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人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自序
1977年的那顿回锅肉
白水火锅
白水煮鸡蛋
唱歌鸭肠
点菜就像选美女
堵在妈妈胸口半个世纪的猪蹄
夺命羊肉汤
蕃茄鱼汤和藿香鲫鱼的战争
疯妈妈的饭盒
盒饭公主与排骨汤的故事
黑鼻子的红糖月饼
红豆腐
红糖锅魁
红糖醪糟
怀念食物
黄瓜面疙瘩
急胡豆
苦涩的米花糖
连肝肉
凉粉救命
萝卜饭里的外公外婆
妈妈牌豆瓣
妈妈不教拿手菜
卖半天
馒头皮粘走的人情
馒头与蛋包饭的爱情
面对一碗汤圆的羞愧
暖心豆浆
泡菜坛里的父爱
青春镶火锅
青椒苦瓜
杀人锅巴
山楂酒
善良午餐肉
上海泡泡糖
烧腊鸭曾是我的人生理想
手提火锅
水巴子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岁月那头的洋芋面
糖油果子
苕墙
莴笋烧排骨中的爱情
我的“第一次”给了土豆
曾经的川菜馆,有一道菜叫洗锅汤
洗澡莴笋
香糟猪蹄
幸运的卤猪头和烧酒
养元粉
一颗瓜子吃了三小时
一碗饭换走一辈子坏运气
油渣白菜
詹妈月饼
治愈系钵钵鸡
猪头的美味记忆
自序
有些人记事,用的是胃,比如我母亲,她讲过的很多故事都能毫无违和感地跟食物扯上关系,比如我幼年时她每天从自己碗里原本就不多的米里捻出一小撮来,到月底家里无米下锅时拿来熬一锅粥让全家渡过难关;比如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最愧疚的事,就是在贪吃的邻居引诱下瞒着家人在外面偷吃了一口卤猪蹄……
像母亲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我的老友赵静,每一次吃糖油果子,就会想起她的奶奶—那位身世神秘过世也没人知道她的故乡在哪,是否有什么亲人,来成都之前经历过什么的老人。奶奶每次面对糖油果子时,时常眼含泪光地闪过一丝笑意……
我多年前的一位老同事旭华,坚决不吃莴笋,一吃莴笋,就会想起少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背负着一家人,长达一两月以莴笋为主食的岁月。跟他相同境遇的还有我的岳父和朋友老杜,他们不吃红薯,或者南瓜……
我的老友老廖,一个在成都打拼多年的重庆妹子,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家乡的菊花火锅,菊花火锅是妈妈给她留下最多的记忆—那个时候,妈妈还是个小女孩,一大家子住在一个温暖的大宅子里,大门口是一大片菊花田,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还在……
茶友晃哥,早年当过知青,他对那段峥嵘岁月里记忆,都与食物有关,如何用细粮去换粗粮?如何用苦肉计搞伤自己然后到公社屠宰场买病号无票肉,又如何将它与萝卜一起用洗脸盆炖上一大盆,关上灯摸黑吃……
小丁是我在贵州做公益活动时认识的一个留守儿童,他说起油茶,咬牙切齿,这可是他们家乡少有的美食,没有小孩子不喜欢。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城里打工的妈妈,每隔几个月回家,都会给他做油茶,直到一年前,妈妈回来,若无其事地含着泪给她炒了一锅油茶,却再也没回来……
食物,在这个时候已不是物质本身,而变成了一种情感,一种精神状态,甚至一种象征。幼年时铁匠外公手里捏着的锅巴团子,少年时代外婆每天守在我上学路上往我书包里塞的零食,初恋时跑到心仪的女孩家里去炒菜,惊得对方的爸爸一脸惶恐。还有读书时代与同学们一起AA火锅,刚结婚时每天和妻子一起啃鸡脚烧豆,女儿出生后一路给她做蛋烘糕土豆面双皮奶,让她的成长史,成为一部爸爸学厨史。食物因为贯入了浓浓厚厚的情感,而变得不那么单纯和简单。
我的一位厨师朋友林六六说:肚子其实比脑子聪明。一个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体现在胃口上。喜欢一个人和讨厌一个人,可以从味觉和胃口体现出来。例如愿不愿意与他一起吃饭。而很多人至今还相信,拴住一个人的心,从拴住他的胃开始。
哪怕有一些主观的偏见,但我仍愿意认可这种说法。因为多年来,我看到听到了太多与食物有关的场景和故事,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参与大型美食纪录片《川味》的制作,认识了更多的人和食物,以及由他们碰撞和演绎出来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更坚定地相信,所谓的乡愁,其实就是一段又一段久远的回不去的美好记忆,那些沉浸在岁月深处的炊烟和田园牧歌,那些消融于光阴之中的人和风景,因为他们的不可挽留,而变得更加珍贵。
这也许就是我们偶尔在吃到某种食物时,眼里突然涨满眼泪的原因。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决定将这些故事写下来。因为事先没有做太周密的写作规划,所以文本和体例都比较随意,大致是听到什么有趣,就记录下来,因此,它显得既朴实简单,又随性随意。
这些文字,得到了《读者·原创》主编王飞先生和文钻图书傅兴文先生的欣赏和支持,《意林》《青年文摘》《共同关注》等杂志,也陆续做了一些转载和推荐。我在写作过程中,凭着当时的直觉,画了一些插图,希望这些随性的图画,也能够跟这些与美食有关的故事一起,唤起你的乡愁。
在我心中最美的场景,是老屋瓜藤下,有一处石桌子,上面放着刚刚出锅的美食,至亲至爱的人们都在,一边聊着天,一边准备着餐食,不远处的桃花树下,竹蒸笼里的包子和扣肉正冒着白烟,坛里的酒正吐着香气,天上的月亮,也仿佛陶醉了一般,傻呵呵地咧着嘴笑着。
那是我永远怀念,却再也回不去的乡愁。也是我写这本小书的原因。
曾颖2020年仲夏
1977年的那顿回锅肉
四川人向来以语言贴切生动著称,牙祭便是其中一个绝好的例子。
古人有每月初一、十五设家祭的习俗,这一天,家中老少男女必向家神及祖先顶礼膜拜,家境好的,通常是三牲齐全,家境稍一般的,则雄鸡刀头是要略备一二的;家境再穷的,也会买一块肥肉切成正方形,往“天地君亲师”及列祖列宗灵位前香气扑鼻地一摆。香烛一燃,由家长带队的,向空气中念叨一通,有问候有汇报,更多的却是在祈求老先生们看在香烛和肥肉的面上,保佑自己或发财,或阖家平安,或五谷丰登,若家中尚有不开怀的女人,则更不忘添上一句保佑早生贵子之类的话。总之,人有多少种愿望,祭祀中就有多少种话题。
死去的祖宗们对香味的兴趣,远多于对那块俗肉的兴趣,祭礼一毕,香味散尽的供品自然要派上另一个用场—牙祭。这“典礼”通常是在初二、十六的中午进行,人们把祖先享受过的肉切成大块大块的片,和着蒜苗炒成回锅肉,全家上下油噜噜地大嚼特嚼,以使吃了十几天斋的牙受到点奖赏和安慰。久去久来,牙祭便成了吃肉的代名词。
余生也晚,没赶上从显考显妣鼻下拾余唾的乐趣,但并不因此便对“牙祭”这个词陌生,因为,我的童年时代,肉是要凭票供应的,一个人一月 ............

书籍插图:
书籍《川味人间》 - 插图1
书籍《川味人间》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川味人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