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地图与领土
自然的关节
“宗教”的历史
“科学”的历史
科学与宗教?
小结
第二章 宇宙和宗教追求
科学的神话起源
自然哲学与幸福生活
什么是基督教?
在希腊人为愚拙?
信念(Beliefs)、信条(Creeds)和教理(Doctrines)
小结
第三章 象征和原因
含义的秩序
造物的用处
原因的秩序
中世纪的自然神学?
形象的抛弃
原因的失去
第四章 科学与“宗教”的起源
目的的终结
定冠词
宗教与诸宗教
再谈真宗教
科学与证据时代
小结
第五章 功用与进步
两种进步观念
知识的功用
改善人类的境况
自我统治和统治自然
小结
第六章 科学的职业化
科学的含义
一种共同的背景?
“科学”与培根的宣福
科学家
科学及其方法
划分边界与制造神话
外交关系?
结语
所有连贯性都消失了?
认知上的恩典
冲突神话?
缩写词
参考书目
原始文献
研究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中文版序
我很高兴能为本书的中文版作序,也很高兴现在能有更多的人读到它。我与科学史这门学科最初邂逅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我还是昆士兰大学的一名主修生物学的本科生,并且有机会学习了一年科学史。讲授这门课程的是生于马来西亚的著名中国学者何丙郁。关于科学技术在各种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的精彩故事为我对科学史的毕生兴趣埋下了种子。我最终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离开自然科学,回到大学全职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
当时我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得到何丙郁教授的指点是何等荣幸。从何丙郁教授身上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重要趋势,即亚洲学者正在国际学界崭露头角。他们意识到有必要把亚洲的语言和文化纳入大学课程,将亚洲研究纳入许多西方大学的教学研究。不过最重要的是,何丙郁教授与著名汉学家李约瑟毕生合作,为李约瑟里程碑式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何丙郁教授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现代亚洲研究院(在格里菲斯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此后则担任了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这一享有声望的职位。该研究所致力于研究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历史。
李约瑟最为人知的也许是那个著名的“李约瑟问题”,它问的是,中国早先有那么多科学技术成就,为什么西方在17世纪的“科学革命”之后却能后来居上。人们对这个问题作了各种回应。有些人认为,回答这个问题是无益的;另一些人则给出了各种解释,涉及教育体制、科举、财产权以及关于自然秩序的各种哲学宗教观念。对我个人而言,这个问题有很大吸引力。40年前,我在何丙郁教授的课上遇到了这个问题,并且花了很多时间来思考。本书的主题与此不无干系。
本书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李约瑟问题,但讨论了一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科学发展走的是西方那种独特道路。更具体地说,本书试图确认对科学的兴起有所贡献的一些文化和宗教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我的观点与李约瑟本人的看法相一致,即在解释科学技术在东西方为什么会走不同道路时,文化和宗教上的价值观起了重要作用。本书认为,基督教传统的特定要素,比如创世观念、自然定律(自然法)的原则、《圣经》关于统治自然界的命令等等,为科学活动提供了关键动机。这些观念也为自然科学赋予了社会正当性,使之成为西方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除这些因素以外,西方的道德话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关注点从内在德性转向了有益的结果,道德越来越不关心个人品质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可以为他人带来实际利益的行为。我认为,这些变化与科学的兴起直接相关。在这个意义上,本书作出了自己绵薄的贡献,它探讨了有哪些独特的价值观促进现代西方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科学文化。因此,本书也为李约瑟及其同道所探究、并且继续让科学史家耿耿于怀的比较问题提供了一些资源。
可巧的是,本书的大部分翻译工作完成于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译者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张卜天,他受李氏基金会(Li Foundation)资助,在李约瑟研究所度过了2015年的上半年。对于卜天在翻译过程中付出的细心和努力,我不胜感激。本书的一些核心论点涉及将拉丁语译成欧洲诸语言等技术性议题。既然要用现代汉语来清楚地表达它们,对历史翻译中这些更精细的要点的讨论就变得更为复杂。此外,从欧洲语言中发展出了一些非常精确的哲学术语,道德话语尤其如此,这也导致了许多翻译上的困难。尽管如此,关于如何将某些特殊语词译成最恰当的汉语,我和卜天做了许多富有成果的交流,我确信本书的译文是准确可靠的。最后,我希望这个译本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关于现代科学兴起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有助于推动历史轨迹迥异的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彼得·哈里森
2015年7月23日
前言
本书是2011年2月我在爱丁堡大学所作吉福德讲演(Gifford Lectures)的修订版。该讲演试图讨论两种相互重叠的关切的历史,一种涉及物理宇宙的本性及其运作,另一种则涉及人类生存的目标以及我们道德价值的源泉。我们现在往往认为,这些问题分别属于科学和宗教这两个不同领域。然而,我们回顾过去就会发现,人们对这两个领域边界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与人类终极意义和价值有关的问题很少脱离对宇宙本性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本书讨论的是科学和宗教在西方的历史。不过更准确地说,它试图描述我们是如何通过“科学”和“宗教”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来逐渐理解世界的,换句话说,我们是如何将物质事实的领域与道德和宗教价值的领域逐渐分开的。
这一主题带来了两项特殊挑战。第一项挑战比较明显。本书不可能是一部讨论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浅显易懂的历史,因为我的观点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科学”与“宗教”都是相对晚近的观念,是过去三百多年里在西方出现的。于是,我打算考察过去的一些活动,我们通常会用“科学”和“宗教”来思考它们。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考察scientia
和religio
这两个拉丁词的命运。这两个概念起初都是指个人的内在品质(inner qualities)或者说“德性”(virtues),后来则成了首先通过教理(doctrines)和实践(practices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