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博弈与社会
作者:张维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
ISBN:978-7-301-21821-1
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序言
(一)
贯穿于本书的主题是:人类如何才能更好地合作?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因人而存在,为人而存在。作为理性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是天性使然,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改变。但社会的进步只能来自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带来共赢,才能给每个人带来幸福。这就是我们应有的集体理性。但是,基于个体理性的决策常常与集体理性相冲突,导致所谓“囚徒困境”的出现,不利于所有人的幸福。
除了个体利益之外,妨碍人与人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知识有限。即使到今天,尽管人类有关自然规律的知识已大大增加,真正做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但我们有关人类自身的知识仍然不足以让我们明白什么是追求幸福的最佳途径。让普通人接受自然科学的知识相对容易,但接受社会科学的知识很难。我们短视、傲慢、狭隘、自以为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常不明白自己的真正利益所在。正是由于我们的无知,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许多冲突。许多看似利益的冲突,实际上是理念的冲突。事实上,大部分损人利己的无耻行为本质上也是无知的结果。损人者自以为在最大化自己的幸福,但结果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既损人又害己。有些人心地善良,一心为他人谋幸福,但由于无知,也给人类带来不小的灾难。计划经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幸运的是,作为地球上唯一理性的动物,人类不仅具有天然的创造力,也具有“吃一堑长一智”的本领。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制度、文化,克服了囚徒困境的障碍,不断走向合作,由此才有了人类的进步。诸如言语、文字、产权、货币、价格、公司、利润、法律、社会规范、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甚至钟表、计算机、网络等发明,都是人类走出囚徒困境、实现合作的重要手段。当然,每一次合作带来的进步,都伴随新的囚徒困境的出现。比如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更大范围合作的空间,但互联网也为坑蒙拐骗行为提供了新的机会。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囚徒困境,又不断走出囚徒困境的历史。
人类的合作与进步离不开一些伟大的思想家的贡献。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出现了诸如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耶稣等这样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以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为己任,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石。他们的思想减少了人类的无知,成为后世思想的核心和支柱,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学自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算起,只有236年的历史。但经济学对人类合作精神和道德水准提升的贡献是巨大的。亚当·斯密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证明市场是人与人合作最有效的手段。今天我们看到,真正遵循亚当·斯密的理念、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人们的合作精神和道德水准比非市场经济国家高得多。
自20世纪中期以来,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最杰出的成就也许就是博弈论的发展。博弈论研究理性人如何在互动的环境下决策。博弈论的全称是“非合作博弈理论”(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这样的名字容易在非专业人士中产生误解,以为它是教导人们如何不合作的。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事实上,博弈论真正关注的是如何促进人类的合作。囚徒困境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克服囚徒困境的思路。只有理解了人们为什么不合作,我们才能找到促进合作的有效途径。
经济学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它的理性人假设。博弈论继承了这一假设。这一假设经常受到批评,甚至一些其他领域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把生活中出现的损人利己行为和道德堕落现象归罪于经济学家的理性人假设,好像是经济学家唆使人变坏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逻辑分析都证明,“利他主义”的假设更容易使人在行为上变坏,而不是相反。专制制度在中国盛行两千多年,至今阴魂不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假定皇帝是“圣人”,治理国家的官员是“贤臣”。如果我们早就假定皇帝是“理性人”,是“自私的”,中国也许早就实行民主和法治了。全世界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正是那些最早不把国王当“圣人”、假定官员一有机会就会谋私利的国家。
当然,理性人假设不是没有缺陷的,现实中的人确实不像经济学家假设的那么理性。但我仍然认为,只有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理解制度和文化对人类走出囚徒困境是多么重要。促进社会合作和推动人类进步不能寄希望于否定人是理性的,而只能是通过改进制度使得相互合作变成理性人的最好选择。
(二)
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用通俗的语言,系统地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和核心结论;二是应用这些方法和结论分析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制度安排(包括文化)。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人们为什么有不合作行为,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全书分14章。第一章首先讨论了社会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协调和合作。协调的关键是如何形成一致预期,合作的关键是如何提供有效的激励。然后我们简要介绍了理性人假设的含义、对它的批评,以及使用这一假设的正当性理由。最后,我们讨论了评价个体行为的社会标准——帕累托最优,我们用大量例子说明这一标准如何体现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
第二章正式引入博弈论。我们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囚徒困境导致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引入纳什均衡的概念。纳什均衡是预测互动情况下人们如何制定决策以及决策后果的最重要的概念。我们还证明了私有产权和法律如何有助于解决囚徒困境、达到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统一。
第三章讨论多重均衡。现实中的博弈经常有多个纳什均衡。当一个博弈存在多个均衡时,参与人如何协调预期就成为合作的关键。我们讨论了制度和文化如何协调预测,帮助人们选择特定的纳什均衡,如何协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我们还讨论了制度的路径依赖问题。
第四章进入动态博弈。动态博弈最重要的概念是不可置信的威胁和承诺。不可置信的威胁意味着事前最优与事后最优不一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博弈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