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居士白居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6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白居易研究系列9
香山居士白居易
白高来 著
中国出版集团
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香山居士白居易
白高来 编著
内容提要:
  《香山居士白居易》围绕白居易“佛弟子”的身份展开研究,对白居易的佛教信仰、佛教活动、高僧交往、佛教诗文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探索,内容丰富,资料详备,对于僧俗各界进一步了解、研究白居易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本书为《白居易研究系列》图书之一。
ISBN 978-7-89900-851-5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总策划:祁兰柱
责任编辑:余 红
封面设计:雅 丽
系列名称:白居易研究系列9
出版发行: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甲55号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大楼一层北侧
邮  编:100010
Website:www.dajianet.com
E-mail:shuzichuanmeiapp@cnpubg.com
电  话:010-58110486
传  真:010-58110456
版  次:2017年11月第1版
字  数:81,892
定  价:26.99元

徐金星
在我国的春秋时代(前770—前476),和老子、孔子(前551—前479)大体同时,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释迦牟尼(前565—前486)创立了佛教。东汉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白马寺,佛教开始在中国正式传播。
汉、魏之后,中国佛教日隆,由河洛至江汉,由繁华京师至偏乡僻壤,九州起庙,五岳树塔,“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北魏洛阳,号称“佛国”;隋唐之时,洛阳刹庙林立,经济繁荣,高僧辈出,缁服接踵;宋元迄今,佛教信仰,传承不绝。
佛教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文学如小说、诗歌、戏曲,艺术如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科学技术如天文、地理、数学、医学,民俗及社会风尚方面如岁时节日、婚丧嫁娶、游艺娱乐、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全面深刻的重大影响,也在与周、孔、老、庄之本土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逐步中国化,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儒、佛、道三家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土壤,包括佛教的“神不灭”说、“因果报应”说、人生极苦、涅槃解脱、忍辱无争、慈悲平等等思想与教义,影响了、滋养了、培育了一大批中国文化名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白居易尊佛礼佛,给中国佛教文化,尤其是洛阳佛教文化平添了许多光彩。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正月二十日,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八月十四日。祖望太原。因祖上“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后又徙于渭南下邽。白居易的祖父白锽任洛阳县主簿时,在洛阳娶妻生子,子孙后代多生在洛阳,并长期在河洛一带任职。白锽任巩县(今河南巩义)令时,把家搬到了新郑,白居易就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因白锽的后代中仍有些在洛阳生活,故白居易早年多有洛阳生活经历,对河洛地区有着深深的故乡情结。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不禁怀宏放”,早年接受儒家教育,立志“达则兼济天下”。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始,白居易“三登科第”,先后任职秘书省校书郎、周至尉、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左赞善大夫。因遭守旧贪腐势力忌恨和打击,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庐山,白居易与东林寺僧人多有交往,“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元和十四年(819)调任忠州刺史。一年多后,回到京城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职。长庆二年(822),自求外任,授杭州刺史。他带领州民,筑堤捍湖,疏浚六井,离任杭州时又留俸府库,州民沿河送至十里之外。后任苏州刺史,又带领州民修山塘河,以利交通、灌溉,建山塘街,繁荣市井。离任苏州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刘禹锡诗句)。大和元年(827)征拜秘书监,迁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大和三年(829)称病回洛阳,自此,居洛十八年,直至终老。先后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河南尹、太子少傅。会昌元年(841),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的白居易不忘“兼济天下”之志。在他七十三岁高龄那年,毅然施舍家财,带领民众疏浚了龙门伊河上的八节险滩,使往日这里常发生的船筏毁、人伤亡的事故不再发生,成就了一件“闇施慈悲与后人”的伟业。会昌六年(846)病逝于履道里宅第,享年七十五。遗命“敛以衣一袭,送以车一乘,无用卤薄葬,无以血食祭,无请太常谥,无建神道碑”,“不归下邽,可葬香山如满师塔之侧。家人从命而葬焉”。有资料之说,原有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李商隐(义山)撰文、白敏中书丹之《太子少保右仆射白公碑》,己早佚。另有记载说白居易卒后,“弟敏中奏立神道碑,李义山文;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立于墓侧,过者必奠,卮酒冢前,丈地常沾渍”。
白居易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他“好释氏书,用以自理性情”,自称“佛弟子,备闻圣教,深信因果”,与当时众多高僧大德为友。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他曾两度到洛阳,参访东都圣善寺法凝禅师,贞元十九年(808),他在如满禅师处秉受八关斋戒,并在唐文宗大和中于洛阳长寿寺受八戒,“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在庐山与东林、在杭州与灵隐、在苏州与南禅等诸多佛寺的高僧大德同事佛、共参禅。晚年尤崇佛教,“至经月不食荤”,“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卢贞燕集”,“人慕之,绘为《九老图》”。《五灯会元》将他列入佛家弟子,称他“久参佛光,得心法,兼禀大乘金刚大戒”。他主张“禅净双修”,认为“佛家三千经,不如一句阿弥陀”。他写过许多偈颂,许多诗作饱和着浓浓禅意。
如: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时多,去似朝云无觅处。
再如: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
又如: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据清彭绍升《居士传》等记载:白居易曾与长寿寺道嵩等六十人、优婆塞士良等八十人同发 ............

书籍插图:
书籍《香山居士白居易》 - 插图1
书籍《香山居士白居易》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香山居士白居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