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民族的形成与变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
四海之内——民族的形成与变迁
作者:
高永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月
ISBN:
9787214174048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编委会名单
总序
绪言
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民族
三皇五帝的远古洪荒时代
洪水横流中诞生的夏人
吞鸟卵而孕育的商
周代的“夷夏有别”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从华夏族到汉族的形成
号称“天之骄子”的匈奴
西域各族与汉、匈奴的关系
东北诸族的发展
羌、氐、百越与西南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古代民族
以山为号的鲜卑族
居于羯室的民族
高山河谷中的氐族
编发左衽的柔然
坐在高车上的民族
南方诸族的变迁
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民族
以狼为图腾的突厥族
马背民族吐谷浑
助唐平叛的回纥
东北诸族的变迁
南方和西南诸族
青藏高原上崛起的吐蕃
五代宋辽金时期的中国古代民族
松漠之间的契丹族
兴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族
以大沙丘为祖居地的沙陀
建立“东方金字塔”的党项族
西迁后的回鹘
南方诸族的变迁
元代的中国古代民族
草原上弯弓射雕的蒙古族
元时回回遍天下
畏兀儿人的变迁
宣政院统辖下的吐蕃
南方诸族的变迁
明代的中国古代民族
明代蒙古诸部的发展
回族的形成和发展
畏兀儿的变迁
藏族的变迁
南方诸族的发展
清代的中国古代民族
女真统一和满族形成
清代的蒙古族诸部
新疆诸族的变迁
清代藏族的变迁
清代回民起义
南方诸族的发展
编委会名单
顾问
饶宗颐
叶嘉莹
主编
陈洪(南开大学教授)
徐兴无(南京大学教授)
编委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司冰琳(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白长虹(南开大学教授)孙中堂(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
闫广芬(天津大学教授)张伯伟(南京大学教授)
张峰屹(南开大学教授)李建珊(南开大学教授)
李翔海(北京大学教授)杨英杰(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陈引驰(复旦大学教授)陈致(香港浸会大学教授)
陈洪(南开大学教授)周德丰(南开大学教授)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侯杰(南开大学教授)
俞士玲(南京大学教授)赵益(南京大学教授)
徐兴无(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南京大学教授)
陶慕宁(南开大学教授)高永久(兰州大学教授)
黄德宽(安徽大学教授)程章灿(南京大学教授)
解玉峰(南京大学教授)
总序
陈洪 徐兴无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文化”两个字是挂在嘴边上的词语,可是真要让我们说清楚文化是什么,可能就会含糊其词、吞吞吐吐了。这不怪我们,据说学术界也有160多种关于文化的定义。定义多,不意味着人们的思想混乱,而是文化的内涵太丰富,一言难尽。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中给出了一个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其实,所谓“文化”,是相对于所谓“自然”而言的,在中国古代的观念里,自然属于“天”,文化属于“人”,只要是人类的活动及其成果,都可以归结为文化。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这种自然欲望的驱动下,人类的活动与创造不外乎两类:生产与生殖;目标只有两个:生存与发展。但是人的生殖与生产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物种延续与食物摄取,人类生产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不再靠天吃饭,人不仅传递、交换基因和大自然赋予的本能,还传承、交流文化知识、智慧、情感与信仰,于是人种的繁殖与延续也成了文化的延续。
所以,文化根源于人类的创造能力,文化使人类摆脱了自然,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让自己如鱼得水一样地生活于其中,每一个生长在人群中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并且凭借我们的文化与自然界进行交换,利用自然、改变自然。
由于文化存在于永不停息的人类活动之中,所以人类的文化是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特质、不同的形式。因为有这些差异,有的文化衰落了甚至消失了,有的文化自我更新了,人们甚至认为:“文化”这个术语与其说是名词,不如说是动词。本世纪初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文化报告》中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文化再也不是以前人们所认为的是个静止不变的、封闭的、固定的集装箱。文化实际上变成了通过媒体和国际因特网在全球进行交流的跨越分界的创造。我们现在必须把文化看作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产品”。
知道文化是什么之后,还要了解一下文化观,也就是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与态度。文化观首先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我们的文化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共同体中的人们的看法异彩纷呈,但自古以来,人类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文化不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创造的。
有的认为是神赐予的,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后裔普罗米修斯不仅造了人,而且教会人类认识天文地理、制造舟车、掌握文字,还给人类盗来了文明的火种。代表希伯来文化的《旧约》中,上帝用了一个星期创造世界,在第六天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并教会人们获得食物的方法,赋予人类管理世界的文化使命。
有的认为是圣人创造的,这方面,中国古代文化堪称代表:火是燧人氏发现的,八卦是伏羲画的,舟车是黄帝造的,文字是仓颉造的……不过圣人创造文化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受到天地万物和自我身体的启示,中国古老的《易经》里说古代圣人造物的方法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经》最早给出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的定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指文采、纹理,引申为文饰与秩序。因为有刚、柔两种力量的交会作用,宇宙摆脱了混沌无序,于是有了天文。天文焕发出的光明被人类效法取用,于是摆脱了野蛮,有了人文。圣人通过观察天文,预知自然的变化;通过观察人文,教化人类社会。《易经》还告诉我们:“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宇宙自然中存在、运行着“道”,其中包含着阴阳两种动力,它们就像男人和女人生育子女一样不断化生着万事万物,赋予事物种种 ............

书籍插图:
书籍《四海之内――民族的形成与变迁》 - 插图1
书籍《四海之内――民族的形成与变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四海之内――民族的形成与变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