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及美的反思_康德美学全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美,以及美的反思:康德美学全集/(德)康德著;曹俊峰译.一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9
书名原文:Kants schriften
ISBN 978-7-5155-0815-3
Ⅰ.①美… Ⅱ.①康…②曹… Ⅲ.①康德,Ⅰ.(1724〜1804)—美学思想—全集 Ⅳ.①B83-095.16 B516.31-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97815号
Copyright © 2013 GOLD WALL PRESS, CHINA
本作品一切中文权利归
所有,未经合法许可,严禁任何方式使用。
美,以及美的反思
作 者
(德)康德
译 者
曹俊峰
责任编辑
雷燕青
开 本
720毫米×960毫米 1/16
印 张
39.5
字 数
600千字
版 次
2013年11月第1版 2013年11月第1次印刷
印 刷
北京振兴华印刷有限公司
书 号
ISBN 978-7-5155-0815-3
定 价
128.00元
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1区37号楼 邮编:100013
发 行 部
(010)84254364
编 辑 部
(010)84250838
总 编 室
(010)64228516
网 址
http://www.jccb.com.cn
电子邮箱
jinchengchuban@163.com
法律顾问
陈鹰律师事务所(010)64970501
目 录
再版序
译者前言
序言:为什么要重译出版康德美学著作
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
第一章 关于崇高感和美感的不同对象
第二章 关于人的崇高和美的特性
第三章 关于男人和女人在崇高和美上的区别
第四章 关于分别建立在崇高感和美感之上的民族特性
《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反思录
实用人类学(节选)
“人类学”反思录
论美感
关于鉴赏
“逻辑学”反思录
《判断力批判》第一导论
判断力批判
序言
导论
上卷 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第一部分 审美判断力的分析
第二部分 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
下卷 目的论判断力的批判
第一部分 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
第二部分 目的论判断力的辩证论
附录:目的论的判断力的方法论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再版序
这本译文集出版于十年之前,十年之后能够再版,作为编译者本人当然很高兴,这要感谢北京蜜蜂智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各位编辑,他们采花酿蜜、泽及世人的精神令人崇敬,译者在此亦当深表谢忱。关于翻译本书的缘起以及迻译的具体情况,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马新国先生为本书所写的“序言”和笔者的“译者前言”中已说得很清楚,兹不赘述。但译者想趁此机会向读者交代几个与康德美学相关的理论问题,因为阅读此书的主要是研究美学、文艺学、西方美学史或专攻康德哲学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高校教师及其他爱好者,为了帮助这些读者抓住要领,译者愿意把偶然所得的一点粗浅体会敬献于大家面前,一则供批评指教,二则或可有些许引玉之效,三则亦可权充导读。
康德美学是西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的一个顶峰,一个制高点,也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美学史和文艺学的人必经的一个炼狱,未经这座八卦炉的三昧真火,就难得炼成火眼金睛,不仅在此领域中无从判定真理和谬误,甚至可能连自己所说所写究系何意也不甚了然,这是因为未经康德哲学这个炼狱,就有可能缺乏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识别矛盾的精神、追本溯源的精神、决不盲目的精神、理论上不容含糊的彻底精神(马克思: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独立不依的精神,就可能满足于理论上的一锅糊涂粥。
那么,什么是康德美学著作中最为重要,同时又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鉴赏判断的先天原理。康德三大“批判”都各有其根本问题和先
天原理。《纯粹理性批判》的根本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康德为此提供的原理是:事物被分成现象和物自体两个方面,现象通过感官提供认识的质料,主体能力(感性、知性、理性)提供认识形式(时空、概念和范畴),二者互相结合就构成了既有经验内容又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实践理性批判》的根本问题是“先天的道德判断如何可能”,其先天原理是:人有实践理性,亦即自由意志,这种能力可先验地为人的行为立法,制定道德法则,道德法则作为绝对命令能够而且必须运用于人的行为,人类的道德就有了不可动摇的规范;《判断力批判》的根本问题是“先验的审美判断是否可能、如何可能”,其先天原理就是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康德把先验的目的论作为反思判断力的先天原理提出来:审美的反思判断力的先天原理是主观而形式的合目的性,亦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目的论的判断力(《判断力批判》下卷)的先天原理是客观而实质的合目的性,也就是自然的合目的性(主要是有机界)。所以,目的论问题是第三个“批判”的拱心石,是全部论述的核心,是这部著作的深层底蕴,因此务必请读者细心领会全书关于目的与合目的性的论述。就我所知,这一点常常被读者朋友所忽略。我们应当清楚地意识到“美的分析”中的四个要点不是平等的,按其重要性排列起来,应该是:第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因为这是鉴赏判断的先天原理;第二,审美无利害;第三,鉴赏判断具有无概念的普遍性;第四,鉴赏判断具有无概念的必然性。
二、关于康德美学的起源。关于康德美学思想的由来,美学史界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康德的美学理论是由批判哲学体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具体说来大约是这样的:康德于1781年出版了经过12年悠久岁月的沉思而写成的《纯粹理性批判》,1788年出版了同样经过多年酝酿的《实践理性批判》,前者是批判的认识论,论述的是自然概念,目的是为数学和自然科学奠定哲学基础;后者是批判的伦理学,论述的是自由概念,目的是为道德判断制定不同于幸福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美,以及美的反思_康德美学全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