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_《西游记》漫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西游记〉漫话》序
吴小如
我从林静希师(林庚先生字静希)受业,始于1948年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四年级的时候。当时先生是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受北大之聘进城兼课,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我选了这门课,随班听讲。但我同先生的师生情谊并不限于课堂上旅进旅退听课的关系。远在1941年,我高中毕业后随即升入天津工商学院读商科会计财政系。经同班同学杨畏之君介绍,得以拜识静希师的尊人林宰平老先生。那正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沦陷的黑暗时期。宰老因避寇患,隐居天津英租界,寓所与我的住处一街相隔,趋谒甚便。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从宰老学作旧体诗、学写章草,并饫闻老一辈学人逸闻往事,获益极大。蒙宰老不弃,许我为忘年交,实际上老先生是我太老师一辈人。抗战胜利,宰老迁居北平。未几静希师北返,我第一次见到静希师,就是在宰老的府上相遇的。静希师和宰老一样,奖掖后进不遗余力,初相识便以他的巨著《中国文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惠赐。从彼时至今,我追随静希师已逾五十五年。他不但授业解惑,教给我学问知识,而且多次从工作上提携指导我,甚至在生活上也不时给以周济帮助。先生不但教书,而且育人,对我的为人处世也屡加训诲,医我褊躁习气。到目前为止,我已成为静希师门下年龄最老的学生了。
《〈西游记〉漫话》是静希师晚年的一部精心力作,早在十几年前即已问世,备受读者喜爱和关注。旧版并无序言,静希师本人也只写了一篇“后记”。这次北京出版社重印,为求体例统一,一定要增加一篇所谓的“序言”,而且对写序人提出要求:既要与作者本人情谊深厚密迩,又要对书的内容多少有点发言权。于是出版社和编委们乃想到了我。作为门人,为老师的著作写序,我开始是有些顾虑的。但一再婉谢,终于推脱不掉,实感进退维谷。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原想面谒静希师请示此序如何写法,但先生已是九十有三高龄,不便为此琐事前往烦扰,只能勉为其难,请先生恕其僭越之罪了。
这部论《西游记》的专著篇幅并不大,但学术上多年来存在的棘手问题,在书中都顺理成章地势如破竹一般被静希师做出合情合理的阐释,从而得到圆满解决。人们大抵记得,在20世纪50年代初,张天翼先生写过一篇有关《西游记》的论文,认为书中前七回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是现实社会中若干次农民起义(即阶级斗争)在神魔小说中的折射反映。自此文一出,孙悟空便成为农民起义中的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但问题亦随之纷至沓来。第一,自孙悟空由五行山下被放出来,并受到紧箍咒的钳制,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是否也像后半部《水浒传》中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的“受招安”?第二,如果真的是“受招安”,那么孙悟空的性格和形象为什么一直备受作者的称誉和读者的青睐?其艺术效果与美学价值何以明显地不同于那位对朝廷俯首帖耳甘愿就死的宋江,甚至读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有着爱憎悬殊的印象?第三,“闹天宫”的故事与后面篇幅汗漫的取经历程竟被这样的阐述而分割开来,断成两截,如何使之在一部宏伟的古典名著中得到前后没有龃龉的统一?第四,西天的如来佛和南海的观世音菩萨,与“八十一难”中的妖魔群体究竟是什么关系?第五,如果“闹天宫”故事不是现实社会中农民起义阶级斗争的反映,那么孙悟空的形象在封建社会后期的现实社会中,究竟以何种事物为依据?第六,在上述几个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回答之前,最后必将导致人们提出这样的疑问:《西游记》作为一部古典小说巨著,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长河中,其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究竟还有没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西游记》参加“争鸣”、“齐放”者尽管大有人在,但把上述这一系列要害问题都做出无可置疑而滴水不漏的无遗憾的结论,却只有静希先生的这一家之言。我这样说,也许读者会认为这是弟子对老师“阿其所好”的谀辞,那我就先请读者仔细绎读《〈西游记〉漫话》全书而不要以我的浅见为准,我相信是非曲直是会自有公论的。
我不想在这篇短文中逐一重复叙述《〈西游记〉漫话》的每一论点,却想借此机会谈谈我粗浅的读后感。首先,我十分钦佩静希师在学术上执著追求真理的过人胆识。书中第一篇论文乃是1956年发表的,先生对“闹天宫”反映农民起义说已明确 ............

书籍插图:
书籍《西游记》 - 插图1
书籍《西游记》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家小书_《西游记》漫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