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之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注释*
附录:《天平之甍》写作经由
第一章
日本圣武天皇[1]天平四年(公元732年),朝议派遣其第九次遣唐使[2]至大唐。当年八月十七日,任命了官拜从四位上的多治比广成为大使,从五位下的中臣名代为副使,也选出了四官[3]的判官与录事。判官有秦朝元[4]等共四名,录事也有四名。次年九月另派人至近江、丹波、播磨、安艺四处,命各造大船一艘。
大使多治比广成之父为多治比岛,于文武朝时位至左大臣,其兄县守在养老年间曾奉派为遣唐押使[5]渡海到过大唐。广成曾历任下野守、左副将军及越前守等官职。
当年遣唐使阵容均经正式任命,计有:知乘船事、译语、主神、医师、阴阳师、画师、新罗语译语、奄美语译语、卜部等随员,以及由都匠、船工、锻工、水手长、音声长、音声生、杂役、玉生、铸生、细工生、修船匠以至水手、射手[6]组成的下级船员,共五百八十余人。
但此行最具意义的应予派遣的留学生及留学僧的铨衡,至转年依旧悬而未决。当时派遣遣唐使开支浩大,路途险恶,其目的主要在于宗教与文化,即使有政治上的企图亦微不足道。虽然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诸国的兴亡变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这一小小的岛国,但是这一时期,日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成为正规国家。初行律令才九十年,佛教传入才一百八十年,政治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但一切尚混乱不清,未成制度,仅初具外形而已,亟须从先进的大唐学习之处极多。日本当时的情形犹如人之未及成年,犹如季节初春三月寒气未消时。
平城京[7]业已经营二十三年,模仿唐都长安,南北九条、东西四坊的整齐街衢已大致完成。都市周围则聚居着大量难民。兴福寺、大安寺、元兴寺、药师寺、葛城寺及纪寺等四十余座寺院均已建妥,只是壮大的伽蓝显得漂浮空泛,经堂中亦甚少经典。
翌年,从全国选出高僧九人,为此次渡海赴中国的成功祈求,各高僧分别住入香椎宫、宗像神社、阿苏神社、国分寺[8]及神宫寺[9]等处。在五畿七道[10]为平息海神的愤怒而诵读《海龙王经》[11]。以伊势神社为首的畿内七道神社也派遣了奉币使[12]。
二月初,大安寺僧侣普照与兴福寺僧侣荣睿忽奉派为渡唐留学僧。两人接到通知,即赴当时佛教界最具权势的元兴寺面谒隆尊[13]僧,承询有无渡唐之意。普照、荣睿都是初次与隆尊亲自交谈。他们虽听过隆尊的华严[14]讲义,但隆尊并不是容易接近的人物。
荣睿体格魁梧,经常佝偻着结实的巨大身体,懒得刮胡子,乍见似已年近不惑,其实却不过三十出头。普照较荣睿矮小些,身体孱弱,并年轻两岁。
“那就去吧!”
荣睿以几近不逊的态度一口答应下来。普照略显迟疑,注视着隆尊问道:
“渡唐是要学什么?”
何必冒险远渡重洋到大唐,任何地方不也可以求学吗,自己一向不是如此过来的吗?普照那一双给人冷酷印象的小眼似乎这样表示。普照以年轻才俊著名,可他并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不过勤于读书而已。
对这两个不同类型的年轻僧侣,隆尊以一向的缓慢语调说明:日本尚未具备戒律,宜请适当的传戒师前来日本施行戒律。但邀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好几年的岁月。既然要请,非请德才兼备的人物不可,能让这种人才首肯来日并非易事。不过距离下一次派遣遣唐使的时间尚有十五六年,在这期间二位当能完成任务。
普照惊异于邀请传戒师来日需要这么长的岁月,但回头想想,要选择传戒师,自己也得具备些什么,想要指名道姓地聘请这样一位人物,并促其成行,非靠交情不可。为达到这种境界,费十数年工夫生活在中国势将难免。他推想隆尊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罢。这时普照有意答应,是为要有十几年长期生活在大唐而向往,如时间过短,则无冒险赌命的意义。既然可以那么长久地生活在那灿烂的大唐,乘上遣唐船冒险一番还算划得来。
辞了隆尊,二人在兴福寺庭园初春的阳光下交谈。荣睿多少显得兴奋,比平常讲话要快。他认为这事是知太政官事舍人亲王[15]与隆尊商量的结果。
为逃避课役,百姓竞相出家,到处流亡。为阻止这种社会现象,十年来连颁了几十道律令,皆未见效。问题不只在于百姓,僧尼在行为上的堕落也使为政者甚为忧虑。虽有《僧尼令》[16]二十七条,规定僧尼的身份与资格,实际上形同具文,毫无约束力。皈依佛教的规范尚未厘订。比丘及比丘尼须受的具足戒[17],因缺少三师七证(在戒场参会的十位师僧)尚未举行。目前如非自誓受戒,即为接受三聚净戒[18],其过程流于放纵。为约束这些佛徒,首先要从大唐聘请杰出的戒师,施行正式的授戒制度。一般的法律无效,非以佛教徒信奉的释迦“至上命令”来约束不可。整理正当的戒仪在日本佛教界为当务之急,这是谁都清楚的事。趁着派遣遣唐使,让两位青年僧侣渡唐,便是舍人亲王与隆尊的意旨所在。
“这一使命似乎值得我们两个人舍命前去。”荣睿说。普照则沉默不语,时常只想自己的事。招请戒师有什么意义,他并不感兴趣,这十五六年间自己能学的经典数量才是重要问题。普照似乎已感觉到那些经典的沉重。这种想法使他冷酷的眼睛显得异乎寻常的执着。
荣睿是美浓人,氏族未详,住兴福寺。“机捷神睿,论望难当,以瑜伽唯识[19]为业”——关于渡唐前的荣睿,从《延历僧录》只能知道这些。同样,对渡唐前的普照,也只能知道似兴福寺之僧又似大安寺之僧等不可靠的传说。但《续日本纪》中,记有一条“甲午授正六位上白猪与吕志女从五位下,乃入唐学问僧普照之母也”,是对他的出身仅有的朦胧写照。即是说普照之母姓白猪,名与吕志女,于天平神护二年(766年)二月八日从正六位上赐为从五位下。白猪氏之祖先是百济王辰尔之甥,其族人大部分从事与外国有关的职业。
闰三月二十六日大使广成入朝接受节刀[20]。该节刀回国后需奉还,受刀表示准备就绪,完成渡唐大使的全权委任,一旦风和日丽即可解缆出航。
四月二日晓,广成等一行离开奈良前往难波津[21],那里已有多人聚集。这一天,广成行包括普照、荣睿在内,约三十人骑马自奈良出发,各庙宇鸣钟祈祷海路平安。时值春季,樱花含苞待放,晨风凛冽。
道路穿过大和原野向西北笔直延伸。一行经王寺[22]越龙田山,夜宿国府,于次日午后入难波旧都。九年前即神龟元年在此地修建离宫的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天平之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