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这些年.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我们台湾这些年Ⅱ
作者:廖信忠
排版:汪淼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4-01
ISBN:9787516815670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目录
封面
版权信息
第一章 “从关着门的台湾”到“打开门的台湾”
钢笔或汽水瓶都有可能是炸弹
调侃“军民同胞们”的《大力水手》
很多人都成了马克思的亲戚
美国总统“卖花生的卡特”
地方选举舞弊
扫地的校工成为“国民大会代表”
神明证明你拿了我的钱……
代夫出征说“老娘我”
“艋舺”那时还没有“太子帮”
民×党到民进党
“嘉年华”般的街头运动
采访大陆及开放大陆探亲
“山中传奇”和“植物人”代表
“要游行可以,只要不妨碍交通”
农民到街头“打游击”
20世纪80年代,大家开始有钱了
“国会”改选,李登辉读《圣经》寻求力量
跟大拜拜一样的“国是会议”
“二条一”:让人无可奈何的叛乱条例
在KTV不能通宵K歌?
摆平非主流派,李登辉好手段
地下电台与“全民出租车”
政治流行语:有那么严重吗?
第二章 蒋氏家族
蒋介石是“龟精”转世?
“我最尊敬的人”和“我的志愿”
生命的意义: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蒋公铜像”:戒严年代唯一的公共艺术
“勿忘在莒”变成“勿望再举”
蒋经国的“微服私访”:一袭夹克走天下
简朴之风——“梅花餐”
琼瑶剧里出现蒋经国的脸
核武器被美国人没收
部下兵变,连累蒋纬国不升官
喜欢乱来的蒋孝文
“江南案”影响蒋孝武的一生
蒋孝勇1996年回浙江奉化
蒋经国那两个温和的私生子
第三章 族 群
把自己的另一半称为“牵手”
“台湾钱,淹脚目”
“林投姐”和“周成过台湾”的传说
番薯、水牛、闽南人
二十五淑女墓
1949年“国军”入台:一个打酱油都会改变命运的时代
眷村:没有血缘的家人
眷村饮食,有你吃过的牛肉面和永和豆浆
《宝岛一村》的乌托邦
荣民:从部队到工程队
过了适婚年龄的“老芋仔”
“我想跟我娘抱抱”激发了开放大陆探亲
是“本地人”,也是“台湾人”
澎湖案:校长和部分学生被枪决
“相对剥夺感”与“彼此适应”
老荣民的凄凉晚年
“吴凤故事”的巨大影响力
“汤英伸案”让台湾重视少数民族问题
有没有真正理解少数民族?
什么?他居然是客家人?
从康熙年间说起
说说天地会的故事:林爽文起义
为赢选举,争说自己是客家人
第四章 台湾过去的政治教育
汉语普及与“党化教育”
中小学考试都考“反攻大业”
上了中学,你就是“准军人”
课本上关于“蒋总统”的种种“事迹”
学校老师常用批判态度教“三民主义”
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
“太原五百完人”
《南海血书》的创作真相
第五章 金门与马祖
当兵的都不想抽到“金马奖”
在金、马当兵的“水鬼”传说
“蒋公”夜会“无头部队”
与“水鬼”换烟
金门的酒、福利和广播站
第六章 禁歌与禁书
从“保卫大台湾”到“包围打台湾”
“东洋味”与“苦酒满杯”
台湾没有野花台湾没有“鸡”
被改歌词的民歌与“禁歌之王”
从读书会到私藏禁书
我们叫巴金为“巴克”
小孩帮大人买“党外杂志”
第一章
“从关着门的台湾”到“打开门的台湾”
钢笔或汽水瓶都有可能是炸弹
1987年以前,台湾在国民党当局的统治下,经历了长达38年的戒严时期,可谓“世界之最”。这个戒严令正式的名称叫《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布告戒字第壹号》,简称台湾省戒严令。
这是因为1949年,国共内战末期,国军一日转进三千里,共军追赶不及,最后转到台湾来。台湾就这样成为“复兴基地”“反共堡垒”,两岸开始进入长期对峙状态。
在台湾颁布这个戒严令,等于宣布台湾这个小岛也处于如战争般的紧急状态。另一方面,这个效力超过“宪法”之上的“戒严令”,也成为国民党当局统治台湾的重要基础。
常常与戒严令被同时提起的还有《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这部在1948年公布的宪法临时条款,被蒋介石认为是一部“厉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共匪叛乱”的动员令,全中国进入了“动员戡乱时期”。以国民党统治者的立场,《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效力在宪法之上,再加上戒严令有许多模糊而又特殊的地方,等于也为他们的许多统治手段开了方便大门。
“戒严令”与《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就好像两尊门神,一左一右,紧紧保护着国民党政权免于任何被颠覆的可能性。
在戒严的几十年里,台湾的民众习惯于一种说法——“乱世用重典”,所以也很少去思考戒严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政府”会说“这个戒严是对付敌人的,不是对付同胞的”“就像金属探测器只会对金属起反应,桃木剑只会让妖精头痛一样,如果不是敌人,戒严令就影响不了他”。这种说法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错,而且其实,几十年来,一般百姓的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照理说,戒严令应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反攻大陆”是戒严早期最神圣不可动摇的任务,一切为“反攻”做准备,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无所不在的标语口号,不仅在墙上可以看到,就连信封、电影票、火车票、烟盒、喜帖,甚至连儿童的玩具上都可以看到如“光复大陆国土,解救大陆苦难同胞”的字样。社会各个领域都感染了这种紧张的气氛,许多公职机关单位还会办各种演习,男员工晚上要值夜班到各处轮流巡守,需要拿着手电筒到单位各处巡察,如果被安全人员渗透进来,贴上代表炸弹的有色纸条还没察觉,就要倒大霉了,年底考绩扣分。学校老师也会告诉小朋友说,路上如果看到钢笔或汽水瓶不要乱捡,那可能是炸弹……
在社会上,当时处处强调:小心“匪谍”就在你身边。不过很少有人真正看过“匪谍”的样子,对于“匪谍”的印象,都来自各种画得阴森恐怖、恶毒狡猾的漫画海报,好像“匪谍”随时会出现。这种宣传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至于我小时候每次做噩梦梦到坏人,那个形象都是“匪谍”的形象。
问题就在于,国民党当局总是在四处找敌人,纵容情治单位机关鹰犬介入所有人民的活动。对“敌人”的认定标准从宽,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这种肃杀的气氛无形中就给民众一些压力。
台湾人现在会称那段时期为白色恐怖时期,不管你是本省人还是外省人,在那个时代,一不小心,有意或无意,都会被卷入那种恐怖的旋涡当中。
在台湾,白色恐怖始于19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们台湾这些年.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