相信他们在本质上与成人不同,那么,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儿童的存在还不到400年的历史。的确,如果我们完全用一个普通美国人对“儿童”这个词的理解,那么童年的存在不超过150年。且举个小小的例子:庆祝孩子生日的习俗,在18世纪的美国大多是不存在的,而且,事实上,以任何形式准确标注孩子的年龄都是一个相对新的文化习惯,不过200年而已。
再举个更重要的例子:直到1890年,美国的中学只招收7%的年龄在14岁到17岁的人。另外93%在和许多更加年幼的儿童一起从事着成人的劳动。一些儿童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在各大城市比比皆是。
然而,我们首先不能将社会事实和社会概念混为一谈。童年的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也许是最具人性的一个发明。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与科学、单一民族的独立国家以及宗教自由一起,大约在16世纪产生,经过不断提炼和培育,延续到我们这个时代。但是像一切社会产物一样,它的持久存在并不是必然的。其实,写作本书的想法起源于我个人的观察,那就是童年正在消逝,而且飞快地消逝。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的任务,一部分是展现童年消逝的证据,证明情况的确如此,尽管我怀疑大多数读者不会要求多少说服就会相信。有关童年消逝的话题,不论我到何处演讲,不论我何时写作,听众和读者不仅没有对这个观点表示异议,而且急不可耐地从自身的经验中为我提供证据。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正迅速模糊。这个观察对于关注它的人平淡无奇,对于不关注它的人也不置可否。不甚为人知晓的是,首先童年从何而来。至于为什么童年会消逝,就更鲜为人知了。
我相信我对这些问题有一些明白易懂的答案。它们大多是通过观察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交过程而产生的一系列推测;尤其是印刷术如何创造了童年,电子媒介又如何使之“消逝”。换句话说,以我本人对我写本书的内容的理解,本书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断 ............

书籍插图:
书籍《童年的消逝》 - 插图1
书籍《童年的消逝》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童年的消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