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孝经译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礼记·孝经译注
贾德永 译注
上海三联书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礼记·孝经译注/贾德永译注.-2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9
ISBN 978-7-5426-6323-8
Ⅰ.①礼… Ⅱ.①贾… Ⅲ.①礼仪-中国-古代②家庭道德-中国-古代③《礼记》-译文④《孝经》-译文 Ⅳ.①K892.9②B823.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26593号
礼记·孝经译注
译 注
/贾德永
责任编辑
/程力
特约编辑
/张莉
装帧设计
/
灵动视线
监 制
/姚军
出版发行
/
(201199)中国上海市都市路4855号2座10楼
邮购电话
/021-22895557
印 刷
/三河市祥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版 次
/2018年9月第2版
印 次
/2018年9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640×960 1/16
字 数
/150千字
印 张
/20
ISBN 978-7-5426-6323-8/B·580
目录
前言
礼记
曲礼上
曲礼下
王制
礼运
学记
乐记
祭义
经解
儒行
冠义
昏义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前言
《礼记》
一、《礼记》的书名
今本《礼记》,也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为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中的“礼”,指的是《仪礼》,“记”是对经文所作的解释说明。西汉时,《仪礼》取得了“经”的地位,而当时的《礼记》只是从属于《仪礼》,到汉末才独立成书,并逐步取得了经典的地位,影响越来越大。
《礼记》一书的得名,据目前材料,始于西汉刘歆,《汉书·韦玄成传》云:“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曰:《礼记·王制》及《春秋榖梁传》,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在西汉,时人也称《礼记》为《礼》或《记》。魏晋以后,《礼记》又有《小戴礼》之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礼”或“礼记”在两汉时并非为今天我们所见的四十九篇本《礼记》的专名。当时的《仪礼》也称《礼记》,因为《仪礼》一书中既有经,又有记,故有此名。如《史记·孔子世家》曰:“故《书传》《礼记》自孔氏。”这里的“《礼记》”就是指《仪礼》。又《汉书·儒林传》曰:“由是《礼》有大戴、小戴、庆氏之学。”这里的《礼》也指《仪礼》。因此,要特别注意理清《仪礼》《礼记》两书的渊源,避免误解。
二、《礼记》的编者与作者
《礼记》四十九篇,或单篇流行,或收录在儒家某弟子的著作中,或被编选在儒家弟子传授的笔记中,各篇作者不一,写作年代也不同。诚如梁启超所说:“《礼记》为儒家者流一大丛书。”东汉经学家郑玄为《礼记》作注时,就没有把作者问题讲清楚。而班固注说:“七十子后学所记也。”至于具体作者,也没有指明。唐人陆德明在其《经典释文·序录》中认为:“《礼记》者,本孔子门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后人通儒各有损益。《中庸》是子思 所作,《缁衣》为公孙尼子所制。郑玄云,《月令》是吕不韦所撰。卢植云,《王制》是汉时博士所为。”可是陆氏的观点也不能得到公认。关于各篇作者问题之争,自郑玄注解以来,就没有停止过,迄今尚无定论。今人王锷《〈礼记〉成书考》对此问题考辨颇为翔实精当,可资参考。
至于编者,郑玄认为《礼记》是由西汉戴圣编撰而成。郑玄在《六艺论》中说:“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记》四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自郑玄提出此观点后,唐人陆德明、孔颖达都持此说,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和当代学人周予同先生也赞同此说,此为传统观点。而近世也有学者质疑《礼记》编撰者的传统说法,如洪业先生认为《礼记》是戴圣之后郑玄之前,由多人合抄而成,非一人一时所辑成,此说法在学界颇有影响。
三、《礼记》的结构内容
《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因篇幅较长而分为上下两篇,实为四十六篇。《礼记》记载了夏、商、周特别是周王朝的典章制度以及冠婚丧祭燕射朝聘等礼仪,集中反映了儒家礼治的思想和主张。其内容相当杂,刘向最早对《礼记》进行分类。据郑玄《三礼目录》,刘向《别录》将《礼记》分为十一类。以后历代学者都有分类,且分类不一,见仁见智。今人王文锦先生《礼记译解》则将四十九篇分成八大类,其划分颇为允当,且利于初学者理解把握。兹录如下:
1.有专记某项礼节的,体裁跟《仪礼》相近,如《奔丧》《投壶》。
2.有专事说明《仪礼》的,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丧服四制》。它们是分别解释《仪礼》中《士冠礼》《婚礼》《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礼》《燕礼》《聘礼》《丧服》各篇制度意义的,跟《仪礼》关系最密切。
3.有杂记丧服、丧事的,如《檀弓》《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
4.有记述各种礼制的,如《王制》《礼器》《郊特牲》《玉藻》《明堂位》《大传》《祭法》《祭统》《深衣》等篇。
5.有侧重记日常生活礼节和守则的,如《曲礼》《内则》《少仪》等篇。
6.有记孔子言论的,如《坊记》《表记》《缁衣》《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哀公问》《儒行》等,这些篇目大都是托名孔子的儒家言论。
7.有结构比较完整的儒家论文,如《礼运》《学记》《祭义》《经解》《大学》《中庸》等篇。
8.此外还有授时颁政的《月令》,以及意在为王子示范的《文王世子》。
四、《礼记》的主要注疏
东汉时,郑玄在卢植、马融、高诱等人的基础上为《礼记》作注。其注简明精当,博综兼采,择善而从,且校勘精审,故深受学者推崇,可以说是索解《礼记》的一把钥匙。郑注一出,使《礼记》脱离《礼经》而独传,并与《仪礼》《周礼》鼎立为三,使礼学进入一个新时代。
唐时,孔颖达等遵诏命撰成《五经正义》,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礼记·孝经译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