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改革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导言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选择的治理药方,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聚转型之势、谋突破之道,是新时代、新征程向我们提出的新挑战。昔日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三位一体,借用到政策研究上,笔者认为可进一步细化为四个方面,即“势、道、法、策”。当前,多数争论是在“术”或是“策”的层面展开,更有甚者或大势不明,或逆势而动,或不依正道,或诉于旁门左道。然而,“守正”才能“出奇”,做好政策研究既要遵循经典的研究方法与叙事方式,更要立足国情和植根现实,明大势、循正道、求善法、施良策,求索中国改革再出发之路。近年来,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大方向、大命题,笔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既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以及新时代改革的定位(改革之势),又触及改革的方向以及原则(改革之道),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五大思维方法(改革之法),对改革中事关全局和成败的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等核心问题(改革之策)进行深入思考。回首观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隐约已有体系,现结集成书,算是对笔者近年来不断思索成果的初步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4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周小川就提出“研究立行”的理念。现任行长易纲一直强调要提高央行的自主研究能力,倡导树立朴实、踏实、扎实的研究风气。近15年来,这些理念已经在央行内部潜移默化地成为基本共识,不但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央行人的心中,而且逐渐内化为央行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央行人,同时作为一名长期在金融宏观调控第一线从事具体调控工作的管理和研究人员,笔者的研究在很多方面是有别于学界和业界的: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既坚持原则导向,又坚持问题导向。作为开篇,开宗明义,有必要将笔者一以贯之的市场化立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坚持激励相容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取向,向读者介绍一下,而这些立场、视角和政策取向,都贯穿于全书收录的每一篇文章中。
一、改革之势
(一)背景: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这是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同时要求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问题为导向: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21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一方面,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得到有效释放;另一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超过非劳动年龄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红利”也得到充分释放,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在21世纪前10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恰好处于刘易斯拐点、老龄化拐点和城镇化拐点三者叠加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从生产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的重大转型,也面临着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考验。这些矛盾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这些问题在供需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还在供给侧。因此,在结构性问题成为当前主要矛盾、总需求刺激政策的效果边际递减的情况下,不能重回总量宽松、粗放刺激的老路,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必须在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和改革上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欧美发达经济体借贷消费的经济模式,东亚地区提供高储蓄、廉价劳动力和产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提供能源资源的全球经济大循环,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急剧萎缩,经济增长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从全球来看,劳动生产率仍未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尚未形成。然而,这些调整和影响都将给新一轮全球竞争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未来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必然是人才的竞争、资本的竞争和营商环境的竞争,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促使人才、资本向本国流动。在这个大背景下,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收效甚微,需要我们从供给侧发力,找准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定位,更有效地释放体制机制的“改革红利”。对此,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先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和全面部署。
因此,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看到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过度刺激维持高增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详见《过度刺激维持高增长的弊端》一文),从而将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转移到供给侧,更加强调结构性改革,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
(二)定位新时代的改革:改革的改革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同样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历经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改革不再是“零基础”,而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时代的改革,如何看待改革经验,如何汲取历史教训,如何面对未来挑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经验来看,改革开放固然是40年来改革发展的主线,但另外两个因素同样值得关注。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走向 ............

书籍插图:
书籍《改革的改革 》 - 插图1
书籍《改革的改革 》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改革的改革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