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撒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    3
第一章 初生的阵痛    8
撒旦之一    8
撒旦之二    14
撒旦之三    21
撒旦之四    28
第二章 撒旦的偶遇    34
撒旦之一    34
撒旦之三    41
撒旦之二    48
撒旦之四    58
第三章 他们的爱情    63
撒旦之一    63
撒旦之二    71
撒旦之四    77
撒旦之三    84
第四章 天使的苛责    91
撒旦之四    91
撒旦之二    97
撒旦之三    104
撒旦之一    111
第五章 命定的劫难    118
撒旦之一    118
撒旦之二    124
撒旦之三    131
撒旦之四    139
第六章 伦敦的桃色    146
撒旦之三    146
撒旦之一    153
撒旦之四    160
撒旦之二    167
第七章 魔鬼的婚礼    174
撒旦之四    174
撒旦之一    181
撒旦之二    187
撒旦之三    195
第八章 地狱的一季    202
撒旦之三    202
撒旦之一    209
撒旦之四    215
撒旦之二    222
 

 
小说的背后藏着精灵——《寂寞的撒旦》读后
王干
 
好久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你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被风架着,你不知道会飞翔到哪里去,你也不知道在哪里降落,苏东坡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大约便是这一境界。
这样的飞翔是危险的,这样的叙述自然也是冒险的。当然,这样的叙述更需要才华的支撑和发动。
沐童的小说靠什么发动?他为什么这样写小说?
是中国版的《北回归线》吗?
《寂寞的撒旦》讲述了两个非常规的爱情故事,一是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爱上自己老师的故事,一个是两个男孩之间的暧昧情感故事。说实在的,这两个故事并没有特别新鲜之处,很多的人讲述过类似的故事,很多类似的故事也被置放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里进行讲述,但沐童确实讲得不同凡响,他坦诚而质朴的叙述态度让小说呈现出一种“赤裸的真实”。
“赤裸的真实”是国外一家电视台知名的新闻栏目,这个新闻栏目为了表示自己的新闻绝对真实,杜绝了假象,让男女主持人在播出节目的过程中,去掉服饰的遮蔽,展现身体的真实。“赤裸的真实”作为一种新闻的商业操作,已经获得成功,其新闻的真实性的含金量似乎不太好论证。但“赤裸的真实”作为一种象征,倒是体现了人们对电视的某种需求。
《寂寞的撒旦》自然追求的不是新闻的真实,而是作家个人心目中人性的真实。为什么说是作家个人心目中人性的真实呢?因为每个作家心目中的人性理想和人性模式都不会是一样的,至少每个时代的作家的人性理想的模式也是不一致的。所以说抽象的人性并不存在这句话,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一真理。如果把《寂寞的撒旦》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进行比较,你就会发现,这一代作家和那一代作家的距离仿佛来自两个星球。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写的是爱的渴望和性的饥饿,而《寂寞的撒旦》则写的是爱的无聊和性的剩余。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张贤亮对人性的表达,是写20世纪60年代的知识分子因为政治的阉割造成了人性的阉割,而人性的阉割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伤害就是对性能力的剥夺,那个叫章永的人在女性的爱抚下,恢复了性的能力,恢复了男人的能力,也恢复了人的尊严。而在《寂寞的撒旦》中,两个年轻的男人,居然表现的是对异性恋的失望和逃避,甚至那个撒旦之三结婚以后也没有激发出对妻子的热情,在关键时候落荒而逃。
《寂寞的撒旦》里也写到了异性恋,但这个异性恋却是婚外恋,写老师和学生之间畸形的性爱生活。这中间没有多少我们在传统小说里看到的爱情过程,甚至也没有现在流行小说里的性的需求,她坦诚地说“我不喜欢做爱,尤其是和一个在高潮时叫喊其他女人名字的男人做爱,但是我确实迷恋他的形象。他的面孔和身材在我的心中是一个象征物。”“被他抱着的感觉很好。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经常可以靠在爸爸的怀里睡觉,即使把口水流到睡衣上也不会被责怪”。这里的异性是童年父亲形象的转化,这里的性爱是为了克服寂寞和孤独存在的。小说的题目叫“寂寞的撒旦”,小说中的男男女女确实因为童年、少年时代的不正常经历陷入某种孤寂,才去寻求某种能够弥合少年时代伤痕的情感慰藉。
而他们的童年正是张贤亮这样一代作家写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时段,张贤亮们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缠绕他们的痛苦和性苦闷在所谓“80后”那里只是化作“寂寞”,寂寞比起痛苦当然要显得轻松一些,但寂寞在文学的表达层面上其意义并不见得低于痛苦。
由此我想到了两个“80年代”,一个是像沐童这样的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一个就是我们文学史家津津乐道的80年代的文学,这样两个80年代或许正构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景观。80年代文学是关于理想的痛苦,是不能实现目标的痛苦,而“80后”则是没有理想的寂寞,没有目标的迷惘。从时间上考察,《寂寞的撒旦》里写的那些撒旦们恰恰正是章永的后代,或许章永要感叹“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在章永的眼中,《寂寞的撒旦》里的那些青年男女显然是跳蚤(作者把他们称为“撒旦”)。章永在痛苦的时候,看的是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而撒旦们寂寞时看的是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张贤亮们在80年代呼吁的启蒙、人道和自由到了撒旦们那里变得如此的轻飘如此的没有分量,生命到底是不能承受之重,还是不能承受之轻?
分析这么复杂的文化问题,不是我在这么短的文章里能够说清楚的,但比之一般人认为“80后”的轻和浅来,沐童的小说可以说有点“重”和“深”。这种“重”和“深”不是启蒙主义意义上的,而是作为文学写作层面上或文学准备意义上的。单是从《寂寞的撒旦》对叙述人称的成熟把握和调度,就见出沐童对西方小说叙事学的熟稔。网络时代的写作,开启了写作的极大自由度,也拓展了新的空间,但文学不是博客意义上的自由书写,文学有自身的传统和规则,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资源。沐童承传的是那样一路的文学思想,说近的有崔子恩、鲁羊那样的知识分子写作态度,说远的是钱钟书、纳博科夫、昆 ............

书籍插图:
书籍《寂寞的撒旦》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寂寞的撒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