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重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后疫情时代:大重构
作者:[德]克劳斯·施瓦布 [法]蒂埃里·马勒雷
译者: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
ISBN:9787521723137
中文出版序
亲爱的中国读者:
当我撰写《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一书的中文版序言时,世界许多地区正在面临第二波新冠疫情。欧洲和美洲大部分地区的确诊病例数量创下新高,而疫苗距离投入使用尚需数月时间,一些国家已经恢复了2020年春季采取的封禁措施。
但在中国以及东亚和太平洋其他地区,情况则和上述趋势明显不同。在这些地区,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V形经济复苏已经到来,社交生活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状态。在中国国庆长假期间,6亿多中国人实现了安全的国内旅行。
中国的快速复苏表明,在战胜疫情威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大重构”。当然,这种重构绝非是指回到过去。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交生活虽然已经回到正常轨道,但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和经济体系的韧性已经增强,为应对新冠疫情之类的挑战做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
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新冠疫情在暴发之初给东亚地区带来了冲击。这种病毒起初并不为人所知,其传播速度之快、造成的危害之大,超越了100年前西班牙大流感以来的任何一次疫情。因此,在疫情暴发之初,世界各国充满恐惧、恐慌和不确定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中国、新加坡、新西兰和韩国等国实现了全民一心、共同抗疫的局面,克服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各项挑战。相比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果断采取行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开展强有力的社会合作并进行信息共享,因此能够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更加迅速、强劲地从疫情中复苏。
相关数字一目了然地说明了此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和随后的复苏过程。中国是最初的疫情中心,但其经济与社会在2020年春季开始复苏,到秋季已经实现连续几个月没有国内感染病例。与此同时,尽管中国经济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大幅负增长,但到第三季度已经实现强力反弹。
中国正将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教训纳入制度建设。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认识到需要建立传染病快速响应机制;各级政府官员应该开展更加有效的防疫工作;要发动广泛的社区力量,快速、有效地实施疫情防控措施。
我相信,中国将会吸取这些经验教训,也将因此实现更加稳健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也希望世界各国在此次疫情之后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是同住在一个星球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拥有并且应当携手创造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
正如我在本书末尾所述,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道路通向光明的未来,社会经济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更有韧性;另一条道路则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动荡、危险和不宜居住的世界。
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此,我郑重邀请各位读者一起努力,共同塑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克劳斯·施瓦布
2020年10月于日内瓦
引言
新型冠状(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大流行引发了现代史上空前的全球性危机。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乃至我们每个人都因此陷入了几十年未曾有过的艰难境地。对我们而言,这一决定性时刻的影响将持续多年,许多事情都将永远改变。新冠疫情正在严重破坏经济,使社会、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陷入危险与动荡,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关注,也让技术广泛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一影响是好是坏,我们现在还无从判断)。面对这些变革带来的影响,任何行业或企业都无法置身事外。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处境岌岌可危,许多行业前途未卜,只有少数能够逆势发展。在个体层面,许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飞速瓦解。但换个角度来看,事关存亡的危局也是反省的良机,蕴藏着变革的潜力。世界的种种裂痕从未像今天这样一览无遗,社会分化、公平缺失、合作乏力、全球治理与领导失灵等问题尤为明显,人们感到社会再造刻不容缓。新的世界必将兴起,但其蓝图需要我们积极构建。
本书写作之时(2020年6月),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恶化。许多人都想知道世界何时才能恢复如常。简单地说:永无可能。新冠病毒大流行标志着全球发展的根本性转折,危机之前“支离破碎”的世界常态将一去不复返。有些分析者将这场疫情称为一次重大的分叉,有些则认为这是一场“惊天的”深层危机,但两种说法的本质如出一辙:2020年年初的世界已成为历史,已在这场疫情中消失无影。根本性变化正在逐渐显现,有些学者开始提出“新冠纪元前”(before coronavirus,BC)和“新冠纪元后”(after coronavirus,AC)这样的纪年方法。意料之外的快速变化将层出不穷,互相融合,引发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乃至更多后果,带来连锁反应及难以预料的影响,在逐渐打破以往状态的同时,塑造出截然不同的“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关于世界可能呈现或应当呈现何种面貌的许多信念和假设将烟消云散。
但是,我们应当谨慎使用激进的宏论(如“一切都将改变”)和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分析方法。现实当然会更加微妙复杂。新冠病毒大流行本身或许不会彻底改变这个世界,却能加速业已发生的许多变化,并引发其他变化。我们唯一能肯定的是:这些变化不会是线性的,间断将经常发生。《后疫情时代:大重构》尝试明确并阐述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尽力描绘一个更理想、更可持续的世界样貌。
让我们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这个问题:人类的历史大约有20万年,最古老的细菌已存在数十亿年,病毒也有至少3亿年历史。这就意味着,自从人类开始四处移动以来,大流行病很可能一直都存在,并成为人类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过去2000年的常态,而不是例外。流行病天生具有破坏性,历来都会引发持久甚至彻底的变化。它会引燃社会动乱,造成群体冲突,导致军事失利,但也会激发创新、重划国界和铸就革命之路。疫病的暴发还会迫使帝国改弦更张,比如541—542年暴发的查士丁尼瘟疫就改变了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进程。有些帝国甚至因此灭亡,例如,在皇帝和大多数臣民死于欧洲细菌后,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随之消失。同样,旨在控制瘟疫的专制措施自古就是一种政策手段。由此可见,为了控制本次新冠病毒,全球许多国家实施封禁措施实在不足为奇,它们只是沿袭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惯例而已。1347—1351年,黑死病笼罩 ............

书籍插图:
书籍《后疫情时代:大重构》 - 插图1
书籍《后疫情时代:大重构》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后疫情时代:大重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