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锡培管理日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蒋锡培管理日志
作者:刘晓午
ISBN:9787508632513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序一 中国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
成思危(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著名管理学家)
中国经济的发展全球瞩目,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对于中国的企业管理关注不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中国企业管理乏善可陈,中国经济如何能发展好?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好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中国必然有一批管理良好的企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企业主要是学习苏联的企业管理模式。但这套管理模式未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将群众的智慧和管理者的权威结合起来。而当时西方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则被认为是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异端邪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管理科学才算真正发展了起来。最初是钱学森等人写了一篇文章,明确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科学。此后系统工程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到西方去学习管理科学。我本人也是1981年到美国学习管理,后来取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随着管理学院在我国的成立和MBA学位制度的建立,我国有关人士才开始比较全面地了解西方的管理,才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引进西方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开始培养我国自己的管理人才。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我国的企业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发现我国的企业管理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探索自己的管理模式。
我认为,管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任何管理学理论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的汽车市场被日本企业占领了一大部分,当时美国有人惊呼日本人“厉害”,因而非常重视研究日本的经验。当时我正在美国学习,我所在学校的一位教授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Z理论》,介绍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但是美国企业向日本企业学来的一些管理方式却难以应用,最后还是由美国的两位学者写出了《追求卓越》一书,总结了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
这一情况说明由于国情不同、文化不同,绝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管理方法。我们需要消化吸收外国的管理理论,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所以我主张要研究中国的案例,从中总结经验,再进一步将这些经验上升为管理科学的理论,不断提炼我们自己的管理模式。我认为,民族的、开放的、创新的三方面统一才是中国的先进管理模式。
(1)“民族的”。要具有民族特色,首先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东西,包括管理哲学。另外,现在中国的企业生存环境跟国外是不一样的,中国企业是在中国政治体制下,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在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下形成的,一定不能脱离这一实际。所以民族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这个前提我们要坚持,如果离开这个前提就谈不到中国特色了。
(2)“开放的”。如果我们真想发展中国的模式,那必须善于吸收国外一切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只是守住我们传统的文化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兼容并蓄,才能殊途同归,达不到殊途同归就达不到德鲁克所说的“分享”。现在国家倡导“两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际上也是吸收了很多国外的理论和经验。从中国文化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也在不断吸收很多国外的东西,例如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我们吸收之后,与我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最终将它改造成中国特色的宗教。
(3)“创新的”。任何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企业每天都面临新的挑战,必须坚持技术、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努力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够做到“基业长青”。
只有上述三方面统一的模式,才是真正的中国先进管理模式。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的系统管理哲学思想,认真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深入总结我国企业的管理经验。
我在第七届《中外管理》恳谈会上讲过,企业家要自觉、自律、创新、学习。我衷心希望我国的企业家能够注意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与管理学界的专家学者相结合,努力创造出各种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序二 中国制造业应脚踏实地的走向精致化
全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
我与锡培先生是多年的老朋友,不仅如此,而且还由于自己学术研究的专业兴趣,我一直十分关注他的企业和他本人在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方面的突出表现。现在,锡培先生可以算得上是“明星”企业家了,常常在聚光灯下受到众人瞩目,我们也常常邀请他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社每年举办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他关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精彩演讲,实话实说,都是有感而作,富有启发,而且总是能让人联想到我们这个改革时代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们艰难、曲折、苦斗和精彩的历程。但是,人们知道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锡培先生是如何想的吗?
《蒋锡培管理日志》中的很多内容是锡培先生关于远东控股集团转型升级之道的观点和分析,如技术创新、管理提升、产业选择和战略转型等。作为中国电缆产业的龙头企业,远东控股集团不仅一直专注于电缆产业,而且对于行业的转型升级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联系到中国工业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他的言行使我感触良多。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成功与不足是紧密相连的。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几乎是以一种“血拼”的方式来获得国际竞争力的。利用低价资源如土地、劳动力及较低的环境保护标准,将自己的相对优势发挥到极致,在世界市场攻城略地,取得了令人震惊的巨大成就,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没有理由指责这一历史阶段中国企业的“血拼”表现,因为,这是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会被“开除球籍”的“最后的斗争”。在这场同强大竞争对手的生死存亡的全球较量中,中国制造业在无情的全球竞争中站住了脚,挺起了腰,快速壮大,并且为国家积累了巨大财富,使自己的祖国成为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今天,制造业优势是中国可以同国际强权一较高下的唯一“法 ............

书籍插图:
书籍《蒋锡培管理日志》 - 插图1
书籍《蒋锡培管理日志》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蒋锡培管理日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