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中转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曼哈顿中转站
[美]约翰·多斯·帕索斯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2015
  数字版图书版权信息
  曼哈顿中转站/[美]约翰·多斯·帕索斯著.北京: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03
  CAEBN:7-001-000-60497145-4
  分类号:长篇小说 —— 美国 —— 现代 I712.4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45号
  曼哈顿中转站
  [美]约翰·多斯·帕索斯 著
  出 品 人:童之磊
  责任编辑:朱厚权
  出版发行: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E座9层
  邮政编码:100007
  网  址:www.chineseall.com
  首次发布:2015.03.31
  更新时间:2015.8.11
  上架建议:小说
  本书由重庆天健互联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出版与发行,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敬请读者指正,我们会及时更新版本。
  电子邮箱:copyright@chineseall.com
  北京中文在线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纸质版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7-5366-7655-7
  出版时间:2006
目 录

第一部分
1 轮渡
2 大都市
3 美元
4 轨迹
5 蒸汽压路机
第二部分
1 马背上的贵妇
2 地峡的长腿杰克
3 九天的奇迹
4 消防车
5 去动物展览会
6 五个法定问题
7 贸易船
8 另一条流向约旦的河
第三部分
1 不受重视的城市充满欢喜
2 自动点唱机
3 转门
4 摩天大楼
5 尼尼微的重负

多斯·帕索斯(1896-1970)是出名很早的美国作家,一度与他的同辈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和福克纳等人齐名。他的代表作《美国》三部曲(《北纬四十二度》,1930年;《一九一九年》,1932年;《赚大钱》,1936年)问世后,萨特甚至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作家”。在一般美国文学史上,多斯·帕索斯被归于左翼的行列,他自己在二三十年代同情苏联和美国共产党,并参与创办了左翼杂志《新群众》,但是西班牙内战中共和派的某些做法使他对当时的左派力量生出恶感,于是他的立场彻底改变。五十年代他甚至为麦卡锡主义辩护,这在以自由派为主导的美国知识分子中间是极罕见的。多斯·帕索斯的后期作品不少,但他的声誉却不如早先。在我国读书界,多斯·帕索斯还不是知名人物,这大概是因为他的作品迟迟未被介绍到中国来。外国文学研究界关于他的文章几乎凤毛麟角,我几年前读到过董衡巽的《约翰·多斯·帕索斯和<美国>三部曲,兼评卢卡契的观点》一文,印象十分深刻。近年来,一些中国学者撰写的文学史上也有介绍多斯·帕索斯的章节,但我还没有见到有关这位杰出作家的专著。重庆出版社这次推出《曼哈顿中转站》的中译本,对我们重新认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坛是极有帮助的。
关于多斯·帕索斯的生平的著作,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编美国文学史》(刘海平、王守仁主编,共四卷,2002年)和《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虞建华等著,2004年)等著作。这里我就《曼哈顿中转站》略谈一点我的感想。《曼哈顿中转站》于1925年出版,可以说是作者的成名作。多斯·帕索斯当时还不满三十岁,但他再现巨大而复杂的社会场景的能力和灵活简洁的新闻写作笔法已在这部小说中充分展示。小说一开头就把我们的视线拉到了曼哈顿的轮渡码头。
三只海鸥在破败的木板墙间破碎的箱子上、橘子皮上、腐烂的白菜帮子上飞翔着,渡轮顺着水流,撞击着、吞噬着河水,慢慢滑进码头,绿色的波浪泛出一圈圈泡沫。手绞车链条发出辚辚的响声。门向上卷起,男人们和女人们的脚跨过缝隙,推搡着通过渡口发出一股股粪便味儿的木栈道,就像苹果被挤轧进榨汁机。
这段文字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后来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它似乎把读者也拉进了纽约的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之中,同时制造了“中转”的动感。当时,对来自他乡的人而言,从轮渡口进入纽约是最方便的,他们很远就能看到港口自由女神的雕像。这是一个蕴含着难以置信的力量的城市,无数海内外移民慕名而来。他们在寻找机会的同时,也像被塞进榨汁机里的苹果似的,彻底被纽约吞噬、改造。这个号称是世界第二的大都会似乎不顾什么体面。渡口的海水混浊,水面上漂浮的尽是垃圾,然而这一切丝毫不能阻遏源源不断的来客。
《曼哈顿中转站》的书名提示读者,曼哈顿的渡口只是一个中转站,人们到这里来谋生像是来撞运气的,他们也许很快又走了,走向美国的四面八方。也有走不掉的,例如书中第一部里的年轻人巴德·库本宁。
巴德25岁,从小跟一个据说是他父亲的人长大。那人体格魁伟,以引起别人的恐惧为乐事,平时对巴德也是非常残暴,毒打之余还用烧红的烙铁烫他的背脊,致使巴德身上伤痕累累。巴德终于反抗了。一天他在僻静处操起刨草根的锄头打死那个恶人,从此开始了流浪纽约之旅。从曼哈顿渡口出来,他终于在茫茫人海中感受到一点匿名者的安全。但是一看到戴礼帽、叼雪茄的男士,就浑身不自在,生怕他们是警察局的密探。就这样巴德在曼哈顿混日子,一次次担惊受怕,一次次受人欺侮。例如,他走过一个街区时看到人行道上堆了一些煤块,一位女主人在门前抱怨送煤的懒惰,不把她的煤块放到厨房里去。她要巴德把这活干了,她给一块钱。巴德当时已经饿了两天,搬了一筐煤就喘不过气来。好不容易干完活,女主人“赏”给他一些不新鲜的食物,工钱只付一个二角五分的硬币。巴德提醒她说好是一块钱,她就威胁说要报警,还骂他不知感恩。在纽约的街上,巴德是个典型的农民工或外来务工人员:袖口磨破了,鞋子已变了形,手腕的皮肤黑红,他问路时,破帽檐下是一双热切盼望回答的眼睛。仅仅是这外貌就足以让路人对他投以轻蔑的目光。
巴德凭力气吃饭,但是奋斗了好几年仍然居无定处,看不出有什么出路。他仿佛在自 ............

书籍插图:
书籍《曼哈顿中转站》 - 插图1
书籍《曼哈顿中转站》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曼哈顿中转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