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明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原出版《自序》
由于读者对(细说清朝》的支持,我才敢接受新生报诸公的好意,续写了(细说明朝)。
藉着发行单行本的机会,我把它校对了一次,改动得很少。
有些朋友要求我补开参考书目录,甚至加进“脚注”与索引。这都是应该做的事。不过,我还想仿照(中国上古史八论)的体裁,把明清两朝的历史奸好地论一下。到了那时候,参考书目与脚注我一定要放进去。
我恳切希望各方同好之士,对我不吝指教。
中国大陆版自序
《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中国大陆版自序
第一个我要感谢的人,是老友李新民教授,是他向土海人民出版社推荐了我,使得我获得该社的礼遇,得以于离开故乡父母之邦五十个年头以后,重新能与祖国史学界以文字相会,共同切磋,增进知识。
第二个我要感谢的人,是土海人民出版社的崔美明女士,全仗她耐心从享,重行校订我这四部拙著。使得用字造词.合于大陆青年的习惯,也在若千方面沟通了两岸的术语。
第三个我要感谢的人是史界祭酒邓恭三先生(广铭),他以九十高龄,为了我的文章,写出洋洋洒洒、情文并茂的介绍辞,使得当今后起之秀不再对我陌生,也同时略事榆扬,兼寓针硬。六十载的友谊充分表露于字里行间。我获得了鼓励,也获得了指示。
第四个我要感谢的人,是上海及全国各地史学界一致景仰的权威唐振常教授。他审阅我的书,予以适切的评语。他勉励我,同时也盼望我更求进步。得友如唐兄,是我生平的大幸。
我在中国大陆出版这几本书,其目的正是为了以文会友。籍此机会获得新的良师益友如邓恭三先生及唐振常先生这样的多闻而善谏的。
由于他们的指教,我已决心于有生之年,把史前及上古的旧作重新整理,把待写的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夏,几个断代,一一补齐,就正于中外同好之士,作为木人一生工作的交代,兼告慰于父母及恩师直友在天之灵。
黎东方
1996,12,12,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一、明朝值得细说
清朝之所以能在入关以后立足得住,在于沿袭了明朝制度之长,而革除其短。单凭这一点,明朝便已十分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况且,明朝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也的确不容忽视。它推倒了元朝的部族统治,而且光复了那已经失掉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东北,到库页岛;西南,到乌斯藏;均划进了版图。称臣的藩邦之多,史无前例,包括远在非洲的木骨都束(索马利兰)。经常入贡的,有朝鲜、大小琉球、安南、真腊(柬埔寨)、暹罗、八百媳妇、缅甸。此外,马六甲(马束亚)、三佛齐(苏门答腊)、爪哇、渤泥(婆罗洲、文莱)、苏禄等,无不仰慕中国的声威。
明朝也富于传奇性的人物。太祖朱元璋便是其中的一个。郑和、于谦、张居正、戚继光、郑成功,都是千古不朽的豪杰。王守仁呢,是圣贤。论文学,明朝的诗与古文及不了唐宋,却留下了唐宋所不及的小品文与小说。论艺术明朝有独特的建筑,如北京故宫,以及自创的工艺,如永乐漆器、宣德炉、景泰蓝等等。论科学,明朝能虚心吸收西洋的知识,并且产生了李时珍、宋应星、方以智。
可惜,君权极大,而够得上行使此极大权力的皇帝,仅有太祖、成祖。仁宣二帝有三杨辅佐,景帝与孝宗亦差强人意,其余的非昏即愚,大权旁落于奸臣宦官之手。
二、从朱元璋做和尚说起
创造明朝的,是朱元璋,朱元璋最初“反元”,毫无自创朝代的雄心,只是迫于环境而不得不投身于一个“反元复宋”的武装团体而已。
他是贫农家庭的“安分守己”的子弟。在他十七岁的一年,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l344年),旱灾、蝗虫与瘟疫,先后降临到他的家乡,濠州钟离县(安徽凤阳)。父亲朱世珍,母亲陈氏,大哥朱兴隆,在几天以内相继去世。家里的现款极少,买不起三口棺材,更买不起坟地。幸亏有邻居刘家心好,准他和二哥朱兴盛,把父母大哥三人的尸首,用旧衣服裹了,理在刘家坟地的一个角落。
大哥二哥均已结了婚。大哥留下了一个寡妇,两个孤儿,二哥自己又有一个妻、一个儿子,需要吃。三哥朱兴祖呢,虽则出赘别家,不再是二哥的负担,但也没有力量帮二哥的忙。
他自己当时的名字,叫做朱兴宗,读过几个月书,略微认得一些字,也做过几年活(农田工作),不文不武;年纪轻,力气小,找工作不容易。一家八口,全仗二哥撑持,二哥实际上也是失业在家。朱家的几亩田地,荒了;附近家家的田地都是荒了的。谁还需要佃户?更有谁需要长工?
他帮助二哥苦撑。向亲戚朋友借贷,借贷得没有几时,那些能有一点财力施借的人,渐渐地都离开了太平多,离开了钟离县,离开了濠州,远走高飞,去别处“逃荒”了。于是他和二哥便只得剥树皮,掘草根,挨一天算一天。
就这样,从(阴历)四月挨到九月。九月里,他进了皇觉寺,受戒,当和尚。
寺里有粥。寺的主持人(住持)高彬法师,在十年八年以前受过朱家的一笔施舍,也收过他,朱兴宗,当了一个“记名徒弟”。他于毫无办法之中,想出这个“旧事重提”的办法,进了寺,正式受戒。在他以为,这应该是“一劳永逸”的归宿了。
他不曾料到,寺里的米只够煮一个多月的粥。寺里的和尚也正如其他的“较有办法”的饥民一样,纷纷逃荒,各奔前程。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他也只得托了钵子,追步师父与师兄们的后程。
从此朱兴宗(元璋)作了一个“游方”的小和尚。在实际上,他只是身披袈裟的小叫化子。
他当游方和尚,当了差不多四年,在至正八年回到家多的皇觉寺。这四年,他走过不少地方:向南,到合肥;转而向西,进河南,到固始,光州(潢川),息州(息县),罗山,信阳;又转而向北,到汝州(临汝),陈州(太康);最后,转而向东,到鹿邑,毫州(毫县),颍州(阜阳)——回钟离皇觉寺。
三、加入了反元复宋的队伍
朱元璋兜了这么一十大圈子,总算不曾饿死,而且增加了不少见识,交了不少朋友,也参加了一个秘密的革命团体。
这个革命团体的真正名称是什么,今已难考。在外表上,它只是半公开的一种宗教有时候被称为“明教”,有时候被称为“白莲教”,有时候被称为“弥勒教”。它的主要的口号是:“弥勒佛下凡转世,作人间的‘明王’"。它的主要的戒律与活动,是烧香、点灯、吃素、做礼拜。
“明教”的本身,最初叫做“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纪一个波斯人摩尼(Mani),为了想综合波斯拜火教、印度佛教与犹太罗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细说明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