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动漫与媒体艺术_中外动画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卷
第1章 动画的起源
第2章 动画艺术的分类
第二卷
第3章 早期的动画制作技术
第4章 动画制作技术的成熟
第5章 技术在创新中发展
第三卷
第6章 美国动画艺术
第7章 法国动画艺术
第8章 苏联及俄罗斯的动画艺术
第9章 日本动画艺术
第10章 加拿大动画艺术
第11章 捷克和斯洛伐克动画艺术
第12章 其他国家的动画艺术
第四卷
第13章 中国动画艺术的兴起
第14章 中国动画艺术的诞生
第15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动画的成长之路
第16章 中国动画艺术的复兴
第1章 动画的起源
我们要了解动画的发展史,首先就要明确“动画”的准确概念,只有清楚动画是什么,才能找到动画的起源。
动画,顾名思义,“运动的画面”,根据英文“Animation(活泼、有生气的)”一词的原意,指赋予生命力,使画面中的事物“活起来”。国际动画组织(ASIFA)1980年在南斯拉夫的Zegreb会议中对“动画”一词作了如下定义:“动画艺术是指除真实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创作活动影像,亦即以人工的方法创造动态影像。”简单地说,动画就是利用短时间内播放连续动作序列的画面,凭借人的视觉残留原理造成画面中角色运动起来的假象。
作为影视艺术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动画艺术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影视技术的不断革新。19世纪以来,人们陆续发明了有关电影的各项技术以及设备,这使得动画的创作和表现日趋成熟完美。
然而在电影技术诞生之前,浩瀚的人类历史中是否有动画艺术的痕迹呢?现在,我们可以将目光放到更遥远的古代,去看看原始人创作的洞窟壁画艺术,以探究动画艺术产生的根源。
法国的拉斯科洞窟(Lascaux Cave)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Altamira Cave),是最为著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壁画遗址。在这些洞窟里,原始人用木炭、红土以及动物脂肪与黏土调制成的颜料,精心描绘了野牛、鹿、山羊等许多动物。
拉斯科洞窟壁画距今约1.7万年,于1940年被发现。该洞窟位于法国西南部的多尔多涅区莱埃齐斯(Les Eyzies)镇附近,是冰河时期欧洲的所有洞窟中艺术品保存最广泛的一个洞窟。它由一个宏大的主洞厅和几条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在主洞厅的顶部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有2~3米长的野马、鹿以及4头巨大的公牛,其中最长的公牛约有5米以上。洞窟中所画的马和牛等动物大多都处于奔跑的运动状态,描绘的线条精简有力,动势逼真。这足以证明那时的原始人已经具有表达运动的强烈意识。但当时的壁画艺术毕竟还只是一种绘画形式。
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康泰布里亚(Cantabria)地区,于1875年被发现。其创作年代比拉斯科洞窟稍晚一些,因而在艺术上显得更为成熟。壁画包括围成一圈的24头野牛、2头马、1头狼、3头野猪以及3只雌鹿。它们呈红、黄和黑色,看上去鲜亮而生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只快速奔跑的野猪画像,它的前腿及后腿被创作者重复地绘制,这样就使这个原本静止的画像在视觉上产生了动感。如果运用现在的动画技术对之进行简单的处理,便能使这只1.7万年前的野猪真正地奔跑起来。因而,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最原始的动画图像”。
在旧石器时代,狩猎是原始人主要的生产劳动,他们把野兽当作认识自然的主要对象。所以,原始社会的壁画内容以野兽为主。而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代埃及,人们则用壁画记录下了当时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如捕鱼、狩猎、祭祀等场面,细致逼真,惟妙惟肖。在众多的墓葬壁画中,就有记录两名男子摔跤动作的连续分解图。创作者将写实与图案化的处理相结合,使画面既有平面装饰效果,又不乏生动性。只要对这些画面稍加组织,并使用逐帧拍摄技术,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连贯的摔跤场面。可见,当时的埃及人已经有了比原始人更好的捕捉事物运动状态的办法。
在公元前1600年,埃及法老pharaoh RameseⅡ为Isis女神建造了一个有110根柱子的神庙,每根柱子上都画着女神连续变换的动作图,当人们驾驭马车经过这里时,就好像看到女神活动起来,也许这是最古老的多帧动画了。
与古埃及人一样,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古希腊人也使用这种方法将一组人的连续奔跑动作记录到瓶画上。在一张画面上把不同时间里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无不体现出人们记录“运动着的画面”的愿望。
著名的男性裸体画《维特鲁威人》(Vitruvius)是达·芬奇根据当时罗马杰出的建筑家马克·维特鲁威的名字而命名的,这幅画在羊皮上有四条胳膊和四条腿的人体黄金分割比例图给了我们关于动画的很好启示,这些胳膊和腿的组合可以变化出许多不同的姿势,若将这些姿势通过时间进行排序,再将排序的结果进行逐帧拍摄和播放,一个活动的“维特鲁威人”便产生了。
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也可以发现关于动画艺术最朴拙的痕迹。
中国画家历来追求赋予静态的绘画以生命。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论”:“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气韵生动,就是指作品以及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生动的气度韵致,从而使画面富有生命力,这与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六法”成为后来中国绘画理论的核心,气韵生动成为品评绘画作品的首要标准。
而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更在绘画形式上作了大胆的创新,《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顾恺之运用类似现在连环画的表现手法,分段描绘,因地成形,移步换景,曹植在画面中的不同部分反复出现,作品将不同的情节、构图连接起来,形成一幅连环图卷,这种巧妙的叙事方式充分表达了画家的浪漫情怀。这是动画在中国历史上可考的重要依据之一。
另外,流传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木偶戏,也可视为动画艺术的一种雏形。它们都达到了使画面活动起来的效果。
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与动画有联系的事实依据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考证,但根据历史上几种艺术起源学说,我们可以认同动画艺术源自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为了记录各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动漫与媒体艺术_中外动画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