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知识与窄内容_关于心智外在主义及其影响的反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0 导言
0.1 自我知识的特性
0.2 获得自我知识的途径——反思
1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
1.2 相互冲突的直觉
1.3 一些关于自我知识的学说
1.4 我的主要论点
2 柏齐关于基础自我知识的论述
2.1 我思和类—我思思想
2.2 看似题外话
2.3 为什么类—我思思想是自我证实的
2.4 另一种类—我思思想
2.5 小结
3 我们对自我知识的享有权和野性错误
3.1 认知辩护的两种意义
3.2 自我知识的享有权
3.3 皮卡克的批判
3.4 关于自我知识的野性错误
3.5 小结
4 透明的内容
4.1 心智内容的透明性
4.2 心理解释和窄内容
5 自我知识是意识
5.1 二层思想
5.2 通过反思我们能知道什么
5.3 自我知识是意识
6 窄内容
6.1 因果指称理论
6.2 表征
6.3 思想的窄内容
7 孪生地球思想试验的主旨
7.1 孪生地球思想试验的主旨和修改主义
7.2 对反对意见的回应
8 结论
附录 二维语义学如何重建金三角?
参考书目
后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自我知识与窄内容:关于心智外在主义及其影响的反思/任会明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
ISBN 978-7-308-06934-2
Ⅰ.自… Ⅱ.任… Ⅲ.认知心理学—研究 Ⅳ.B84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121873号
自我知识与窄内容
——关于心智外在主义及其影响的反思
任会明 著
责任编辑 田 华
封面设计 刘依群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28)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 杭州中大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印  刷 杭州富春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710mm×1000mm 1/16
印  张 8.5
字  数 160千
版印次  2009年8月第1版 2009年8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08-06934-2
定  价 20.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 (0571)88925591
0 导 言
在本书的主体部分零零星星地会提及一些自我知识的特征,或关于自我知识的看法或理论。但是,由于国内对自我知识的讨论寥寥,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提供一个相对系统的关于自我知识的概述。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作的概述基本上不涉及我自己关于自我知识以及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的看法。
“自我知识”这个词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关于自我的知识。二是指关于主体自身的具体的心智状态的知识,这个心智状态可以是意向的心智状态,比如信念,渴望,等等;也可以是非意向的心智状态,比如感受,情绪,等等。如果我们在休谟的意义上去理解自我,这两个含义其实是合二为一的。但是也许有人认为的确存在一个实体式的自我,那样这两个含义就不同了。在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中,自我知识主要指后一种含义上的知识。我觉得其原因基本上就是休谟的原因,即一个实体式的自我是很难界定和把握的。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自我知识呢?这是因为自我知识表现出一些特性,这些特性似乎表明自我知识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其他知识的特殊知识。这种本质上的特殊也许是由于其对象的特殊;也许是由于其认知方式的特殊;也许是前两者的结合,也就是说,也许正是由于其对象的特殊导致了其认知方式的特殊。另一种可能性则是,自我知识并不是什么特殊知识,自我知识之所以表现出特殊性是由于别的方面的原因。这样,研究自我知识就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要试图去描述、刻画和界定自我知识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其次,我们要试图去探讨这些特性对应于自我知识的什么样的本质特征。再次,如果我们认为自我知识并不具有任何本质上区别于其他知识的特征,那么我们就要说明为什么自我知识表现出这些特性。但是,本概论并不是要研究自我知识,而是介绍自我知识,所以将会主要分别讨论前两个方面的问题,而又会在需要的时候把第三个方面引进来一起讨论。
0.1 自我知识的特性
其实,说自我知识就是关于主体自身的具体的心智状态的知识还不完全正确,也就是说,仅仅从对象上来界定自我知识是不够的。这一点应该是很明显的,因为正如同一个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来获得关于他人的具体的心智状态的知识一样,一个人也可以通过观察他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获得关于他自身的具体的心智状态的知识。但是这样获得的关于他自身的具体的心智状态的知识,严格说来,不能叫作自我知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如此这般获得的知识并没有表现出自我知识正常情形下所表现出的一个特性,这个特性就是不可错性(infallibility)。所谓的自我知识的不可错性,就是说一个人是不会有一个关于他自身的心智状态的错误信念。比如说,一个人有一个信念P,他就不会错误地相信他有一个信念Q,而不是信念P。有的人认为没有任何限制的不可错性对于自我知识来说是太强了,因为有很明显而直接的反例存在。比如说,汤姆很相信他的一个朋友,认为这个朋友可以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个朋友告诉汤姆说,汤姆希望拥有一辆劳斯莱斯。于是汤姆就相信自己想要一辆劳斯莱斯。但事实上,汤姆的这个朋友是错的,汤姆想要的是一辆宝马。很显然,汤姆有了一个关于他自身的心智状态的错误信念。如果汤姆通过他的朋友的证词而形成了信念也可以是自我知识(当然,这时这样的信念必然是真信念),那么自我知识的不可错性就是不对的了。基于这样的反例,有些人认为我们必须给不可错性加上限制。这个限制就是,一个人必须以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来获得关于他自身的心智状态的信念。至于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是什么,我们后面会谈到。现在让我们检查一下上述的反例。我认为汤姆通过他的朋友的证词而形成的关于他自身的心智状态的信念即使是真的,也不应该被称作自我知识。因为这样的知识根本上没有表现出与其他知识不同的特性,因而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所以,我觉得,与其说上述的反例表明要在不可错性上加个限制,不如说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不能 ............

书籍插图:
书籍《自我知识与窄内容_关于心智外在主义及其影响的反思》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自我知识与窄内容_关于心智外在主义及其影响的反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