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洞察人性/(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罗鸿幸,王心语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7
(自性文丛)
ISBN 978-7-5682-4034-5
Ⅰ.①洞… Ⅱ.①阿… ②罗… ③王… Ⅲ.①人性—研究 Ⅳ.①B82-06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03038号
出版发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邮  编/100081
电  话/(010)68914775(总编室)
(010)82562903(教材售后服务热线)
(010)68948351(其他图书服务热线)
网  址/http://www.bitpress.com.cn
经  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北京嘉业印刷厂
开  本/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印  张/8.5
字  数/170千字
版  次/2017年7月第1版 2017年7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5.00元
责任编辑/梁铜华
文案编辑/梁铜华
责任校对/周瑞红
责任印制/李志强
图书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拨打售后服务热线,本社负责调换
自序
PREFACE
本书旨在普及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其中不仅举例说明这些原理如何解释我们与生活的世界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而且还阐明了这些原理在群体生活中的应用。我曾经在维也纳教育学院进行过为期一年的授课,听众涵盖了不同年龄、专业,本书正是根据当时的授课内容整理的。编写目的有三:第一,指出错误的个体行为会破坏社会和群居生活;第二,向普通大众介绍辨别自身错误的方法;第三,告知他们应对方法,以达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虽然人们常常认为商业或科学过失代价昂贵、应该受到谴责,但我们错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后果,常常危及性命!
希望本书能助你更好地理解人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目录
CONTENTS
自序
引言
第一部分 精神的含义
一 精神的含义
二 精神生活的社会性
三 儿童与社会
四 我们生活的世界
五 不真实的层面
六 自卑情结
七 精神特征
八 男性和女性
九 家庭排行
第二部分 关于性格的科学
十 一般概念
十一 攻击型性格特征
十二 非攻击型性格特征
十三 其他性格表现形式
十四 感觉和情感
十五 总论:儿童抚养和教育
结语
术语表
参考书目
引言
人类的命运取决于灵魂。
——希罗多德
人性的研究者不应该怀有太多的轻率和傲慢,相反,他们应当谨言慎行。理解人性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自远古以来就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目标,但它并不是一门只允许少数专家研究的科学,其本质决定了人性必须由全人类共同探讨发现。这使一些学究大为恼火,他们觉得研究只是一小部分专家的特权。
现代社会不利于我们理解人性,相互隔绝的生活状态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从孩提时期起,我就对人性理解甚少——家庭的限制使我对外界社会理解甚少。我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不能与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对于理解人性的科学和艺术至关重要。缺乏沟通使我和其他人逐渐疏远,因而我常常会误解他们的行为,并难以进行客观评价。人们常说:我们每天碰到许多人,与他们说话聊天,但感觉他们跟陌生人一样,缺乏亲密感。这种陌生感不仅表现为社会陌生感,而且表现为家庭陌生感。大多数父母不止一次地抱怨他们与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障碍,而大多数儿童也不满于被父母误解。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取决于我们与他人的熟悉程度,因此这种熟悉程度构成了社会交往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对人性有深入的理解,我们将可以更和谐地与他人相处,而我们的社会关系也会得到改善。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相互理解的缺乏正是造成大多数困难和分歧的根源,它使我们易于误解他人或被他人的表面行为所欺骗。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为何本书选择从医学的角度揭示人性——因为我们希望为研究人性这片广泛但迄今尚未完全理解的领域奠定科学基础。我们将检验几条关于人性的假设,并指出这些假设所解决的问题及结果。
自诞生之日起,精神病学就是一门需要广泛了解人性知识的学科。精神病学家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患者的症结,只有在把握疾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才能下诊断、施与治疗和开处方。精神病学不允许肤浅存在!错误的诊断不会带来有效治疗,而对疾病的正确理解将使患者病情好转。换言之,对人性的理解必须经受实践的考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失误未必会引起可怕的后果,因为判断失误时间和后果发生时间的滞后使我们难于确定因果关系。我们经常很惊讶地看到,多年以后可怕的后果才出现。这些不幸的经历使我们意识到,所有的人都应当了解关于人性的实用知识。我们的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障碍、情结和妄想在本质上与正常人无异,两者都具有相同的起因、前提条件和发展过程。唯一不同的是,精神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更为明显,更易于为人识别。这个发现提示我们,异常行为具有研究价值,同时还应当注意正常人的类似表现。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接受正当的培训,满怀激情并具有足够的耐心。
我们的第一个发现是:人类灵魂根源在于童年早期。这并不是什么重大发现,因为前人已经得出类似的结论。但这个发现的新颖之处在于,我们用无可辩驳的连续模型联系了童年期的经验、印象、态度和成年的行为,这也意味着,我们能够根据童年早期的经历和态度预测成人期的经历和态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发现:单个灵魂外在表现不应当被孤立起来理解,事实上,它应当被纳入个体分析中。总之,我们只有从个体整体行为、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的角度对单个表现进行评价,才不会有失公允。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隐蔽的童年想法决定了成人的生活态度。简而言之,一个惊人的事实是: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儿童和成人的思维并没有差别,尽管有些想法的外在行为和语言发生了变化,但童年的根本目标和动机一直都指向相同的心理学目标,并未发生变化。例如,具有紧张性格的成人可能满脑子充斥着疑虑和猜忌,总是企图脱离社会,而这种性格特征和精神活动可以追溯至三或四岁。在儿童身上,人们可能更易于发现异常的性格特征,因为他们还不懂得如何隐藏自己 ............

书籍插图:
书籍《洞察人性》 - 插图1
书籍《洞察人性》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洞察人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