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美]斯蒂芬·哈尔西 著

赵莹 译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引言 世界历史语境下的国家建构与帝国
第一章 欧洲列强的全球征服
第二章 对外贸易
第三章 财富
第四章 官僚体制
第五章 枪炮
第六章 交通运输
第七章 通信
结语 中国的国家建构(1850—1949)
参考书目
版权页
献给
我的家人和导师

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中国今日和往昔的领导者们完成了哪些伟业?他们为何制定一系列独特的战略目标?近年来的中国是如何崛起的?如果硬将这些归功于什么人的话,他又是谁?
本书从中国历史中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探究中国1850—1949年融入全球化政治秩序的艰辛历程。从史实看,在这个“屈辱的世纪”里,种种转机预示了中国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崛起。中国政府不断在军事、经济、政治和科技领域推进改革以追寻富强,与其他国家比肩。领导者们用与主权相关的新词来描述这些政策,在西方有一种观念认为,这从19世纪开始为中国人提供了执政之基。他们对“权利”“独立”“公法”等术语的理解最初是朦胧的,但之后则渐渐开始将新的治国哲学融入这些术语的意涵之中。过去一个半世纪里,中国政治家们所秉持的意识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追寻富强,以求重获甚至提升和扩大其国家主权。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功与之前帝制时期和民国时期的这种追寻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本书的研究、写作和修订过程中,我也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受益匪浅。首先,我要感谢艾恺(Guy Alitto)、拉尔夫·奥斯汀(Ralph Austen)、入江昭(Akira Iriye),感谢他们多年来始终如一的指导、支持和帮助。王国斌(R.Bin Wong)、盖博坚(R.Kent Guy)、托马斯·罗友枝(Thomas Rawski)、希尔德·德·韦尔德(Hilde de Weert)在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s)年会上曾就论文的部分内容给出深刻意见,同一讨论小组的成员费利克斯·伯金(Felix Boecking)、和文凯(He Wenkai)、王飞宪(Wang Fei-hisen)、马修·莫斯卡(Matthew Mosca)的真知灼见对我的研究大有助益。感谢芝加哥大学近代中国工作坊的成员们,在我研究的早期与我切磋交流。得益于从这些交流切磋中所汲取的营养,我才能较为从容地应对来自各类学术会议和教职面试的挑战。慕唯仁(Viren Murthy)、保罗·玛丽亚尼(Paul Mariani)和赵海(Zhao Hai,音译)经常在茶余饭后与我交流学问,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多年以前,是塔夫茨大学佛莱彻学院的约翰·柯蒂斯·佩里(John Curtis Perry)唤起我对东亚的最初兴趣,并鼓励我走上学术之路。我特别感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维维耶(Brian Vivier)以及迈阿密大学的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的关怀、信任以及他们的幽默和乐观。最后,我要感谢来自两位匿名读者的批评,他们的批评观点犀利,思路明晰,富有创见性。
本书的出版有赖于一系列从事中国研究的组织和团体的慷慨资助。我得到美国教育部(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傅布莱特博士论文研究海外奖学金(Fulbright-Hays Doctoral Dissertation Research Abroad Fellowship)的资助,于2005—2006年期间赴中国上海和台北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访问学习。芝加哥大学及时向我提供了社会科学学部指导委员会论文撰写津贴(Social Sciences Division Visiting Committee Dissertation Write-up Grant)。2007年,西北大学人文中心(Center for Humanities)授予我莫顿·卡普兰博士后奖学金(Morton Kaplan Postdoctoral Fellowship),使我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研究。2013年春,西北大学人文中心免予我教学任务,文理学院批给我假期以完成书稿的修订。在此感谢上述各机构的支持。
引言 世界历史语境下的国家建构与帝国
到1914年为止,欧洲国家的殖民范围已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84.4%以上,但是直到近代,中国都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这个国家的发展轨迹为何与被欧洲掌控的全球格局大相径庭?它的命运是因其广袤的国土而生,还是在与强大对手的角逐中造就,或者另有他解?如果一般性的讨论仅能给出片面的解释,那么历史学家该如何寻找一个更恰当的答案?上述问题为什么亟待解决?
在1500年的时候,几乎没人能预见到有一天西方会主宰世界。因为中国、印度和中东国家的财富、人口以及国家实力在几百年间都凌驾于西方之上,然而,以欧洲人的航海大发现为转机,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平衡被打破了。尽管欧洲殖民者开疆拓土,占领美洲,但直到18世纪,英、法、葡、西、荷的贸易网还仅能覆盖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2]18世纪中期,英国东印度公司(EEIC)控制了孟加拉,随后开始在南亚建立统治,情况由此发生了变化。[3]之后150年间,在西方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压力下,亚非许多弱小的国家土崩瓦解。1880年后,欧洲各国的高层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这些国家纷纷俯首称臣。[4]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科技,到19世纪末,全球各地几乎尽在欧洲列强的掌握之中。
欧洲列强在这一时期的成长壮大终结了亚洲数百年的优势地位,并在当地引发了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与美洲和澳洲(Australasia,又译澳大拉西亚,一个不明确的地理名词,泛指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相比,刚果、越南等地区气候炎热,人口稠密,瘟疫横行,对欧洲移民构成了严峻挑战。西方势力并未将亚非地区变为居留地,而是对当地人进行殖民统治。[5]此外,多地的殖民政权无视当地的实际情况,重划边界 ............

书籍插图:
书籍《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 插图1
书籍《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