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3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文章
丝路使者
为什么是丝绸?
张骞:一双脚改变世界
嚣张汉使们的铁血西域
法显:西天取经第一人
唐僧玄奘 玩命驴友 伟大海归
杜环:第一个踏足非洲的中国人
粟特胡商 东方的犹太人
斯坦因:开启潘多拉魔盒的发现者
斯文·赫定和“丝绸之路复兴”
尔冬强:镜头穿越丝绸之路
话题
越南弃办折射亚运困境 大赛很烧钱 承办须谨慎
专题
巴黎不相信眼泪 他们的法兰西留学岁月
尚武
雇佣军:没有信仰的武士
旅行
史密森学会 美国的收藏梦
唯物
罗中立:画农民是我一生的愿望
诗心文胆韩天衡
视听
纳瓦霍密码 答案在风中飘
读书
政治的核心问题
汉军对匈奴战略反击
大清也有潜水艇
土匪和村霸抬高房价
斗牛士手中那一抹醉人的红
丝路使者
  北京时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对本届会议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进行了表决,最终该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47处。
为什么是丝绸?
  中国文明和西亚、欧洲、非洲的交流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车子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前的西亚和欧洲,经历漫长的发展和传播,至迟在公元前13世纪出现在商朝,不过传入的通路应该是草原。中原和西域之间建立的联系也不迟于此时,商王武丁的嫔妃妇好墓中就出土了产自和田的籽玉。但这条古老的通路一直缺乏一个统一、概括的名称,直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名著《中国》之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一名词。
  概念的提出
  1868年至1872年间,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学调查,采集了大量的地质学标本。回国之后,李希霍芬在大学任教,并整理中国的考察资料。自1877年始,他撰写出版了论著《中国:我的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5卷论著,2卷地图)。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论述了中国与中亚、印度等国家地区的古代交通贸易路线。同时,他还注意到丝绸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交往的重要价值,在历史上希腊、罗马有关中国的词汇Seres,Serica等,都来源于丝绸一词。因此他创造了词汇“丝绸之路”。他将“丝绸之路”定义为“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连接中国与河中(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中国和印度之间丝绸贸易的通道。他根据《史记》记载,把这一道路开通的时间定为张骞通西域之后,公元前114年正是张骞第二次出使归来的年份。
  在李希霍芬之后,德国地理学家、汉学家赫尔曼根据史籍记载的丝绸在罗马帝国的情况,对“丝绸之路”的概念进行扩充,认为这一道路应该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帝国的边境地区叙利亚。他们二人的观点构成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定义: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古代中国与印度,中国与罗马之间的交通道路。随着中亚和中国西北的考古学发现,学者们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出现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瓷器之路)、玉石之路等等提法。
  但是,用丝绸作为这一通路的标志还是再经典不过,在古典时代,中国对旧大陆文明的影响最大的东西莫过于丝绸。
  丝路的贯通
  中国毫无疑问是丝绸唯一的原创国,对人类文明的这一贡献为世界所公认。按照古史的说法,丝绸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发明的。从考古资料上来看,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过一个“半割”的蚕茧,属于仰韶文化遗存。蚕丝不易保存,所以目前最早的实物标本是1959年出土于浙江吴兴钱山漾的丝带、丝线和一块丝质的绢片,距今大约4700年左右。商代青铜礼器下葬时经常包裹着丝绸,出土时带有丝绸痕迹,周原西周古墓发现过工艺精美的玉蚕。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帛等字,与丝有关的字超过100个,《说文解字》收录丝旁字达267个,这些字多跟工艺和产品相关,说明当时中国的丝织产业工艺复杂、产品线丰富,仅绢就有纨、缟、绡、纺、纱、缣等种类。
  中国丝绸西传的时间,至今未有定论。有学者说公元前5世纪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命运女神等雕像身上穿着透明的丝质长袍,不过没有什么坚实的证据。从新疆、南西伯利亚、克里米亚半岛考古发现来看,丝绸大概是在战国中期开始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走的还是欧亚之间的草原之路,游牧于黑海、里海、咸海一带的斯基泰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无疑是欧亚草原之路的开拓者。此时,货真价实的“丝绸之路”已经存在,只不过处在自发的、民间的、无组织的状态,一直没有繁荣和畅通,常常因为一些民族和国家的战争和纠纷而时断时续、飘忽不定,也缺乏食宿与安全保障。当欧亚大陆上出现幅员辽阔的统一帝国,丝绸之路才有可能向正规化、常态化发展。
  第一个为丝绸之路开通做出贡献的大帝国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也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大流士一世的时代(前522年—前486年),帝国领土东至印度河,北到中亚,西到爱琴海,还有埃及。帝国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商道,还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驿站制度。御道从爱琴海东岸的以弗所直通国都苏撒,每隔25公里设置驿站,全长2000多公里,可以让波斯帝王吃到从爱琴海捕捞的鲜鱼。帝国东部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是沿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米底之路,进而经巴克特里亚抵达印度。所以说从东地中海到兴都库什山此时已经贯通,丝绸之路西段初具雏形。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为马其顿国王。两年后亚历山大的军队开始向东开进,侵入小亚细亚、叙利亚,南下埃及,再向东进入两河流域,灭亡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直抵锡尔河和阿姆河下游,最终达到印度河以西。亚历山大的帝国比波斯帝国还要大上一圈,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马其顿铁蹄之下。虽然由于亚历山大的突然去世,帝国昙花一现,迅速被几个部将所瓜分,但希腊文化还是影响或主宰整个东地中海和西亚、中亚的文明世界,这些地方有的从游牧民族迅速城市化,有的模仿希腊钱币、雕塑希腊神像、上演希腊戏剧,处处追求“希腊范儿”,这股“全球化”进程,让丝绸之路西部,完全连成一片。
  在亚历山大 ............

书籍插图:
书籍《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3期》 - 插图1
书籍《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3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国家人文历史半月刊2014年13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