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文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阎连科文论
语言即神——感受谷川俊太郎的诗
第一辑随读随写
语言即神
“大江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几点启示
复述叠加对应结构赏析
耶路撒冷焦虑的炊烟
从帕慕克到伊斯坦布尔和他的文学世界
没有边界的越轨
读略萨三题
几部中篇的记忆
故事
猜测川端之死
作家们的作家
面对故事的态度和面对小说的真实
是什么牵动我的阅读
幽默原是一支箭
一次阅读的惊喜
第二辑随写随感
阅读与经历
改变命运的阅读
一个书名的尴尬
关于真实
关于想象
写作是一种日子
再现与再造
第二形式与第三主题
恐慌书店
写作最难是糊涂
转型时期写作的三种困惑
作家与批评家
散文的贪求
心与土地
第三辑作后留言
真挚的光芒
《最后一名女知青》序
仰仗土地的文化
求得不到的真
《金莲,你好》后记
《耙耧天歌》序
《日光流年》序
敬畏呼吸
《坚硬如水》后记
寻求超越主义的现实
念求平静
魂灵淌血的声响
小书大说
写作的崩溃
《风雅颂》后记三章
拙笨与诚实
写作的叛徒
谁人是作家?
第四辑边走边说
我为什么写作
只有追求没有旁顾
少年阅历与文学
独立精神,是书院生命的灵魂
小说与世界的关系
语言小说之用:从小说的开头说起
作家的角色
什么叫真实?
小说的困境
小说艺术的唯一性
激情:小说文本内的文本
文学与底层人生活
让文学成为自己的生命之神
军事文学的四道窄门
当下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个人的现实主义
文学的“摆脱主义”
民间文化与我的创作
我的现实我的主义
神实主义
为了寻找被丢失掉的阎连科
推开另外一扇窗
选择为折断翅膀的麻雀而疗伤
版权信息
书名:阎连科文论
作者:阎连科
出版方: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1日
ISBN:9787222092136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阎连科文论
语言即神——感受谷川俊太郎的诗
偶然的机缘,得到了一册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诗选。对于谷川俊太郎这样的一位在日本,乃至世界诗坛都享有盛誉的人,我最早的耳闻来自河南的优秀诗人蓝蓝之口,随后又详细听到《谷川俊太郎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的译家,同样也是优秀诗人的田原先生的介绍。不读其诗,就先自有了肃然之感。可是,我向是那种对耳闻生疑的人,坚信所见,疑于所听,更何况所见中还时常有着许多的蒙骗之术;再加之,对于诗歌,我也一向认为,作家谈诗,多是隔靴挠痒。小说和诗,虽同为文学,其实完全是两个世界,如同沙漠与海洋,虽同在地球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隅天地;沙漠之上和海洋之下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生命。
纯粹的小说作者,谈诗是一种大忌。这里不是说隔行如隔山,而是说,隔行就是隔了山。然而,《谷川俊太郎诗选》竟让我一口气读了下来,有了写的冲动。我想,这种冲动并不完全来自于那些简洁、深奥的诗句,而来自于那些诗句对我浅薄思考的冲撞、证明和反驳。我不认为我读懂了谷川俊太郎的诗。我想我如果有读懂诗的本领,我的小说就不会总是写得瑕疵遍地,粗糙得如未经锄整的荒野。可是,读不懂,又有许多的感受,这就要诚谢语言的功能。诚谢语言中许多词语的效用。所以,我不能如批评家们那样,在一个题目下面,郑重地写下——论《×××》那样庄重的副题。我只能说我有了一些阅读的感受。
对我来说,感受,就是阅读的全部。
死亡与消失
并不知道谷川俊太郎对战争有何样的理解。他的少年时期,是紧伴了战争的炮火。13岁时,二战结束前夕的1944年年底,美国B29空军开始空袭日本领土,轰隆不止的炸弹的声响,毫无疑问不能不深刻地嵌进一个少年的记忆。次年5月,东京遭受了空前猛烈的巨大空袭,飞机去后,谷川俊太郎骑着自行车在他家的附近走来走去,目睹了遍地被炮火烧焦的尸体,感受了人的生命的消失,就如同风卷残叶、火吞干草样的场景;7月,他随母亲疏散到东京以外的外婆家里,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人类首次向人类使用的原子弹。这样,战争就构成了一个少年记忆的棚架,而死亡,成了那棚架下的真正的主角。
第一辑随读随写
午后的阳光
落在刚刚被轧死的猫的尸体上
想停下脚步
可终生滞留在那里的灵魂
却在瞬间消逝
《Anonym 4》
这样的句子,所透出的死亡气息,其实有一种面对死亡时冰冷的感觉。我们不能从诗人的句子中看到他对死亡的叹息与对生命失去的挽意,反而看到了诗人对“死亡—消失”的一种暗藏的迷恋。也许,正是这首透着对死亡不同一般表达的诗篇,被序排在诗集的前面,才让我一下子因为诗人对死亡的独特表达感到了惊异,才使我对诗集有了阅读一部神秘小说的兴趣,不得不一页页、一首首地阅读下去,以寻找诗人对死亡更为深刻的见地。看到并抓住诗人对死亡的独特表达,对我来说,如同找到了一把开启山门的钥匙,使我自以为可能越门而入,穿过神秘的隧道,进入谷川的世界,领略谷川的创造与创造的风光。及至读到《然后》时,也就完全被诗人对死亡的认识所振撼,如同在一瞬之间,被雷电击中一样。
若是到了夏天
蝉
还会鸣叫
烟花
在记忆中
凝固在一起
遥远的国度
朦胧恍惚
宇宙就在眼前
人能够死
该是何等的
恩宠
“人能够死,该是何等的恩宠”,从这样一句诗,我们无法得知诗人从少年的满目焦尸到中年、老年都有什么样的经历、阅历,但从他诗中对死亡的冰冷开始,到对“消失”的迷恋,无疑映射着诗人大海样深不可测的内心的孤独和对世界别样的看法。可以想象,一个诗人的头颅,面对世界的寂寞,内心是何样的空旷和荒凉。因此,少年对死亡的记忆,一下子就越过恐惧,坦然地进入到消失的层面,开始影响、形成诗人对生死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类的看法,乃至是对整个宇宙的看法,以致使诗人在《意图》中,对死亡与消失的表达,显得是那样的轻松,甚至有了些许的亲切。
以为自己还活着
小鸟一边歌唱一边交尾着死去
以为自己还活着
专心工作的人死去
我并不惧怕自己的死
怕的是小鸟
和人的死
以为自己还活着
叶片被风吹动着树死去
大海被月亮守望着死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阎连科文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