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戰爭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找寻生命中的「圆圈」 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
往往,我们会苦於追寻所谓意识的完整;因为内在的某部分缺陷,求助於各种帮助。对一般人来说,这原是艰涩难解或甚至得耗费一生苦心经营的人生课题,而且在复杂的社会机制下,人心尚且难测,更遑论是本书中具有24种人格的主角威廉 密里根(比利)了。
读过《24个比利》的人都知道,比利是个具有24种人格的多重人格分裂者,也是美国史上第一个犯下重罪却获判无罪的人。在这件相当特殊的真实案例中,比利原本有治愈的可能,却因政客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断无情打击,社会大众因惧怕而产生排拒,加上流於权势工具的社会体制箝制,逼使人格即将融合为一的比利再度严重分裂,最後改判转入专收精神病重罪罪犯、人称地狱医院的州立利玛医院。於是,就此展开一场大规模、长达十二年的《比利战争》。
《比利战争》是《24个比利》的续集,也是社会制度对人权自由最残酷无情的烙印。於外,比利必须面对医院里毫无人道的生活,受到游走正常世界边缘的变态戒护人员虐待、电击、要胁、殴打和敲诈......於内,却同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人格混乱,也由於不当医疗与强制性的药物迫害,导致比利常因沮丧、绝望而差点儿将自己带入死亡之地。然而,就在比利即将崩溃之际,心底却不断响起一个声音:我要活下去......
在本书中,比利展现了无以伦比的强韧生命力,在非人的对待中,企图争取做为一个人的尊严。尤其是藉由极高的艺术创作能力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强烈讽喻所谓正常世界的平庸、脆弱与无知,一如比利最完整人格的「老师」所言,分开独立的人格会比完整融合的人格力量更大,更有能力来对抗这个残酷虚伪的世界。若再深入探讨比利犯罪的原因,故事中也清楚呈现出因果关系的轮廓,一如结尾部分比利发出的喟叹,虐待他的继父是否幼年也曾遭到同样的残暴,於是将愤恨移转到下一代,若是他所伤害的人基於同样的心理状态继续残害下去,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如何。
再者,我们畏惧於精神病患者可能带来的伤害,但是否就意味着有权利支配他们的生活、意识,或甚至是生命?当我们剥夺精神病患者的基本人权时,是否自己也变成了杀人凶手?在伤害造成之後,又是否该给彼此一个机会?惩罚与原谅间的界线,又该划在何处?
《比利战争》俨然是一场生存之战、人权之战。它不仅引导我们思考什麽是真正的自由,也以精神病医学的角度与优美的文学方式,藉由探讨社会边缘人的痛苦挣扎,唤起大众对生命价值与生存权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不论遇到再大的困难,绝不能放弃希望。
序幕:24个比利
1977年10月的最後两周,三名年轻女子於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区内在枪口威胁下遭绑架,并被强迫载往郊区强暴。在第三宗绑架案发生不到四十小时,警方宣读了二十二岁男子威廉 密里根的权利。逮捕「校园之狼」使哥伦布市警局一战成名。
一位自豪从来没在强暴案输过的检察官宣称,「这个案子蠃定了。物证、指纹、身分证明,我们全拿到了。公设辩护律师他们什麽都没有!」
然而,两位年轻的公设辩护律师 史凯瑞以及茱迪,发现他们当事人的言行有多处出现矛盾。史凯瑞头一天在狱中见到的是个吓坏了的孩子,还要求找个女律师来处理他的案子,因为他一直对男性感到恐惧。回到办公室之後,史凯瑞一头探进茱迪的办公室道,「猜猜谁要找你打官司。」
在第二次会面中,比利判若两人。他的说话、动作,都像是满嘴诳语的骗子。
茱迪後来告诉史凯瑞,那个试图自杀、用头去撞牢墙的男孩,与那个畏畏缩缩、恍恍惚惚的青少年,丝毫看不出是同一个人。
公设辩护律师向佛杰法官申请为比利做心理状态检查的命令。辩护律师相信,他们的当事人患有精神分裂症,不适合接受审判。佛杰法官发出命令,由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西南社区心理复健中心为被告做检查。
西南社区心理复健中心指派的心理学者谭如茜很快就发现,她现正处理的是一件多重人格错乱(MPD)的案子。她认识了大卫(8岁),大卫是负责出来承受痛苦的,他用头去撞墙壁,藉由敲昏自己好让痛楚消失。他把秘密告诉谭如茜:第一个「比利」(核心人格)沉睡其中,因为亚瑟(英国人)和雷根(南斯拉夫人)担心,万一比利醒着,他会杀死自己,也会杀死其他的人格。
虽然谭如茜读过关於多重人格错乱的文章,但她从未亲身经历这种案例,她请求同属西南社区心理复健中心的匈牙利籍柯丝薇医生协同诊断。
为避免影响柯丝薇医生的判断,谭如茜只告诉她,报告上写着,这个年轻的囚犯一直有「意识暂时丧失」的情形。根据这一点,再加上幼年高烧的病史,导致柯丝薇医生一开始就假设比利的意识暂时丧失是突发性的病情。甚至在柯丝薇和密里根会面之前,她就告诉谭如茜,他的病因可能是大脑受创和突发性错乱。
当时,谭如茜脸上浮出一丝嘲笑,使柯丝薇如坠五里雾中。
在会客室里,谭如茜介绍柯丝薇认识了丹尼、汤姆、亚伦和雷恨。这些人格一个接着一个出现,柯丝薇发现自己在整个会面过程简直目瞪口呆,几乎陷入头晕目眩的状态。她对雷根印象最深刻,因为他们交谈几句之後,他用那浓浓的斯拉夫口音告诉她,他在狱中遇见的所有人之中,只有她和他说话时使用同一腔调。
虽然柯丝薇事後才了解,她应该对雷根感到害怕,但她仍然认为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他。那一天,或从此以後,她已确信无疑,密里根真的具有多重人格。
正如柯丝薇在其私人诊所治疗其他多重人格分裂(MPD)病患後所解释的:「你一旦感觉到多重人格者的存在,你就永远摆脱不掉那种感觉。那种感受非常强烈。你能感觉病人体内人格间的转换、变化,就像是你自己的反应一样 一种独一无二的双重感受,结合了同感与同情 而且非常强烈。而我在第一次碰见比利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了。」
在柯丝薇确认谭如茜对於比利是多重人格者的判定之後,谭如茜首先拨电话给茱迪。她告诉茱迪:「我目前还不能和你讨论案情,但是如果你还未读过《自我迷失》这本书的话,我建议你先去买来读一读。」
几天之後,狱中值勤的警员打电话到史凯瑞家。「你不会相信的,」他说,「我看你的当事人一定有问题,他用自己的拳头打碎牢房里的马桶,然後用锐利的碎瓷片割自己的手腕。」
为了防范他再次企图自杀,郡检察长下令让比利穿上紧身衣。过没多久,一位巡视囚犯的医师唤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比利戰爭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