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堂寻踪_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赵园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
(赵园作品系列)
ISBN 978-7-303-15653-5
Ⅰ. ①易… Ⅱ. ①赵… Ⅲ. ①士-研究-江西省-明清时代 Ⅳ. ①D69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69280号
营销中心电话010-58802181 58808006
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网http://gaojiao.bnup.com
电子信箱beishida168@126.com
YI TANG XUN ZONG
出版发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www.bnup.com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印刷:
经销:全国新华书店
开本:130mm×210mm
印张:7.5
字数:千字
版次:2013年1月第1版
印次:2013年1月第1次印刷
定价:38.00元
策划编辑:谭徐锋 责任编辑:陶 虹
美术编辑:毛 佳 装帧设计:天泽润
责任校对:李 菡 责任印制:孙文凯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反盗版、侵权举报电话:010-58800697
北京读者服务部电话:010-58808104
外埠邮购电话:010-58808083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制管理部联系调换。
印制管理部电话:010-58800825
南昌—赣州
宁都
宁都·翠微峰(一)
宁都·翠微峰(二)
宁都·冠石
南丰—星子
附录一
翠微峰记
翠微峰易堂记(节录)
附录二
走过赣南
附录三
本书征引诸书版本
后记
南昌—赣州
1
客机飞临南昌机场时,在倾斜的机翼下,我看到了红黄相间的田块。黄的应当是油菜花。直到更接近地面,我才看清了,红的是泥土。在这一刻,我有隐约的激动,因为我知道,我正在接近我的故事发生的地方。此后的一周里,我一再看到红土地,看到赭色的山壁。我的江右印象,就由这红与浓绿涂染而成。
动身来这里之前,我对于明清之际一个被称作“易堂”的群体发生了兴趣,读了其中人物的文集。这些今天已乏人问津的文集向我讲述的,首先是一个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与此线索平行或交叉的,另有关于兄弟、夫妇、师弟等等的故事。我当然明白,无论朋友的还是兄弟的故事,都已然古老,却仍然认为,我的这些发生在动荡时世的故事,当由一些鲜明生动的个性演绎时,与平世的同类故事势必有所不同。我将由南昌再度启程,向距这里数百公里的赣南山中寻访那些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人物,在这省城不过稍事停留。
行前我就由文献中得知,南昌地处“百粤上游”,为“三楚重辅”,在本书所写的那时代,被由军事的角度,视为“咽喉之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四)。元末群雄逐鹿,鄱阳湖曾有过激战。二百余年后,明清易代之际,南昌几乎成了炼狱。其时客居江淮的王猷定(于一),听家乡来人说,南昌的东湖“蓬蒿十里,白昼多鬼哭”(《东湖二仲诗序》,《四照堂集》卷二)。施闰章也曾慨叹道:“流血一何多,江水为之深。”(《同门李东园按察豫章乱后感寄》,《施愚山集》诗集卷一二)
抵达南昌的次日,我就走了东、西湖。两湖自然经了整修,西湖有鸟市,东湖则到处可见神态悠然的退休者。我突然想到,这些公园中休闲的老人,其先辈是否就是那次劫难的孑遗?
我正待寻访的人物中,有南昌人彭士望(躬庵),是其时江右的文人,对明末南昌的繁盛及劫后的残破有过记述。据彭氏说,战乱前的南昌,“东西湖最盛,诸府第高明之家、试士院皆临湖。湖东浒为孺子亭学舍,容生徒百十人,与三洲蔬圃相望”,湖中则有“轻舠画舫”,觞咏杂歌,“丝竹管弦,出没于烟波雪月之际。桥流宛转,花屿萦回,水禽时鸟,翔鸣上下,台榭阁道卉木,士女姣好,望之若画图,今俱化为瓦砾,灌莽蔽之……”(《赠董舜民游江粤叙》,《树庐文钞》卷六)。彭氏对此,自不胜今昔之感。今天的东湖公园中,孺子亭、碑尚在。徐穉,字孺子,南昌人,东汉高士。《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南昌·西湖鸟市
写上引文字时的彭士望,侨寓赣南已三十年,既目睹过当年的繁华,彭氏与一同隐居的伙伴,梦境总应当有所不同的吧。即如这昔日繁华的碎片,那些光与影,必定会久远地残留在他此后的生涯中。
离开南昌前,到了城郊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奇怪的是,由文集看,我所欲寻访的赣南的易堂诸子,似乎不曾与同为遗民且在南昌的朱耷互通消息,只有他们的门人梁份的文集中,有致朱氏的书札。
我承认我对这城市缺乏更广泛的兴趣,预定目标及“寻访者”的自我意识,缩小了我的关注范围。我竟然没有足够的好奇心去观看这城市。对于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一段故事的专注,使我对于眼前经过的纷繁人生视若无睹。即使这样我也知道,在这些像是并无特色的街巷中,在看似与其他城市一般无二的日常生活里,一定有我所寻访的那段历史隐现其间,只是我不具备足够的敏感去辨识罢了。
2
八大山人像
由南昌乘火车抵达赣州时,我看到了一座整洁的小城。赣州是章、贡两江的交汇之地,我故事中的人物之一曾灿,一再称此地为“双江”。他的朋友陈恭尹说:
“赣之为州,合章、贡二水而得名。”(《命儿赣字端木说》,《独漉堂全集·文集》卷一五)当年或许曾经舳舻十里、灯火万家的?
赣州车站位于高地,四望空阔,并无我想象中的险要。我所寻访的人物称此城为“虎头城”,不免令我望文生义,以为类似雄关,却只看到了一些陵阜。很难相信发生在这个地方的战事,在明清之际的大故事中,竟以情节紧张而扣人心弦。由现代战争的角度,你已难以设想赣州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而据上面提到的顾祖禹说,赣州府“接瓯闽、百粤之区,介谿谷万山之阻,为岭海之关键,江湖之要枢。江右有事,此其必争之所也”(《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八)。
由北京动身前得知的,是赣州连绵不断的雨,这里却一派响晴。在这小城宁静的午后,我所要寻访的,却是一个惨烈的故事:三百多年前,经历了抵抗清军的激战,围城陷落,一个叫杨廷麟的人物——他当时的身分,是南明隆武朝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在这城中一处水塘自沉了。
此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易堂寻踪_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