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
作者:【美】戴安娜·克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ISBN:9787544727792
本书由译林出版社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人类文化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理解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而获得的重要而深刻的见解,产生了研究这一主题的各种分析方法。文化分析中最难以完成的,然而也是最有必要的一项任务,是描述生产现代流行文化的语境。在本书中,戴安娜·克兰使用了清晰、简洁的语言和事例描述和分析了在文化研究内部构架“文化生产”观点的中心问题。她的主要论点是,我们不可能脱离生产和消费这类文化形式的语境来理解它们。
克兰利用广泛的原始材料和学科,考察一九四五年之后文化生产性质的转变。在二战后这段时期,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媒体文化,这主要由于电视的使用日益增多。但是,其他媒体形式——电影、广播、流行音乐、报纸和杂志——在工业结构和(受众)人口统计方面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作者也追溯了社会划分类型影响文化消费的日益复杂的方式,以及这一切如何不再与传统的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观念相一致。本书也概述了媒体文化中主要的“意义”阐释理论,这些理论清晰明了,堪称典范,因此本书对教师和学生都很有用。
结尾的几章考察了现代流行文化的特定都市性质,以及精英文化形式和诸如爵士乐、摇滚乐和现场演出的戏剧等非精英文化形式的不同生产风格。最后一章很重要,论述了文化生产日益增加的全球性质,以及为什么这将是未来的流行文化中一种日益重要的因素。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戴安娜·克兰清晰的表述,还有她为了成功地展开核心的“文化生产”问题,将种类繁多的原始材料浑然综合为一体的做法。
加思·S.乔伊特
本书意在评述和综合有关媒体文化和艺术的社会组织和阐释的文献。我认为,研究文化产品的社会科学方法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发展一些利用媒体的特点解释媒体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性质的理论。媒体是怎样塑造和构架文化的?创造和广泛传播这些产品的广义语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相比之下,都市环境是如何扶植或约束都市艺术文化的?
本书建立在过去十年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这些研究表明,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区分是由社会建构而成的,书中讨论了崭新的和更有意义的区分不同种类的录制文化及其受众的方法。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关注的是文化产品,而不是新闻和信息,这些文化产品要么是(以赛璐璐、磁带或印刷文字形式出现的)批量生产的艺术品,要么是表演或展示给受众或观众的电影、电视、文学、戏剧、音乐和造型艺术。本书是建立在以下基本前提基础上的:理解录制文化不能脱离生产和消费它们的语境。由于篇幅所限,我将注意力限定在战后时期(1945—1990)媒体和其他类型的录制文化在美国社会中的角色上。
一门文化产品社会学必须是兼收并蓄的,广泛利用来自于各个专业和学科的材料,这些材料大部分来源于界限日益模糊的社会学之外,而不是源于其中。本书引用的原始材料除了来自于流行文化和艺术社会学之外,还来自于传播学、文学批评、电影研究、美国文明、经济学和艺术批评等领域的书籍和文章。
书中各章建立在我过去十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所教授的流行文化社会学和艺术社会学课程基础之上。感谢我的学生们对我的课程的反应,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这些反应都促使我吸收新材料,激发我提炼和澄清自己的思想。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科学家们诋毁或干脆不理会媒体娱乐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以否定的眼光看待媒体工业产品的社会科学家们称这些产品为大众文化,并且预言它们在总体上会对受众和一般社会关系产生可怕的影响。大多数社会学理论一般都将文化降低为一个从属的、无足轻重的角色,当做结构上的可变因素产生的后果或结果。近年来,媒体文化逐渐受到比较年轻一代的社会科学家的青睐。在一些新近的社会学理论中,文化,尤其是媒体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角色,影响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Denzin,1986)[2]。
在本书中,我将关注媒体娱乐是怎样随着生产和消费状况的不同而变化的。它表达的是哪些种类的意义和意识形态?这些种类的意义和意识形态是怎样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怎样才能够描述媒体文化受众的特征?媒体文化如何不同于非工业背景下产生的其他形式的录制文化?
过去,大多数对录制文化的讨论区分出精英文化和大众传播文化。这些讨论认为,这两种文化形式表现了不同类型的价值,代表不同的审美标准(Bensman & Gerver,1958;Gans,1974)。受到不同社会阶级的成员消费,每一个阶级的声誉从“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之间存在明显分离这个角度看,都附属于它的文化(Angus and Jhally,1989;DiMaggio,1982)。
时至今日,这种从阶级文化角度看待文化消费的观点依然是文献中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主题。例如甘斯(Gans,1974)认为,每一个社会阶级都构成一个具有与其他阶级不同趣味的公众,其成员对于文化内容会做出相似选择,并且对文化内容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或偏好(preference),尽管在这些群体内部会因地域、宗教、世代以及族群等因素而产生某种差别。布迪厄(Bourdieu,1984)也认为文化偏好是由阶级背景决定的。他认为,文化知识或文化“资本”是强化和提高社会阶级地位的一种手段。
大众文化的性质以及对自身的消费者的影响一直是社会科学家们争论的主题。最先批判大众文化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学家们(Bottomore,198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这个学派的一些成员移居美国,这些人认为大众文化是颓废的,艺术或高雅文化具有优越性,这些思想影响了美国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家。
按照法兰克福学派领导人之一西奥多·阿多诺的说法,同其他提供了一种新奇幻觉的、由标准化部件所构成的工业产品一样,大众文化是建立在肤浅的细节基础上的。大众文化之所以被公众接受,是因为,由于工业经济中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