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庵学记_顾随的生平与学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6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怀念羡季
怀顾羡季八首
苦水先生三十周年忌辰书联
怀念先师顾随先生
谈羡季先生对古典诗歌之教学与创作
《荒原词》序
评顾随《无病词》《味辛词》
《积木词》序
关于羡季的词——我对于《味辛词》《荒原词》二集的体会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读《顾随文集》
清河顾随先生临帖四种跋
《苏辛词说》小引
顾随先生临同州《圣教序》跋
我与恩师顾随先生的“缘”
纪念我的启蒙师顾随先生——宣传鲁迅的先行者
顾随老师对我的训诲
顾随先生的词选课
在与顾师相处的日子里
顾学(GUOLOGY)琐忆
顾老师指引我迈进元曲之门
难忘的老师 难忘的诗
忆羡季师
宗师芳千古 才多溉后生——缅怀先师顾羡季先生
师生情谊七十年
其应乃如响 微禅岂我师
羡季师讲课二三事
羡季先生
时雨春风——先师顾羡季先生的课堂教学艺术
顾随先生授课散记
绵绵师情自萦怀——忆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顾随先生谈戏
只能仰望夫子 不敢忝作学生
缅怀顾羡季(随)先生
读顾随《乡村传奇》
忆父亲
父亲八种词集之命名
附录:顾随学术年表
编校后记
1955年春摄于天津师范学院寓所书房
1941年在辅仁大学司铎书院与中文系师生合影(前排右余嘉锡,后排左二周祖谟,右一郭预衡、右三刘乃崇、右四启功、右五葛信益)
寄周汝昌诗稿(1947年2月8日
顾随《送嘉莹南下》诗稿
《苦水作剧》及部分词
致滕茂椿书(1942年5月21日)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驼庵学记:顾随的生平与学术/赵林涛,顾之京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5
(学记)
ISBN 978 - 7 - 108 - 05558 - 3
I.①驼… Ⅱ.①赵…②顾… Ⅲ.①顾随(1897 ~ 1960)——人物研究 Ⅳ.① K825.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39563号
责任编辑 卫 纯
装帧设计 薛 宇
责任印制 宋 家
出版发行
三联书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网 址 www.sdxjpc.com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隆昌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6年5月北京第1版
2016年5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 本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张9
字 数 220千字
印 数 0,001-5,000册
定 价 29.00元
(印装查询:01064002715;邮购查询:01084010542)
怀念羡季
[1]
冯至
今天,顾随先生的生前友好和他的家属在这里聚会,纪念他逝世三十周年。我不能参加,却有一些话想用书面向大家谈一谈。顾随字羡季,请允许我,下边的话我都直称羡季。羡季教学兼写作的生涯是从本世纪20年代初开始的,他那时交往的朋友如今多已不在人间,我不自量,我或许可以说是他老朋友中的一个仅存者。今天参加这个会的同志们可能都是30—50年代与羡季结交或受过他的教益的友人和学生,了解羡季会比我更多,但羡季早期的生活和创作,或许知道较少。我想在这方面略作介绍,也涉及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羡季于1920年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曾有一小段时间在山东青州某中学教书,后来去济南省立女子第一中学任国文教员,将及四年之久。我不清楚是在青州还是在济南,羡季与卢伯屏先生同事。二人很快就成为好友,结下深厚的友谊。羡季写过不少诗词赠送给伯屏,尊伯屏为兄长。例如诗集里有“只君待我弟兄亲”、“预期来世为兄弟”等句。抗日战争时期,伯屏约于1940年在四川逝世,羡季在北平闻讯后,一再填词哀悼,又提到“便教来世为兄弟,话到今生已惘然”,尤其是六首《定风波》,作者心潮起伏,好像永远不得安宁,感叹“廿载交游今已矣,来世,来生飘渺更难期”。伯屏不常写诗,但他出于真情至性,在他们结交不久时,写过一首五言绝句给羡季:“百日交非浅,一别情更深。知君具慧眼,识我有良心。”这完全是肺腑之言。这首诗我四十年前
[2]
偶然在伯屏的案头读到,至今不曾忘却。
卢伯屏是我的涿县同乡、北大同学卢季韶的长兄。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忠厚长者,他爱护他的弟弟,情如父子,远远超过一般的兄弟关系,他看待他兄弟的朋友也好像自己的朋友。他介绍我和季韶于1922年
[3]
起始跟羡季通信。饮水思源,若没有伯屏的热心介绍,我当时,也许甚至永远不知道羡季其人。所以我不惜笔墨,在谈我和羡季的友情之前,先提到伯屏,并向他表示敬意和感谢。
那时像我们这样的青年,大都不求人知,但对于知心好友,则唯恐彼此知之不尽,尽量把心里想的、眼前看的、读书得获的告诉对方,对方也以此相报。我和羡季由于对伯屏的信赖,很快就开始了频繁的书信交往。我们写的信如泉水喷涌,又如细水长流,延续了六七年之久,我们信里写的,往往有纵使晤面也未必能说得清楚的内容。我收到羡季的信,不据为己有,常给北京的个别少数朋友传阅。我写的信,羡季也不仅自己读,还在教室里读给他的学生们听。《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载有阎德纯写的《沉樱及其创作和翻译》一文,其中有一段提到与之有关的情况:“一个人的道路、爱好和成就,往往同别人的影响有关。在山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沉樱遇到了一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英文系’之误)
影响她一生的国文老师顾献(‘羡’之误)
季。这位老师文才出众,不仅给学生讲解诗词歌赋,尤其拥护新文学,一有机会就给学生讲解五四运动后涌现的新作家及其作品,给大家朗读他的朋友——诗人冯至给他的书信及其诗作,还给学生讲解英文小说。”羡季是国文教员,由于他熟悉英语,又喜读鲁迅小说和周作人当时的散文,所以在课堂上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很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因此也受到某些教师(尤其是英文教师)的嫉妒。
在通过书信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羡季有时在暑假寒假回家探亲之前,绕道北京和我与卢氏兄弟会晤,如夏日冒雨出游,冬夜围炉絮话,都写入他的诗词,其中一片深情仿佛还延续着两千五百年前《诗经·小雅》里“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歌唱。
1924年夏,羡季辞去济南女一中的教职,接受青岛新成立的胶澳中学的聘请。他邀我先到济南然后一起去青岛度夏。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驼庵学记_顾随的生平与学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