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金以林◎著
排版:阿獴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本:720×1280/768×1024
印数:电子书册,不限量。
声明: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如对本书产生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
任何对本书籍的修改、加工、传播、收费,请自负法律后果。
阿獴读书·阅读经典
从1931年2月28日夜胡汉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蒋介石被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是蒋介石确立“党国最高领袖”地位过程中,颇为关键的一年零一天……
绪论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了22年。它同此前控制中央政权17年的北洋政府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在组织形态方面,国民党始终强调的是“以党治国”。但党的成员又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从1928年底东北易帜起,国民党宣称实现全国统一。其实,谁都知道这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在它内部始终是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并多次发展到大规模的分裂和武装冲突,成为民国政治史中惹人注目的突出现象。
对这种现象,以往学界通常把它归结为“新军阀混战”。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当时中国政治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蒋介石始终视军队如生命,离开对军事的控制,便没有他22年的统治可言。但仅仅如此理解,会导致研究者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各派军事势力的角斗上,而忽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为什么说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是更深层次的矛盾?原因在于:这个政权的统治始终是在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国民党旗号下进行的。由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他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和民生幸福(虽然没有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道路)
,他在中国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成为一面旗帜。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孙中山被尊为“国父”,上至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下至全国的中小学校,每星期都要举行“总理纪念周”,诵读“总理遗嘱”。国民党统治的绝大多数时间被称为“训政”时期。由谁来主导“训政”?标榜的也是由国民党负责实施,以实现“总理遗教”。即便各派政治势力角斗时,如果得不到党内高层的支持,也只会被看作地方割据势力,无法形成大的局面。
国民党这个团体,成员本来十分复杂,有着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利益冲突。孙中山在世的时候,凭借他的巨大威望和个人魅力,还能笼罩和控制全局。国民党一大代表黄季陆回忆道:原本不赞成在大会宣言中写明反对帝国主义的具体要求(如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等)
,但“当听到总理把本案提出表决时所说‘赞成者请举手’时,我的手不知是受了何等大的一种力量的支配,很自然的、自动的、轻轻的、高高的举起来,衷心的表示赞同,表示折服”。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总章》中明确规定:“本党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党员须服从总理之指导,以努力于主义之实行。”“总理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有最后决定之权。”
中国有句老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谁能代表国民党的正统,谁被看作孙中山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对其能否“名正言顺”地拥有最高领袖的地位、建立起稳定的统治至为重要。然而孙中山生前并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他一去世,即在党内留下一个别人难以填补的真空,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围绕领袖权的继承问题,各派政治势力反反复复经过多次冲突,始终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在国民党内,资格最老、同孙中山关系最深的是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三人。廖仲恺在孙中山去世后不到半年就被暗杀。胡、汪两人地位相当:胡汉民在孙中山北上后代理大元帅职务,汪精卫是首任广东国民政府主席。“西山会议派”中虽也有一些国民党元老,而且人数不少,但他们的地位和影响远不足以同胡、汪相比。至于蒋介石,在党内只能说是“后进”,而且长期没有处在高层地位。国民党一大时,他连代表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进入党的核心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以后,他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起家,由于掌握了这支“党军”,在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军的行动中表现突出,才逐步引起党内高层的注意。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誓师北伐时,蒋介石当上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那时,他不满39岁,在国民党内还没有成为足以服众的“最高领袖”。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大背景下展开的。不能忽视这种演变一直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蒋介石靠黄埔军校起家,但仅靠“军权”而无“党权”,是很难在“以党治国”体制下建立起稳固的统治。正如李剑农在1930年出版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一书中写道:国民党的改组“可说是中国政治新局面的开始。因为此后政治上所争的,将由‘法’的问题变为‘党’的问题了;从前是‘约法’无上,此后将为‘党权’无上;从前谈‘法理’,此后将谈‘党纪’;从前谈‘护法’,此后将谈‘护党’;从前争‘法统’,此后将争‘党统’了”。
这正是国民党不同于北洋军阀统治的一大特点。尽管蒋介石身上仍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观念,始终抓住军权牢牢不放,但他又不能忽视国民党内根深蒂固的“党统”观念。
陈独秀曾有一段名言:“凡是一个集团,对外走向统一,同时对内即走向分裂,倒是对外竞争,往往加紧了内部的团结,这是一个公例。”
对中国国民党来说,它的高层派系矛盾的起伏,几乎都反映了这种“公例”。虽然党内的正式分裂始自孙中山去世,源于继承权之争,但并没有形成流血冲突。而当国民党由“革命策源地”广东一省走向全国,成为国家执政党的同时,它的内部分裂即演变成巨大的武装冲突,特别是以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三人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常常是一派以在野的地位,公开领导其他派系反对当权派。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汪精卫、胡汉民在党内的地位最高,但后起的蒋介石倚仗对军事力量的控制,又利用汪、胡二人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联合一方打击另一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强权统治。在此期间,三人的分合关系,经常保持着二对一这样一个有趣的局面,而且大都以蒋为中心,二对一者始终取得优势。蒋的地位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而汪、胡二人则分别以党内元老的地位辅佐蒋氏对抗另一方。
按照陈独秀所言的“公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