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梦寄空山——唐诗背后的豪情与隐逸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作品简介
卷五 寄梦天涯醉铮鸣
豪情万丈是男儿
行至塞上始散心
美若塞上雪梨花
军旅里的浪漫
战场之外的冷静和悲悯
骑射的风采
踏着你的忧伤,跳吧
且把快意满弓刀
卷六 瘦马孤舟遣五湖
人生,是孤独的眺望
心中的空山胜景
一杯热酒暖肝肠
天地一沙鸥
独钓寒江
泛若不系之舟
即此悔读书
梦旅人
何处寻行迹
卷七 天语惊神暗星斗
靓丽的风景线
禅悟
纵使仙人又如何
生前身后,不想离开
鬼神相助
听,那些远去的钟声
在尘世出家
佛光里的松树
后记
好梦寄空山——唐诗背后的豪情与隐逸
远慕 著
出版社: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
©青苹果数据中心2015
本电子书由“上海华文创意”提供版权,青苹果数据中心制作,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时间:1992年8月13日
注册地址: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大道399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013号
电子邮箱:GA@egreenapple.com
网 址:www.egreenapple.com
青苹果数据中心为作者和相关机构提供数字出版服务。
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敬请指正,我们会及时更新版本。
作品简介
请略微停一下脚步,回首张望下唐朝诗人们的世界吧。你会感到一股暖流跋涉过人世千年的沧桑,抵达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汩汩流动的暖流,洗涤着你疲惫的容颜。那儿有一个声音传来,寻声而去,你会发现一处真正的桃花源。
在唐诗鉴赏美文集《笑看云起共潮生》中,作家远慕倾力梳理了唐诗中红玉髓一般的精华,进行了优美而细腻的赏析。在他笔下,唐诗背后的青史与赤心、侠骨与柔情、豪情与隐逸,都浪漫纯真,唯美多情。翻开这本书,唤回诗如雨下的唐朝,寻回那一处藏在中国人心底最敏感的风景。
卷五 寄梦天涯醉铮鸣
豪情万丈是男儿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在唐朝诗人们的血液中,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情愫始终奔流着。这是一种和边关塞北的旷远苍凉、衔枚行军的迅疾凌厉息息相关的独特豪迈。每当远在天涯尽头的战鼓轰鸣时,潜藏在诗人血液中的豪迈便跨越时空、生死,仿佛受到神力召唤似的瞬间沸腾,与万马相齐喑。生命的韵律和渴望与天地日月一同撼动,男儿纵马疆场的万丈豪情,与历史的尘埃一起飞扬。
能在大范围内激发这样的情愫,和唐朝独特的历史环境是分不开关系的。唐初年,帝国军队所向披靡。于内,破瓦岗定四海,于外,逐突厥灭高丽。战场上屡战屡胜,鲜有败绩。异族不敢入侵,疆土无比辽阔。贞观十七年,已经进入暮年的唐太宗,命阎立本在凌烟阁为二十四功臣画像。而在这二十四个功勋盖世的臣子里,有十五人是纵横沙场的武将。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当时唐人的眼界、胸襟。驰骋马背,扬鞭四海,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生活,成了不少热血男儿的殷切向往。杨炯的《从军行》,就颇能代表这种时代愿望。
“烽火照西京”,杨炯可谓惜字如金。这五个字中,仅用一个动词“照”字连接“烽火、西京”两个意象,就勾勒出一个画面壮阔的军事图景。即使是在冷兵器时代,军情谍报对战局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因通讯工具的简陋,往往士兵快马加鞭依旧传递不及。于是烽火报军情应运而生。烽火的使用,讲究地理、气象、时机,是一种把战争放置在天地之间,借天地之力断人间纷争的战争艺术,体现着古人对战争哲学的理解深度。所以,“烽火”一词,是战争的最佳代名词,远胜连篇累牍的描述战争场景。
当战争爆发后,人们的选择大致会有两种,一是躲避战火,远离前线,寄希望于正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二来挺身而出,手擒长枪,期图斩敌人于马下。杨炯的选择是后者,“心中自不平”,诗人听到战鼓轰鸣,热血早已沸腾,是无法按捺住自己的性情的。
南朝范晔曾在《后汉书·班超传》里记载,“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班超尚可在太平无事时投笔从戎,何况诗人身处“烽火照西京”的危机时刻?
激情澎湃的杨炯随即展开了美妙的联想。“牙璋辞凤阙”是写远征的军队、军威。牙璋,本是一种兵器,后来演变成为帝王调遣军队的符信。重大军情、人事更迭,皆需凸凹两块牙璋相符后,才能执行。这里,杨炯用牙璋代指军队,凤阙代指皇城。这句诗整饬的对仗,也暗示了远征的军队军威齐整。随后,诗人想象部队千里奔袭,星月兼程,弹指一挥间,竟然就“铁骑绕龙城。”了。
诗歌行文至此,人们仿佛听到了万马齐喑;看到了冲车云梯前赴后继。杨炯若是荡开笔墨,细细描绘响彻塞外夜空的刀剑争鸣之声,或是工笔刻画敌方尸首漫山遍野,血流成河,以映衬我方军威浩荡,也是顺水推舟,情理之中的事。
不过,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显然更善于别出机杼,使诗文跌宕起伏。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这几乎是完全避开战争实况的写法,从战争的环境,以及战争中的代表物入手,杨炯着实辟开了一道属于自己的幽径。
塞北的天气变幻莫测,不一会,就大雪飞舞,天昏地暗。青天白日里,仿佛日近黄昏,军旗上的图腾都无法看清,而三军将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和敌人搏命厮杀,浴血奋战。狂风呼号,充塞天宇,人们连站立都很困难,更何况身披铠甲,手拿兵刃?正在这个时候,雄壮、急促、紧密的鼓点,穿过风的帷帐响彻耳边。给疲惫的人们再次注满了无穷的力量……
这样的画面,震撼、决然、一往无前。
这样的幻想,激越、豪迈、气壮河山。
这样的诗文,刚健、轩昂、整肃雄浑。
若是这些全由一人引出,那么,当这个人拍案而起,发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声音时。我们是可以相信他的真情的。
行至塞上始散心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中国古代长城以北的辽阔疆域,是游牧民族的天堂。骑在马背上的众多少数民族,赶着如同星云般密布的羊群,唱着嘹亮清扬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好梦寄空山——唐诗背后的豪情与隐逸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