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社会生活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清代社会生活史/林永匡,王熹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0
ISBN 978-7-5161-9076-0
Ⅰ.①清… Ⅱ.①林…②王… Ⅲ.①社会生活—历史—中国—清代 Ⅳ.①D691.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41652号
出 版 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耿晓明
特约编辑 张小颐 丁玉灵
责任校对 林福国
责任印制 李寡寡
数字编辑 冯明明
出 版
社 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 编 100720
网 址 http://www.csspw.cn
发 行 部 010-84083685
门 市 部 010-84029450
经 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16年10月第1版
印 次 2016年10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10×1000 1/16
印 张 45.75
字 数 772千字
纸书定价 168.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林永匡(1940-),男,汉四川省三台县人,1963年四川学历史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史、社会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华文明《清代西北民族贸易史》《中国令史》《清代饮食文化》《清代会风俗史》《长江文化史》《北通史》《民国居住文化通史》等余部著作。
目 录
作者简介
绪论
第一节 社会生活习尚形成的背景因素
第二节 风俗政策与清人的生活观念
第一章 服饰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帝后宗室贵胄与官员服饰
第二节 士庶民人衣冠风俗
第三节 服饰与禁忌
第二章 饮食与生活礼仪
第一节 帝后与贵族饮膳礼仪
第二节 民间与地方饮食习尚
第三节 饮食思想与养生观念
第三章 建筑与居住风尚
第一节 居址选择与规划
第二节 宫廷与官府建筑风格
第三节 民居住宅与起居用具
第四节 行宫园林与庙宇陵墓
第四章 行旅与交通邮驿风俗
第一节 帝后王公与官员出行礼仪
第二节 民间舟车肩舆与行旅风尚
第三节 交通与邮驿变迁
第五章 婚嫁与婚姻礼仪
第一节 婚嫁观念与婚姻形式
第二节 婚姻程序与嫁娶礼仪
第三节 离婚与再嫁风俗
第六章 丧葬与礼仪风俗
第一节 丧葬观念与丧葬礼仪
第二节 葬法葬式与墓室棺椁
第三节 服丧冥器与殉葬之俗
第七章 生育养老与卫生保健风俗
第一节 求子与诞生风俗
第二节 育儿风俗与成年礼仪
第三节 养老敬老与寿诞风俗
第四节 保健与疾病医疗风尚
第八章 交际与年节生活
第一节 相见待客与馈赠风俗
第二节 结交与庆贺吊唁礼仪
第三节 年节与岁时礼俗
第九章 社会教化与娱乐生活
第一节 社会教化
第二节 美术生活
第三节 音乐歌舞曲艺与体育竞技
第四节 游艺娱乐与旅游风俗
第十章 信仰与迷信禁忌
第一节 自然崇拜与祖灵祭拜
第二节 宗教礼尚与巫术信仰
第三节 禁忌风俗与祭祀礼仪
第十一章 生产与商贸风俗
第一节 农业与畜牧业生产风俗
第二节 渔猎业与手工业生产习尚
第三节 商贸活动习俗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民族服饰与饮食生活
第二节 民族居舍与居住特色
第三节 民族交通与交游风尚
第十三章 畸形生活与恶习陋俗
第一节 畸形社会阶层的生活
第二节 赌博与赌具
第三节 民间械斗恶习
第十四章 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宗族组织与宗法活动
第二节 家庭组织与生活礼仪
第三节 会社组织与交往风俗
第十五章 中外社会生活习尚的交流
第一节 社会生活习尚的外播与交流
第二节 国外生活风俗传入与交融
第十六章 社会生活风尚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社会风尚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节 社会生活习尚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七章 余论
后记
绪论
清代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发端。在这一历史时期,封建专制集权空前强大,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科技文化日臻繁荣。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共同开发了边疆,使其社会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和频繁。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国力渐衰,在西方列强势力的侵略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方面是国门被迫大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另一方面,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与风尚,开始发生变革,呈现出较之以往迥异的一些新特点、新风貌和新变化。
第一节 社会生活习尚形成的背景因素
清代各族人民创造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其社会生活方式,随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新的社会生活风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 社会生活习尚的形成因素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由鼎盛向近代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其社会生活习尚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内涵和复杂的原因。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清代社会生活习尚形成、发展与演变的社会因素有:
(一)社会人文因素
在清代社会生活习尚的形成过程中,社会人文因素在其发展演变中,发挥出独特的功能与效应。其社会人文因素,系指清代社会政治制度、礼仪、法律规范和政治思想,特别是统治者所倡导、宣扬、维护、实施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思维定式等,对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习尚的形成、传播、变革,起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导向、规范作用。因此,社会人文因素在清代前后期社会生活习尚的形成与演变中,所具有的功能:一是重要的支撑功能;二是政治导向的功能;三是对社会生活习尚的渗透,规范与制约的功能。
(二)自然环境因素
在清代社会生活习尚的形成过程中,自然环境是其形成的依托因素之一。所谓自然因素,系指清代各个地区(即内地与边疆、乡村与城市、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山区与平原、高原与湖泊、岛屿与大陆等)之间,因受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如物产、气候、资源等)影响而形成的不同社会生活习尚而言。它们对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习尚的形成、传播、演进、变革的速度与范围,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催化与依托的作用。因此,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清代社会生活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