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社会与人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中国古代小说的一部奇书
官逼民反是《水浒传》主旋律
无耻太尉
专制社会的怪胎——高衙内
林冲容忍的极限
丹书铁券救不了柴进
从生辰纲看中国古代的官场病
花石纲遗珠之憾
杨志报国无门
牛二死于不讲道理
梁山泊三任首领的悲剧
圣贤书害了王伦
假如晁盖不是早死
宋公明不是历史上的宋江
宋江应否坐第一把交椅?
宋江的困惑
被诱骗来的梁山首领——卢俊义
吴用跟诸葛亮比智慧
智多星三次失误
不能没有黑旋风
李逵之魂系梁山
用拳头斧头说话
李逵的独特思维方式
鲁智深能救不自救
鲁智深行侠之奇
“大闹五台山”的深意
武松的觉醒
武松打虎成功的奥秘
鼓上蚤是有用之才
谈笑杀人的母夜叉
没有女人味的顾大嫂
扈三娘不该嫁给王矮虎
梁山军何以走向毁灭之途
南征方腊归来的幻灭感
梁山英雄的遗恨
梁山好汉撞不破天罗地网
从占山为王到梁山聚义
“替天行道”变了质
梁山好汉不是独身主义者
野蛮残酷非本色
英雄的伴侣是美酒
怀抱激愤写复仇
难题难不住高手
给人物起绰号的学问
十八般武艺不如一把板斧
一百〇八将并非都有个性
东西方的乌托邦梦想
中国古代小说的一部奇书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之中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早已为学者,肯定其突出的成就,认为它是世间少见的奇书。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将《水浒传》列为“宇内四大奇书”之一(其他三本奇书是《三国演义》《西游记》及《金瓶梅》)。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此后李渔等学者对《水浒传》不断发出赞叹,直至现代学者胡适仍然盛赞《水浒传》为“永不废灭之奇书”。遗憾的是他们都未就《水浒传》之奇作过总体分析。冯梦龙更以传统观念否定《水浒传》中的一些地方,说《水浒传》的艺术成就虽高,但在读者中可能“兴起邪思,致坏心术,是奇而有害于人者也”。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此话又说得过于夸张,表明古代学者视野的狭窄。把范围从“天下”缩小到“古代小说”,可能比较切合实际些。
《水浒传》究竟奇在何处?是指传奇人物之奇,传奇故事之奇,思想见解之奇,还是小说布局之奇,艺术笔墨之奇,或者兼而有之呢?也许,还有更为奇妙之处。总之,《水浒传》之奇,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有趣题目。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套用这句话来漫谈《水浒传》,那么每个读者都必有自己心目中的《水浒传》之奇。因此不必寻求什么定论。这么说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寻《水浒传》之奇,也许更适合现代读者的口味:
一、从揭露官逼民反的角度看《水浒传》之奇。
古代的中国是皇帝统率百官主宰一切的国度。谈任何重大问题不能离开官,百姓的命运掌握在官手里。《水浒传》写的就是官府腐败,弄得民不聊生。许多正直善良的人被逼落草为“寇”,这座山、那座山都有人占山为王。这是乱世必有的景象,每到朝代末年,都是如此。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写下去,那不过是乱世的写照,一点儿也不稀奇,算什么奇书呢?
《水浒传》之奇在于写了梁山之“盗”。它不同于占山为王,而是有道之“盗”,“替天行道”之“盗”。一般的强盗、土匪、草寇,扰民害民,为人民所痛恨。而梁山之“盗”却要为百姓伸张正义。因此,他们高悬“替天行道”旗号,抗击官军,除暴安良,劫富济贫,所到之处,深受百姓欢迎。倒是那些痛骂梁山泊“强盗”的官,拼命搜刮民脂民膏,人民愤怒地骂他们为“害民贼”。
官们骂梁山好汉为强盗,梁山好汉骂官们为强盗,究竟谁是真强盗呢?《水浒传》提出了一个辨别的标准,即“取非其有官皆盗,损彼盈余盗是公”。按照这个标准,年年在大名府搜刮民财然后抽出十万贯庆贺蔡太师生辰的梁中书,是名为官而实为盗,而劫富济贫的梁山好汉则是名为“盗”实为公。这种新见解引起历来有识之士的强烈共鸣,《水浒传》“容与堂本”第五十七回后批曰:“一僧读到此处,见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都是强盗,叹曰:‘当时强盗直恁地多。’余曰:‘当时在朝廷强盗还多些!’”
《水浒传》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山山有强盗,官衙里、朝廷里也到处有强盗。盗寇遍地,贼官横行,正直善良的人何为生?《水浒传》通过林冲、鲁达、武松等典型,向人们指明一条路,投奔梁山。
可见,《水浒传》不是一般地反映乱世的小说,它是中国第一部揭示官逼民反的道理的长篇小说。
二、从社会的角度看《水浒传》之奇。
在《水浒传》以前,暴露社会的黑暗,往往只着眼于个别权臣奸佞怎样残害忠良,滥官酷吏怎样贪赃枉法,豪绅恶霸怎样胡作非为;表现被压迫的反抗,也多半局限于个人反抗,或者以死表示抗议。《水浒传》如果继续这么写,尽管写得更生动更典型,也不算太奇。
《水浒传》之奇在于作者敢于站在梁山好汉的立场,无所畏惧地提出“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口号,并以“冲破罗网上梁山”为轴心构思故事,描写了一大批好汉,在专制的统治下,饱尝人间苦难,终于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冲破牢笼,走向梁山。《水浒传》揭露的着眼点已从个别例子转向社会关系网,歌颂的着眼点也已从个人反抗转向联合斗争。这两点变化具有极大的冲击力。《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各阶层被压迫者向专制主义力量挑战的长篇小说。
三、从赞颂英雄的角度看《水浒传》之奇。
乱世出英雄,英雄受到人民的崇敬。《水浒传》为英雄立传,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符合中国人喜欢传奇故事的民族心理,不算奇。
《水浒传》之奇在于所写的英雄,和历来传颂的英雄大不相同。在正史里,英雄就是帝王将相,帝王将相就是英雄。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帝王将相的英雄谱。依据正史编写的历史演义,也都是为帝王将相树碑立传。《三国演义》没完全依照正史,但也没有超出帝王将相的范围。《水浒传》不同,它把目光从帝王将相转向下层人民。梁山英雄虽然也有帝子臣孙,富豪将吏,其主体却是猎户渔人、雇工小吏,以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一向最被人瞧不起的卑微人物,在《水浒传》作者的笔下,都成了好汉,成了英雄。正如眷秋曾经指出的那样,施耐庵“独能破除千古习俗,甘冒不韪,以庙廷为非,而崇拜草野之英杰”。金圣叹也说过:《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将梁山好汉的崇高精神和朝廷君臣的卑劣灵魂作对比,这不仅需要有识,而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水浒中的社会与人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