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哲性诗学:跨语境理论意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德勒兹哲性诗学跨语境理论意义
作者:麦永雄
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哲性诗学与文艺美学:德勒兹诗学特质与理论拓展。
第一章 差异论:德勒兹哲性诗学观念举隅
一、差异与重复。
二、生成。
三、解辖域化。
四、光滑空间、条纹空间与多孔空间。
五、千高原与块茎。
六、褶子与游牧。
第二章 生成论:德勒兹诗学与文学批评
一、“生成论”与西方文艺思想传统。
二、论卡夫卡:生成动物与少数族文学。
三、论普鲁斯特:多元符号的生成与文学机器的装配。
四、“生成女性”与女性主义理论。
第三章 流变论:文学经典与比较文学的解辖域化
一、德勒兹哲性诗学的“流变”论的思想内涵。
二、德勒兹“千高原”思想概念与文学经典的多元生成。
三、比较文学学科的“解辖域化”: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报告。
第四章 间性论:多元文化界面与世界文学观念
一、界说当代间性诗学理论:以德勒兹为中心。
二、文化间性与美学对话。
三、文本间性与诗学意义。
四、主体间性与游牧思维。
五、间性诗学视野:比较诗学与世界文学观。
第五章 生机论:德勒兹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德勒兹生机论的美学渊源。
二、“耻为人类”的题旨: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
三、生态哲学的千高原:生态学之辩与机器论。
四、地理哲学与大地艺术:《螺旋形防波堤》。
第六章 空间诗学:赛博空间与文艺美学的新视野
一、空间转向:从后现代空间到赛博空间。
二、媒介嬗变与数字“文艺复兴”。
三、文艺理论研究的“万维”前景。
第七章 媒介诗学:光滑空间与块茎思维
一、光滑空间与赛博空间:德勒兹的游牧美学。
二、块茎图式与树状模式:德勒兹数字媒介诗学的哲理内蕴。
三、赛博空间与数字艺术:德勒兹的媒介诗学。
第八章 褶子诗学:新巴洛克与游牧美学
一、认同与差异:全球化与德勒兹哲学。
二、巴洛克文化界面:德勒兹“褶子”诗学与游牧美学。
三、物理空间与赛博空间:新巴洛克美学。
第九章 从文化圈到帝国研究:德勒兹诗学与全球化视野
一、文化圈与文学史编纂。
二、文化中心主义的解辖域化。
三、德勒兹与“帝国全球的彩虹”。
第十章 规训与控制:赛博理论的文化阐释
一、西方后现代诗学视野:当代控制社会的若干理论图式。
二、从规训到控制:赛博理论的文化阐释。
三、日常生活的权力与抵抗:富士康“跳楼门”的文化阐释。
第十一章 德勒兹哲学视域中的东方审美文化
一、乔木与块茎:东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与意义。
二、高峰体验与千重平台:以日本美学为例。
三、无器官身体:东方美学的诗性空间。
四、多元文化时代德勒兹哲性诗学的跨语境意义。
第十二章 多元之美与文化博弈:杂语共生的当代文艺美学
一、多元之美:国际美学协会系列议题与德勒兹哲性诗学。
二、文化博弈:异质话语的可通约性与非通约性。
三、文化与诗学:杂语共生与东方理论话语的建构。
序 哲性诗学与文艺美学:德勒兹诗学特质与理论拓展
本编从哲学与诗学的关联域选择与阐发德勒兹哲性诗学的一些重要而富有特色的思想概念,侧重从差异论、生成论、流变论、间性论,以及生机论等维度进行跨越中西方语境的具体问题探讨,揭示德勒兹哲性诗学的特质,展示其理论的拓展与增殖。
在西方思想史上,德勒兹以“差异哲学家”名世,以“创制概念的大师”而著名,他认为哲学史实为问题史,思想史就是概念创造史,反之亦然。引申而言,恰如柏拉图的idea(理式)、笛卡尔的cogito(我思故我在)、莱布尼茨的monad(单子)等关键概念影响了西方思想文化面貌一样,中国哲思中的老庄之“道”、孔孟之“仁”等概念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中国诗学阴阳相济、经世致用等思想内涵和文化特质。在思维哲学意义上,德勒兹的差异哲学是其思想内核,它创造了一个迥异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新视域,衍化出一系列美学思想概念和诗学范畴,构筑了新的问题框架,刷新了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既有的机械论、形而上学、辩证法、二元对立、基要主义、本质主义、人本主义的范式,遭到了他们富有哲学力量的思想挑战。在诗学意义上,他们通过关于卡夫卡、普鲁斯特、马佐赫等文学批评的专著,以及关于美学、视觉文化、电影、音乐、空间、环境等丰富的论述,为比较文学、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理论、文化研究等学科领域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诗学取向:拆解、分离、异延、裂变、流动、生成……从而丰富了我们关于文学艺术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从跨语境视野审视德勒兹诗学,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思想文化中类似的资源和理论进行现代意识的反思。
第一章 差异论:德勒兹哲性诗学观念举隅
长期以来,主导西方思想史的哲学传统取向是同一性思维,而差异性则往往被忽视。在同一性与差异性关系的二元论模式中,差异性往往被视为从属于同一性。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文艺的地位偏低,其著名的“理式的床-木匠的床-文艺的床”思维模式,意指差异是从某种理式原本所分衍出来的摹本,因而得出文艺是“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着三层的结论。当然,西方哲学史上也不乏对差异进行探讨的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致力于对差异进行范畴的分类,力图将“诗学”与形而上学、伦理学等区分开来。黑格尔哲学臆想差异是一种具有历史目的论的宏大叙事,只能通过辩证的矛盾与综合而不断演绎,最终抵达体系的终点。莱布尼茨在无限的微小单子与独一无二的上帝的映照关系中提示差异,既是哲学,也是神学。尽管如此,德勒兹仍然在其哲学名著《差异与重复》(1968)英译本序中认为:这些西哲都未能抵达差异本身。
德勒兹是西方哲学史上充分尊重和倡导差异性的重要思想家,他对以同一性为基核的理论图式进行了思想过滤与反拨,从中将“差异”剥离下来。德勒兹的差异哲学强调的不是康德式的物自体,而是“差异本身”(Difference in itself)。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中具体细致地论述了在差异与重复的哲学基础上创造新的形象以表达新的思想的必要性。他在英译本序中说:这引导我们后来的一系列著作的思路,包括我与加塔利所倡导的“思想的植物模式:以块茎对峙树木,用块茎思维取代树状思维”。由于德勒兹坚持差异性与多元性是首要范畴,颠覆 ............

书籍插图:
书籍《德勒兹哲性诗学:跨语境理论意义》 - 插图1
书籍《德勒兹哲性诗学:跨语境理论意义》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德勒兹哲性诗学:跨语境理论意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