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
版权信息
〔精〕每日阅读–162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瓦尔特·本雅明◎著
设计:近 浔
排版:阿 獴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开本:720×1280/768×1024
印数:电子书册,不限量。
声明: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对本书产生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
任何对本书籍的修改、加工、传播,请自负法律后果。
与阿獴一起品味经典文学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阿獴读书,以获取更多精品书籍。​
分析者应当首先……研究或者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下列问题上:他是否真正与一种神秘的综合有关,或者他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只是一种聚集,一种并存……或者如何能对所有这些进行修改。
——献给我的父母
引言
通过提交博士论文来完成学业,本雅明在1917年10月22日写于伯尔尼的信中首次提到这一打算。“今年冬天,我将开始钻研康德和历史。我尚且不知能否在历史的康德中找到这方面必要的、十分正面的内涵。而我将可否从这一研究中发展出我的博士论文,也取决于此。”

1917年,他移居瑞士,在伯尔尼大学继续深造。1912年完成中学结业考试后,他于同年夏季学期开始就读于弗莱堡大学,“以便攻读哲学”

。大学第二学期他是在柏林念的,第三学期又回到弗莱堡,自第四学期——1913/14年的冬季学期——起,他重又在柏林继续学业。他在此学习至1916年。这一年,他“就读于慕尼黑大学;自1917/18年冬季学期起,在伯尔尼大学学习,在此于1919年6月获博士学位”

。撰写关于康德的博士论文,这一计划源于他所特别热衷的研究。“我在读大学期间,专门并一再研读的先是柏拉图和康德,接着是胡塞尔和马尔堡学派的哲学。渐渐地却对文学和艺术形式的哲学内涵越来越感兴趣,这一兴趣最终作为我的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而告罄。”

这方面日益浓厚的兴趣迫使他放弃先前的打算,即把研读康德与撰写一篇与此相关的博士论文相联系。他在1918年3月30日致格尔斯赫姆·朔勒姆(GershomScholem)的信中写道:“必须推迟对康德和科恩的进一步研究。”

他既然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读完博士——他在5月份致恩斯特·朔恩(ErnstSchoen)的信中写道:“我想拿到博士学位,即便这不成或尚且行不通,也只可能是最深重的心理障碍所致”

——,就必须努力使攻读哲学博士的打算与他对艺术理论的强烈研究意图协调一致。他在3月份时还曾指望从“导师”——伯尔尼大学的哲学家理查德·赫尔贝尔茨(RichardHerbertz)——那儿得到“关于论文题目的建议”;“而现在,我自己想出了一个题目”

。他在致朔恩的信中提到题目的大致轮廓:“浪漫派艺术批评的哲学基础”

。他告知赫尔贝尔茨教授这一研究计划,获得教授的赞许。赫尔贝尔茨首肯这一题目;本雅明在信中写道:“他欣然赞同。”

尽管他面前的道路已铺得很顺,他内心的疑虑重重却使他举步维艰。“读博途中如果出现阻碍,我会将之视为对自己的提示,提醒我钻研自己的思想。”他所设想的阻碍显然不只是外在的:而与他“自己的思想”相关。他在3月底致朔勒姆的信中透露:“我的哲学思想的发展抵达了一个中心。我虽欲罢不能,却也必须像对康德和康德主义的钻研一样,暂且就此打住,等我博士读完后充分自由地完全致力于此。”

他所担忧的一方面是,外在目标——拿博士学位——会妨碍他表达最真实的意图,这些意图源于他思想发展的另类中心;另一方面是,他在写论文之初所定的任务,即“把浪漫派某些最深刻的趋势与康德之间具有历史奠基重要性的契合展现在‘博士论文’这一形式中,有可能会被证明是不可能的。对这个题目虽略知一二,却发现材料极其棘手。博士论文总是要求旁征博引,可是,[关于浪漫派的那些趋势]几乎找不到可援引的”。其实对于他的主要疑虑,即把内心最深处的研究意愿与外在目标相结合有多难,他倒还能应付过来:“论文只要能完成”,恰恰能容许他拥有“内心的匿名性,这种匿名性是我在所有为这种目标而写的东西里所必须保障的”

。这指的是“真正的”科学态度所具有的匿名性,这种态度可以隐藏在外界所要求的复杂而符合常规的态度中

。尽管他还有另一层、更多是技术上的疑虑,论文成果却证明,他相当出色地适应了符合常规的论文撰写方式。因此,他所完成的论文既有实在的内涵,又指向其实虚空的内涵:“它成了它应该是的样子:指出了浪漫派的真正性质,而这是研究文献所全然不知的,这是间接地指出,因为我没能涉及浪漫派的中心,即救世主义——我只探讨了艺术观——,也没能涉及一些别的我认为极具当前现实性的方面[……]。不过,人们从论文里可以读出这一情形,我认为论文做到了这一点。”

论文的最初方案尚以康德作为基石。他在3月30日致朔勒姆的信中阐述道:“浪漫派以降,下述观念才渐渐居主导地位,即艺术作品本身可以在观照中被把握,无关乎它与理论或道德的关系,有观者足矣。艺术作品面对艺术的相对自主性,或者毋宁说是它对艺术的纯粹超验的依赖性,成为了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条件。任务在于,在此意义上证明康德美学是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本质前提。”

本雅明为了极其细致地梳理浪漫派的艺术批评这一概念本身而没能处理这一任务。他全神贯注于研究浪漫派

。即便“没有外在缘由的话”,他“永远不会从事这项研究”,他却认为这项研究并非荒废光阴。“我通过它所学到的是一窥真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论文里虽然几乎只字未提,不过希望聪明的读者能觉察到。论文研究的是浪漫派的批评(艺术批评)概念。浪漫派的批评概念孕育出现代的批评概念;尽管如此,对于浪漫派来说,‘批评’是一个十分幽秘的概念——[注脚补充]他们曾有多个幽秘的概念,不过可能没有哪个概念如此深藏不露——,就认识而言,这一概念立足于神秘主义的前提,就艺术而言,它涵括同时期及之后作家的见解之精粹,在众多方面蕴含我们的艺术概念。我对此所做的思考环环相扣,因此很遗憾我难以在信中随便写几句使您对论文全貌有个概念”

。他写这封信时,即1918年11月,“真正的论文[……]尚未落笔一 ............

书籍插图:
书籍《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 插图1
书籍《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