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_大结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当年明月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11(2012.2重印)
ISBN 978-7-213-04627-8
Ⅰ.⑴明… Ⅱ.⑴当… Ⅲ.⑴中国历史—明代—通俗读物 Ⅳ.⑴K248.0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46857号
书 名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 大结局
作 者 当年明月 著
出版发行 浙江人民出版社
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市场部电话:(0571)85061682 85176516
责任编辑 王福群
责任校对 叶 宇
印 刷 北京嘉业印刷厂
开 本 700×980毫米 1/16
印 张 20.25
字 数 325.6千字
插 页 2
版 次 2011年11月第1版
2012年2月第2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213-04627-8
定 价 29.8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市场部联系调换。
历史原来很精彩
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而行。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
好一段时间,远远地,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炆,有点儿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地,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还是那样儿,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
这么多人都围上了当年明月,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地,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哪儿,就这么写吧……
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
镜头拉远。
声音淡出。
旷野上又是一片寂静。
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捡起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也算我给它写的序,比上次那篇序轻松点儿。
毛佩琦
2006年9月8日于北七家村
【目 录】
题名页
版权页
第一章 皇太极
第二章 宁远,决战
第三章 疑惑
第四章 夜半歌声
第五章 算账
第六章 起复
第七章 杀人
第八章 坚持到底的人
第九章 阴谋
第十章 斗争技术
第十一章 投降?
第十二章 纯属偶然
第十三章 第二个猛人
第十四章 突围
第十五章 一个文雅的人
第十六章 孙传庭
第十七章 奇迹
第十八章 天才的计划
第十九章 选择
第二十章 没有选择
第二十一章 结束了?
后记
第一章 皇太极
失败的努尔哈赤悲愤了几个月后,终于笑了——含笑九泉。
老头笑着走了,有些人就笑不出来了——比如他的几个儿子。
当时,具备继承资格的人,有八个。
这八个人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
位置只有一个。
拜许多“秘史”类电视剧所赐,这个连史学研究者都未必重视的问题,竟然妇孺皆知,且说法众多,什么努尔哈赤讨厌皇太极,喜欢多尔衮,皇太极使坏,干掉了多尔衮他妈,抢了多尔衮的汗位,等等。
以上讲法,在菜市场等地遇熟人时随便说说,是可以的,在正式场合,就别扯了。
事实上,打努尔哈赤含笑那天起,汗位就已注定,它只属于一个人——皇太极。
因为除这位仁兄外,别人都有问题。
努尔哈赤确实很喜欢多尔衮,可是问题在于,多尔衮同志当时还是小屁孩,女真人比较实在,谁更能打、更能抢,谁就是老大,要搞任人唯亲,广大后金人民是不答应的。
四小贝勒里的其他三人,那更别提了,年龄小不说,老头还不待见,以上四人可以全部淘汰。
而四大贝勒里,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没资格,排除;莽古尔泰比较蠢,性情暴躁,排除;能排上号的,只有代善和皇太极。
但是代善也有问题——生活作风,这个问题还相当麻烦,因为据说和他传绯闻的,是努尔哈赤的后妃。
代善是聪明人,有这个前科,汗位是不敢指望了,他相当宽容地表示,自己就不争这个位置了,让皇太极干吧。
于是,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天启六年(1626)九月初一,皇太极登基。
在后金诸人中,论军事天赋,能与袁崇焕相比的,只有三个人:努尔哈赤、代善、皇太极(多尔衮比较小,不算)。
但要论政治水平,能摆上台面的,只有皇太极。
因为一个月后,他做了一件努尔哈赤绝不可能做到的事。
天启六年(1626)十月,袁崇焕代表团来到了后金首都沈阳,他们此来的目的是吊丧,同时祝贺皇太极上任。
在很多书籍里,宁远战役后的袁崇焕是很悲惨的,战绩无人认可,也没有封赏,所有的功劳都被魏忠贤抢走,孤苦伶仃,不胜凄凉。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说法是未经史籍确认,也未经大脑思考的,因为就在宁远胜利后的几天,袁崇焕就得到了皇帝的表扬,兵部尚书王永光虽然跟袁崇焕不大对付,也大发感慨:
“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
总之,捷报传来,全国欢腾,唯一不欢腾的人,就是高第。
这位兄弟实在太不争气,所以连阉党都不保他,被干净利落地革职赶回了家。
除口头表扬外,明朝也相当实在,正月底打胜,二月初就提拔了袁崇焕,先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一个月后又加辽东巡抚,然后是兵部右侍郎,两个月内就到了副部级。
部下们也没有白干,满桂、赵率教、左辅、朱梅、祖大寿都升了官,连孙承宗老师也论功行赏了。
当然,领导的功劳是少不了的,比如魏忠贤公公、顾秉谦大人等,虽说没去打仗,但整日忙着阴人,也是很辛苦的。
无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明朝那些事儿_大结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