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中医特色诊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 白癜风(1)
第二章 白癜风(2)
第三章 白癜风(3)
第四章 白癜风(4)
第五章 白癜风(5)
第六章 白癜风(6)
第七章 黄褐斑(1)
第八章 黄褐斑(2)
第九章 黄褐斑(3)
第十章 斑秃(1)
第十一章 斑秃(2)
第十二章 斑秃(3)
第十三章 痤疮(1)
第十四章 痤疮(2)
第十五章 痤疮(3)
第十六章 带状疱疹(1)
第十七章 带状疱疹(2)
第十八章 带状疱疹(3)
第十九章 带状疱疹(4)
第二十章 银屑病(1)
第二十一章 银屑病(2)
第二十二章 银屑病(3)
第二十三章 银屑病(4)
第二十四章 银屑病(5)
第二十五章 湿疹(1)
第二十六章 湿疹(2)
第二十七章 湿疹(3)
第二十八章 脂溢性皮炎(1)
第二十九章 脂溢性皮炎(2)
第三十章 脂溢性皮炎(3)
第三十一章 接触性皮炎(1)
第三十二章 接触性皮炎(2)
第三十三章 接触性皮炎(3)
第三十四章 荨麻疹(1)
第三十五章 荨麻疹(2)
第三十六章 荨麻疹(3)
第三十七章 皮肤瘙痒症(1)
第三十八章 皮肤瘙痒症(2)
第三十八章 皮肤瘙痒症(2)
第一章 白癜风(1)
第一节概述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肤色深的人群比肤色浅的人群患病率高,我国人群患病率为0.1%~2%。其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是由于患处皮肤和毛囊的黑色素脱失所引起,临床上易诊而难治。虽然白癜风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理活动,但是由于本病的皮肤损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外观容貌,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对大部分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方面都带来了许多负面因素,从而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对于本病的治疗,迄今为止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文献中有“白癜”“白驳”“斑白”“斑驳”等名称。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方《五十二病方》中“白处”病名是对白癜风的最早记载。隋朝著名医学家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首次提出白癜风的命名、病因病机,并对其症状的阐述较为明晰。如《诸病源候论·白癜候》云:“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痛痒,谓之白癜。此亦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主张白癜风的病因病机为“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代代表性的医学巨著《千金方》和《外台秘要》,弥补了《诸病源候论》有症无方的不足,记载了当时治疗白癜风的各种药物和方法,除内服药以外,还有外敷的散剂、醋剂、膏剂和灸法等。宋代的《圣济总录》指出该病有轻重之分,轻者只有白点;重者数月内举体斑白,毛发亦变白,终年不瘥。至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三》则指出本病是“由风邪相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施治宜早,若因循日久,甚者延及遍身”。清《医林改错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证目》中又有“白癜风血瘀于皮里”之说,并主张用通窍活血汤化裁治疗,为中医论治白癜风又开拓了新的途径。
第二节病因病机
一、西医发病机制认识
白癜风确切的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自身免疫学说
大量资料表明,白癜风发病和自身免疫有关:①白癜风患者发生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糖尿病等的概率较一般人明显增高。②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发生白癜风的可能性较一般人高。③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及抗核抗体等。④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黑素细胞抗体,阳性率达50%~93%,且与病情严重度相关。已鉴定出,黑素细胞膜和胞质有多个黑素细胞抗原。一般以为,自身抗体是与细胞膜表面抗原结合发挥作用的。⑤恶性黑素瘤患者白癜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⑥白癜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如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以及一些细胞因子的变化。⑦本病不仅影响皮肤黑素细胞,也影响眼、耳等处黑素细胞。⑧皮肤损伤可诱发本病,部分患者同形反应(外伤后局部发生白斑损害)阳性。⑨病理变化进行期白斑边缘有单核细胞聚集,符合迟发型超敏反应。白斑边缘部表皮郎汉斯巨细胞数目增多。⑩本病病程迁延呈慢性,对治疗有抵抗,有时能自行消退,符合一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规律。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第二章 白癜风(2)
(二)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
在黑素合成过程中,其中间产物(如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56二羟吲哚等单多酚类化合物)的积聚或产生过多都对黑素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性,能损伤黑素细胞。正常情况下黑素合成程序被控制在黑素小体内。如果黑素小体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内容物将大量漏入细胞质,从而导致细胞损伤。在生产橡皮手套工厂中,由于接触了作为抗氧化剂的氢醌单苯醚(取代酚的一种),工人发生白癜风的概率增加。
(三)神经化学因子学说
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介质,如去甲基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或其他物质可能对黑素细胞有损害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去甲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在体外能使两栖类和鱼类的黑素细胞变白。临床见到的节段型白癜风的皮损沿神经呈节段性分布,符合神经化学因子学说。
(四)黑素细胞生长因子缺乏学说
近年研究发现,角朊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素1(ET1)、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2(PGE2)等。这些因子对黑素细胞生长起重要作用。体外试验已证明角朊细胞与黑素细胞混合培养能明显促进黑素细胞生长。有人发现,取白癜风患者白斑边缘色素增加区的黑素细胞进行培养,其不能生长;取未经治疗患者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进行培养,在其开始增殖前有8~11d的停滞期,加入胎牛成纤维细胞提取物后,停滞后的黑素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这就提示患者可能缺乏某种黑素细胞生长因子。因此,推测白癜风的发病可能和黑素细胞生长因子缺乏有关。
(五)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白癜风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据国内、外报道,3%~40%的白癜风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但本病确切遗传方式尚未能完全肯定。目前对白癜风的病因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 ............

书籍插图:
书籍《皮肤病中医特色诊疗》 - 插图1
书籍《皮肤病中医特色诊疗》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皮肤病中医特色诊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