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作者:雷海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华文天下
出版时间:2013.04
ISBN:9787511334022
本书由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序
本书上编的几篇文字是抗战前三年间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最晚的《中国的家族》一篇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一日出版;一周后的夜间,著者在宁静的清华园,就被卢沟桥的炮声由睡梦中震醒。
《中国的元首》(原名《皇帝制度之成立》)见于《清华学报》。《中国的兵》,《中国的家族》(原名《中国的家族制度》),《世袭以外的大位承继法》,《无兵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两周》(原名《断代问题与中国历史的分期》)都先后见于清华大学的《社会科学》。除一二字句的修改外,此次合刊仍保留初刊时的原像。
下编中,《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一文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二月十三日汉口《扫荡报》的一篇专论。《在望的第三周文化》与上下两编前的总论,都是特为此次合刊而作,前此未在他处发表。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雷海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上编
总论—— 传统文化之评价
本编各篇,除附录的《世袭以外的大位承继法》是著者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与二十六年之间的冬季受特别感触而写的之外,都是对于中国旧文化批评估价的文字。前三篇由三个不同的方向探讨秦汉以上的中国——动的中国。第四篇专讲秦汉以下的中国——比较静止的中国。第五篇合论整个的中国历史。五篇文字当初虽曾分别问世,但勉强尚有一贯的线索可寻。内中大半可说是非议与责难,但并不是无聊的风凉话;又有一部分是赏鉴与推崇,但并不是妄自尊大的吹嘘。此中自赞的话,已由抗战的过程证明为真言;自责的话,至今也无修改的必要。此次抗战,是抗战而又建国。若要创造新生,对于旧文化的长处与短处,尤其是短处,我们必须先行了解。中国文化,头绪纷繁,绝非一人所能彻底解明。这几篇文字若能使国人对于传统的中国多一分的明了,著者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下编
总论—— 抗战建国中的中国
上编的几篇文字,都是抗战前发表的,是著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批评。抗战开始以后,著者对中国文化的意义虽不免有新的探讨,旧日的见解大体上却未变更。但前此的注意力集中于传统文化的弱点,对于中华民族的坚强生命力,只略为提及,并未特辟一篇去解释,因为夸大的文章历来很多,无需再加一人去凑热闹。但抗战开始以后,这种缄默已不能继续维持了。《此次抗战在历史上的地位》一文,就是抗战半年后,著者于民国二十七年元旦后一星期所作。主题是解释此次抗战的意义与士兵之所以英勇;若与上编《中国的家族》“篇互相参照,就可明白此次的惊人抗战绝非偶然,乃是二千年前大汉帝国人口政策的成功与二千年来南方新天地的建设所赐予的。这两个特殊情形,是我们在所有的古老民族中所独有的,也是我们虽老而仍富有朝气的基本原因。
除论抗战英勇的主题外,该篇也附带提到后方人士,尤其智识阶级的太不争气。当时作者身在长沙,深感后方景象的使人啼笑皆非。时至今日,重印合刊时,此种附论似可删去。但当合刊工作的开始整理期间(民国二十七年十月),恰值昆明初遭敌机轰炸,一般的动态又与年前的长沙如出一辙。素日领受微薄薪饷并被人轻视的大兵,在前方喋血抵抗;而处在安全的后方,多年享受国家的高位厚禄,承受社会的推崇尊敬的自命优秀分子,反倒庸人自扰,仍要向自认为尤其安全的地带逃难,还能硬着面皮,以残废老弱自居,而美其名曰“疏散”——凡略有自觉心的人,对此能不太感难堪?此种行动,无论平日如何善于自辩自解的人,午夜扪心自问,恐怕也难否认为尸位素餐吧!难道向日处在社会领导地位的人,对于生死的意义与价值,也无半点了解?生,固然可贵;但是不惜任何代价以求苟生,还不如死!士兵的英勇,真可谓非常而可钦;后方有责者的狂逃,实在是反常而可耻。负有军事政治责任的人,当然不必说。就是负有与军政无直接关系的职责者,除非所在地于最近的将来有沦为战区的危险,都不当逃避。至以昆明而论,若到这个最后方的都市也将沦为战区的时候,中国就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到那时,残余的士兵或者仍可去作游击队;一般胆小如鼠的优秀分子,救得个人的一条残生,不知尚有何用?此次抗战真有神怪小说中照妖镜的作用。各种平日善于变化善于掩饰的人物,在强烈的光照磨炼之下,都不得不就地一滚,原形出现;而平日许多好似庸碌呆板的圆颅方趾动物,至此倒证明是十足兑现的真人。
因有上面的一点感想,所以原文中的一段无聊牢骚也不删去,将来或可作为此次英勇抗战的一点反面史料!
可耻的景象虽不可免,但著者仍认为前途是光明的。不可救药的分子在抗战期间与抗战之后,必大半要被淘汰。建国运动虽非三年五载的简易事业,但不久的未来必能成功。《在望的第三周文化》一篇中的意见,就是著者对于前途的希望与信仰。
附录
世袭以外的大位承继法
(一)罗马帝国皇帝
(二)回教初期教主
(三)结论
除原始的部落酋长之外,人类社会的政治元首大多是世袭的。有的民族始终维持世袭的制度,如中国由殷商至辛亥革命的情形。有的民族半路做些异样的尝试,如古代的希腊罗马人与近代的西洋人。今日的世界,在西洋文化的笼罩之下,呈现一个人类开化后的空前现象,就是世袭君主制的大致消灭。多数的国家都是共和国;少数的国家只维持一个傀儡的世袭君主,实权却操在另外一个选举的或用他法产生的执政者的手中。真有实权的君主在今日已是凤毛麟角。所以名义上保有君主的国家,实际也可说都是共和国。
但共和制度与民主主义是两件事,两者可合可分,并无绝对必要的联系。反之,凡不终日闭眼在理想世界度生活的人,都可看出今日的大势是趋向于外表民主而实际独裁的专制政治。在许多国家这种情形已经非常明显,最重要的就是德、俄、意三国。三国的独裁者虽然都用“合法”的方式产生,但实际都是终身职,最少也是无限期职。存其余的国家,或多或少,也都有同样的趋势,不久的未来恐怕也终不免要追随潮流。
但再反过来看,政治上任何实权者的世袭制度,在今日的世界绝无地位。在从前君主世袭与神权信仰有不可分的关系。太远的将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