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权力:1815—1914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维也纳会议
1814年11月1日,经过一系列冗长的筹备会议后,欧洲主要大国的领导人及其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商讨如何重建欧洲。拿破仑重返法国到折戟滑铁卢期间,与会者惶惶不可终日,会议也暂时中断。复会后,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年6月8日才结束。此后各方又举行了一系列谈判,于1815年11月20日缔结了《第二次巴黎条约》,就最终解决方案达成一致。维也纳会议期间举办的多场晚会、盛大舞会及其他娱乐活动很快成为美谈。很多场活动极尽奢华。在这个前电气化时代,首场正式舞会使用了1.2万到1.6万根蜡烛,烛光在镜子的反光下亮得耀眼。一位出席舞会的淑女站在楼梯顶端,“眼前一片白光,头晕目眩”。这场舞会唯一的瑕疵是为舞会准备的1万把银勺被盗走了2 500把。在奥地利马术学校举办的另一场正式舞会上,一群宫廷贵妇人装扮成各种自然力。据出席舞会的一位瑞士富翁的娇妻安娜·埃尔纳—吕林(Anna Eynard-Lullin, 1793—1868)讲,化装舞会上扮演“地球”的那位女士无疑艳压群芳。众少妇“一身绫罗绸缎,酥胸前钻石摇摆,精心梳理的秀发不经意地衬托出花容月貌,头上戴的一圈钻石形状各异,美不胜收,鬓发上落下的花瓣如瀑布泻地”。伴随音乐和跳舞者的款款舞步,盛大的晚宴开始了。埃尔纳—吕林评论说:“宴会上精美食品琳琅满目,冰激凌、美酒、肉汤、糖果……佳肴应有尽有。”1814年12月6日,沙皇亚历山大在拉祖莫夫斯基宫(Razumovsky Palace)举办了一场盛大舞会,舞会晚宴上的菜足有36道,出席的客人围坐在20张大桌子旁。这场宴会后没过多久,拉祖莫夫斯基宫就因新安装的供热系统出故障而毁于一场大火。拉祖莫夫斯基亲王的私人图书馆、他个人收藏的艺术品,以及家具和其他家什全部化为灰烬。出席维也纳会议的很多代表,包括沙皇,都目睹了当时的景象,火舌蹿向屋顶,宅第在烈火中轰然坍塌。
一连几个月,维也纳城内聚集了数千名贵族、大大小小的皇亲贵戚、军官、外交官,以及形形色色的扈从,为风流韵事和尔虞我诈提供了无数机会。众多与会者在日记里详细描述了谈判之外社交场合的种种细节。在维也纳会议期间以及会议前后举行的一系列会议上,克莱门斯·冯·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 1773—1859)伯爵(后来封为亲王)主导了谈判进程。当年他40岁出头,是莱茵河地区的一位贵族。拿破仑时期,身为外交官的梅特涅青云直上,在1810年安排拿破仑迎娶哈布斯堡王室一位公主的事上起了主要作用。此时梅特涅已任奥地利外交大臣。他相貌英俊,风度翩翩,魅力四射,绝顶聪明,精力充沛,工作勤奋。在此后的30年里,哈布斯堡帝国的外交政策将由他掌舵,梅特涅生于旧制度,长于旧制度,他的外交政策思想也源自旧制度。他曾出使一些欧洲王国,外交经验丰富,深谙国际事务。他亲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的剧烈动荡,决心不让这类大动荡重演。
梅特涅的权势源自他所代表国家的实力。选择在维也纳开会不仅仅是因为维也纳地处欧洲中心,有地利之便。最主要的原因是奥地利在接二连三拼凑欧洲大国联盟对抗法兰西帝国上发挥了主导作用,最终在1813年联手俄国、普鲁士以及关键时刻倒戈的一些小国(比如萨克森和符腾堡),在为期4天的“莱比锡各民族大会战”中打败了法国。法国被打垮后,奥地利帝国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19世纪初时,奥地利人口大约为2 300万,与法国(2 800万)、俄国(3 000万左右)不相上下,是不容小觑的力量,英国(1 100万)、西班牙(1 100万)和普鲁士(1815年时1 600万)则相形见绌。人口优势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但在一个仍旧依赖步兵来组成庞大军队的时代,人口优势无疑极其重要。一国在战时动员其资源的能力也至关重要。与很多国家不同,奥地利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代没有推行全面改革。奥地利众多著名政治家认为,己方最终获胜证明了传统体制和做法是正确的。因此奥地利和其他大国一样,期待恢复1789年前的状态。维也纳会议期间举办的许许多多正式舞会和盛宴是大革命前贵族社交生活的再现,也是奥地利恢复原状愿望的具体象征。
毫无疑问,就人口而论,俄国在欧洲诸国中位居第一。但当时俄国与其他国家的人口差距并不大,因为此时俄国还没有扩张到中亚和东亚的广袤地区。1813年,俄国刚从波斯的卡扎尔王朝手中攫取了高加索。1801年,沙皇帕维尔一世(Pavel I, 1754—1801)被一伙憎恨他普鲁士军事作风的卫队军官杀害。他的儿子即位,称为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是位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拿破仑说他是“北边的斯芬克斯”。亚历山大一世早年思想开明,曾给予华沙大公国一部宪法。华沙大公国自1815年起改称“波兰王国”或“俄属波兰王国”,归俄国统治。早年的亚历山大一世还着手改善俄国的教育体制。此后他日趋保守,笃信宗教,牢牢控制俄国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而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是他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1815年的胜利似乎证明,在经过行政和军事方面的温和改革后,沙皇体制、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是行之有效的。此后亚历山大一世反对任何新变革。一支俄国军队横穿欧洲大陆占领了巴黎。这不仅验证了沙皇对自己使命的信念,而且标志着俄国从此步入欧洲政治舞台中心。
1815年,在亚历山大一世的推动下,俄国与奥地利和普鲁士结成“神圣同盟”。三大国承诺,未来若宗教、和平或正义受到威胁,三国将相互支援。此后,一些小国也加入了该同盟。缔约国同意依照基督教福音的原则统治臣民,让战争从欧洲土地上消失。这一条约反映了亚历山大一世强烈的理想主义倾向。根据这一条约,亚历山大与另外两个德意志大国必须以合作方式实现各自目标,而不是在三驾马车内部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制造不和。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雷(Castlereagh, 1769—1822)子爵私下里对神圣同盟嗤之以鼻,称它是“冠冕堂皇的神秘主义和无稽之谈的混合体”。不过他认为该同盟不无用处,因此说服了英国摄政王(1762—1830,1820年成为国王乔治四世)认可神圣同盟,同时避免做出任何正式承诺。无论是在拿破仑于耶 ............

书籍插图:
书籍《竞逐权力:1815—1914》 - 插图1
书籍《竞逐权力:1815—1914》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竞逐权力:1815—1914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