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依稀_古代商贸通道与交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古道依稀:古代商贸通道与交通
作者:牛月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14323672
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商贸纽带——陆上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业兴起发展
丝绸之路显现的雏形
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班超正式打通丝绸之路
唐宋丝绸之路二度繁荣
宋代丝绸之路继续拓展
元代丝绸之路走向衰落
文明桥梁——海上丝绸之路
商代箕子开辟海上丝路
三国孙权拓展海上丝路
唐宋海上丝路继续发展
元代海上丝路逐步完善
明代海上丝路达到极盛
清代海上丝路逐渐没落
汉藏通途——西部茶马古道
隋唐首先开辟茶马古道
明清茶马古道继续发展
茶马古道富有文化内涵
茶马古道的繁荣和发展
序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
肖东炎
2014年4月18日
商贸纽带——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在我国史前文明时期就已经产生,可谓历史悠久。丝绸一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直至今天,丝绸仍然是最美丽、最环保的衣料之一。我们的祖先以丝绸为纽带,开启了对外开放之路,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辟,打开了我国和西方交流的大门,我国灿烂文明的光芒照亮着西方友好的邻邦,西方的文明成果也被我国广泛吸收。因此,丝绸之路就如一条闪闪发光的红丝带,永远飘扬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天空。
古代丝绸业兴起发展
丝绸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发明之一,它与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一样,都产生过世界性的影响,但是它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程度以及流传之久远,却又为四大发明所不及。
在我国文明史的第一页,既有蚕、丝,又有练、染,而在我国史前传说中,早就有了黄帝妻子发明养蚕的故事。
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有一次,嫘祖在野桑林里喝水,树上有野蚕茧落下掉入了水碗,她用树枝挑捞时挂出了蚕丝,而且连绵不断,越抽越长。嫘祖受至启发,就用它来纺线织衣,并开始驯育野蚕。
另外有传说,黄帝打败了蚩尤后,“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黄帝命人将丝织成了绢,以绢缝衣,穿着异常舒服。黄帝之妻嫘祖便去寻找能吐丝的蚕种,采桑饲蚕。采桑养蚕与制丝织绸,便成了我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基本劳作手段。
古人丝绸绣花服饰
嫘祖被后世祀为先蚕,黄帝为织丝的机神。历朝历代都有王后嫔妃祭先蚕的仪式。
在江苏苏州盛泽镇,有一座建于1827年的先蚕祠,是仅存的一座祭祀蚕桑文化的祠庙。这也说明,至少在清代晚期,我国都还仍然有祭祀先蚕祠的遗风。
另外,在我国的很多养蚕区,也都能看到一些跟先蚕祠近似的蚕神庙,也供奉着“先蚕”嫘祖。比如在苏州的祥符寺巷有一座嫘祖庙,是苏州丝织业祭奠祖师轩辕黄帝的地方。
甲骨文 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镌刻的文字,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 ............

书籍插图:
书籍《古道依稀_古代商贸通道与交通》 - 插图1
书籍《古道依稀_古代商贸通道与交通》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古道依稀_古代商贸通道与交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