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讲国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陈寅恪讲国学 / 季风编著. -- 北京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8
ISBN 978-7-5699-0457-4
Ⅰ. ①陈… Ⅱ. ①季… Ⅲ. ①国学-研究-中国 Ⅳ. ①Z126.2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83428号
陈寅恪讲国学
著 者
季 风
出 版 人
杨红卫
责任编辑
李 争
装帧设计
异一设计
责任印制
郑珊珊
出版发行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press-mart.com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http://www.bjsdsj.com.cn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36号皇城国际大厦A座8楼

邮编:100011 电话:010 - 64267120 64267397
印 刷
三河市兴达印务有限公司 0316-3515999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开 本
710×1000mm 1/16
印 张
15
字 数
181千字
版 次
2015年12月第1版 2015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699-0457-4
定 价
35. 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陈寅恪谈史学:他年清史求忠迹,一吊前朝万寿山
壹 关陇集团是古代中国最强的门阀吗
贰 武则天为何要打压关陇集团
叁 为什么府兵制的衰败会导致关陇集团消亡
肆 山东豪杰为何能在唐朝强势崛起
伍 “安史之乱”是汉胡矛盾的产物吗
陆 历史上只有胡人被“汉化”吗
柒 “河朔胡化”是近代史家首创的观点吗
捌 王导为何号称“江左夷吾”
第二章 陈寅恪谈儒学:精深博奥的天理人事之学
壹 《白虎通》“三纲六纪”是什么
贰 为什么说韩愈是承前启后的儒学大师
叁 为什么说宋明理学是新儒学
肆 儒学的“通性之道”与“天理”哲学
伍 儒家礼制与历代法律典章的关系
陆 士族文化与儒家文化
柒 儒家士族与法家寒族的矛盾
捌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谁才是儒学正宗
第三章 陈寅恪谈哲学:必以精神之学问为根基
壹 为什么学衡派不接受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贰 为什么学衡派推崇新人文主义思想
叁 借鉴西方哲学时应该注意什么
肆 如何进行中外哲学对比研究
伍 “西方汉学”和“中国汉学”
陆 研究古代哲学为何要有“了解之同情”的态度
第四章 陈寅恪谈修养:人生是一场学无止境的修行
壹 为什么说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贰 站得高,是否就能看得远
叁 交朋友一定要意见相同吗
肆 学者的意志有多坚强
伍 博学的人都喜欢孤芳自赏吗
第五章 陈寅恪谈文学: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
壹 韩愈首倡的古文改革成功了吗
贰 为什么古文改革直到宋朝时才成功
叁 《柳如是别传》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肆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是什么关系
伍 文学作品能成为史事的佐证吗
陆 研究古典文学应采用哪些方法
柒 历史背景对鉴赏文学作品有何意义
第六章 陈寅恪谈考据: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
壹 《哀王孙》中的“朔方健儿”指的是什么人
贰 世外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叁 “山东豪杰”主要指的是什么人
肆 唐宪宗是被宦官杀死的吗
伍 唐初时是怎样处理与突厥的关系的
第七章 陈寅恪谈佛学:吸收外来学说,不忘本民族地位
壹 佛教支持武则天当皇帝吗
贰 唐太宗对佛教是什么态度
叁 武则天对佛教是什么态度
肆 《西游记》的故事是怎样演变成的
伍 曹冲称象的故事来自于佛教故事吗
前言
近代名儒梁启超曾感叹道:“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创办者之一,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称赞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知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则表示:“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三位大师级人物的颂词都指向同一位学者
——
陈寅恪。
陈寅恪出身于书香名门,祖父与父亲皆是大儒出身的官僚。因其出身名门又精通经史文学,故而清华师生称他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据听过陈寅恪先生讲课的清华学子回忆,陈先生的博学令人惊叹。且不说他熟读中国古典的经史子集,也不必说他曾在欧洲多所高校听过多门课程,单说陈寅恪先生掌握的语言就让当时许多“学贯中西”者感到炫目。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曾经用过拉丁语、梵语、巴利语、满语、蒙语、藏语、朝鲜语、回鹘语、吐火罗语、突厥语、西夏语、古波斯语、希伯来语、东土耳其语等古老文字,以及英、法、德、俄、希腊、日等国语言。
博学的陈寅恪曾在清华放出过“四不讲”的豪言。他声称:“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这并非狂妄书生吹牛皮,而是真正做到了。尽管不少学生回忆陈先生的课比较难懂,但都听得津津有味。陈寅恪的学问功底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
陈寅恪1925年留洋归来,被清华大学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比肩而立。除了在清华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外,他还在北京大学讲课。陈寅恪主要负责历史、满蒙语文、佛教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的讲课方式不拘一格,常以多种不同的语言来讲解相关历史内容,或是屡屡引用诗词来佐证历史。他引用文字信手拈来,出处准确,以此阐发的道理更是让人醍醐灌顶。甚至连吴宓、朱自清等知名教授也时不时来听陈寅恪讲课。
在清华改革学制后,身兼中文、历史、哲学三系教授的陈寅恪,不仅在教学上尽心尽力,也在文史哲等领域获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当代中国高校文史哲学科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在历史学领域,陈寅恪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主要研究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这数百年之间的“中古”历史,尤其是民族文化发展史。中古时代在中国封建时代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历史学科中,中古历史涉及朝代之多、国内外史料之丰富、民族文化关系之复 ............

书籍插图:
书籍《陈寅恪讲国学》 - 插图1
书籍《陈寅恪讲国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陈寅恪讲国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