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与西伯利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夏与西伯利亚
倪湛舸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娑婆世界
废物之神
雪地里的橙
孩子们都去了哪儿?
嘻哈浮沉:贫民窟、名利场与亚文化研究
为了忘却的嘲讽
纠正谁的错
更远与更近
第二辑 有情众生
成长小说的美学政治:从席勒的头骨到《伯恩的身份》
有情众生:现代小说中的人与动物
想象他人的生活:当代小说的伦理困境与使命
与列侬一起想象:当代无神论小说批评
创世情结:科幻小说的尴尬与野心
《三体》的光荣败仗
第三辑 乘魔毯飞行
俄罗斯小说在英国:伽内特、伍尔夫与“俄罗斯灵魂”
迷宫深处:二十世纪小说中的克里特神话
堂(娜)·吉诃德:西班牙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男女与家国
布鲁诺归来:火刑柱与异端书
倾城之恋:小说家笔下的亚历山大与开罗
印度之旅:当西方小说遭遇东方想象
印度列王纪
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
附录
“文学”之封神演义
鲁迅致江绍原信
自序
这些年涌现出不少外国作家作品相关的阅读笔记,而且都很好看,但就读者而言,外国文学的研究著作却相对陌生。这个集子里收录的文章也许并不怎么好看,唯一的好处是比较特别,因为或多或少都在介绍国外的文学研究现状,比如问题意识、学术专著、理论动态等等。当然,对作家作品的赏析甚至非常自我的感慨也是少不了的。
这些文章曾散见于《小说界》《书城》《上海文化》《文景》和《南方都市报》等刊物,现结集为《夏与西伯利亚》,这原本是我某首诗的标题,挪用给这部真的不怎么好看的文集,算是强求一丝美感,借用辽阔时空的更替和交错来凸显这些文章的驳杂斑斓,也期待读者能够在读完这本不太闲的闲书之后有心探究大千世界的精微悠远,那我也就完成了抛砖引玉的使命。
第一辑
娑婆世界
废物之神
《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
)是去年秋天的电影,石黑一雄原著,马克·罗曼尼克(Mark Romanek)导演,我却直到不久前才看到,那还是在长途飞行途中,前排座椅背面的小电视上。因为在手提电脑里存了要给某期刊评审的稿件,而文章的主题恰好是小说《别让我走》,于是就戴上耳机,把电影看完,又读了一遍别人的评论,忽然觉得自己也有话说,就开始写这篇短文。
电影版《别让我走》颇为赏心悦目:人物青春,服饰淡雅,画面考究;故事却颇为惨淡,这自然源自石黑一雄的原著。通常的科幻故事都有明确的“危机—解决”主线,过程也大多紧张刺激,《别让我走》虽然有着克隆人主题,却更像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毕竟,少男少女的三角恋爱时刻发生在我们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由成长到死亡的时光流逝更是谁都不能逃脱。然而,与一般意义上的成长和爱情故事不同,《别让我走》的少男少女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他们为克隆技术所创造,自出生起就被精心豢养,生活在看似世外桃源的寄宿学校里,却注定要捐献出健康的器官,直到生命凋零。他们曾经浑然不知主宰自己命运的“上帝”正是那些想要征服自然、掌控命运的人类,即使被告知克隆的身份和器官捐献的使命,他们仍然误以为自己就是人类成员,仍然义无反顾地去爱,去贪恋生命,去承受“爱别离、求不得”的痛苦。如此看来,我们这些人类,倒是可以被理解成“上帝”玩弄于掌心的克隆。
《别让我走》的篇名来自于陪伴着故事中克隆少女成长的流行歌曲。一边哼唱着“别让我走”,一边目睹朋友爱人渐渐地失去器官乃至生命,而自己也终将发挥着“治病救人”的功用直到无用,克隆人究竟在向谁呼告哀求“别让我走”?与此直接相关的正是我读到的那篇评论所提出的问题:当人类僭越上帝,执掌了创造和毁灭生命的权柄,上帝又能有什么用?
小说/电影中有这样一处情节:克隆少女露丝在朋友们的陪伴下去小镇上寻找自己的“原本”,却发现在旅行社工作的陌生女郎只不过与自己容貌略有相似而已;露丝大失所望,对朋友们哭着说:“我们本来就是照着渣滓做的,所以才能被轻易抛弃,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我们的位置。”当克隆孩子们在寄宿学校里得知自己的宿命时,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真正的“觉醒”发生在那次远足。怀着“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克隆孩子们怯生生地闯入了世界,他们趴在窗前好奇而羡慕地张望旅行社里工作的人类,却最终意识到这个美好的人类世界并不属于他们。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早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里就曾出现过怪物透过玻璃窗窥探普通人家的情节。无论《别让我走》中的孩子们如何地青春逼人、美丽精致,他们却不过是肮脏丑陋的弗兰肯斯坦的升级版本,是源自渣滓、归于废物的“医疗用品”。正因为如此,曾经视察寄宿学校的慈善家贵太太才会在见到克隆孩子们时流露出“见到可怕蜘蛛却又不敢有所表露”的僵硬表情。电影中,演员生动地表演出了这种刹那间的尴尬相,然而,电影却终究失掉了小说里隐藏在比喻中的“怪物”意象。电影的唯美影像很好地表现了克隆孩子的纯真美丽,也因此而更富有“把美好的东西毁灭掉”的悲剧意味;然而,《别让我走》的小说文本却通过比喻和互文在美好形象的核心藏着弗兰肯斯坦的阴影,这是电影所未能成功再现的。
与原著小说相比,电影的视觉图像虽然有所失,却也不能说完全无所得。例子之一就是克隆少年汤米的画作。小说中,汤米从小就喜欢画画,用笔在白纸上创造出并不存在的生物是他的僭越游戏。无论文字的描绘如何生动形象,在电影屏幕上亲眼看到汤米画作的冲击力是不可替代的,正是在这种冲击的提醒下,我意识到:所谓的“创造”,在人类科技和上帝的竞争之外,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艺术。我所读到的评论文章深入探讨了何为“创造”,即,当人类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了原本为上帝所独有的创造能力时,我们该如何理解上帝的创世以及创世的上帝。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当人类步入早期现代社会时,世界被视为精密仪器,每个零件都各司其职,而上帝则有幸被比拟成钟表匠,其设计无懈可击,哪怕世间的缺陷和灾难都最终有其长远的功用。现代理性的疆域虽然时常受到各种质疑和冲击,但科技层面的跃进(以克隆为代表)是碾碎螳臂的车轮,更勿论现代社会越来越完善的种种控制机制(寄宿学校甚至学校外的世界何尝不是反乌托邦小说里极权社会的缩影)。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们不该回头去反思一下那个创世只是为了让事物各逞其用、 ............

书籍插图:
书籍《夏与西伯利亚》 - 插图1
书籍《夏与西伯利亚》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夏与西伯利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