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博雅教育
Liberal Arts Education
杨福家 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前言
我在1990年前主要从事物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任复旦大学校长,由此开始走上教育管理之路。
从21世纪的第一天起,我担任了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Chancellor)
(1)

,2001年2月见到英国女王,那是我第三次来到英国,但已去过美国60余次。很自然地,我就不断比较英美教育的异同。第一感觉是两者相差巨大。美国教育是从英国引过来的:英国人坐五月花船来到新大陆,首先做3件事:办学校,造教堂,建邮局。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由此而生。然而,美国的高等教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用6+2+2模式取代英国的7+3模式。英国认为中学7年通识教育够了,一进大学就是专业教育,专业分得比我国采用的苏联模式还要细。但美国很多研究型大学认为7年通识教育还不够,就用6+2+2进行通识教育,6年中学通识教育,进大学前2年不分专业,后2年也很淡化。即从中学到大学都是通识教育,真正的专业教育是大学本科毕业以后的事。例如,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在本科教育4年后才进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11个专业学院。这样看来,英美差别巨大。但是,不久后我认识到,所谓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实际上应该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Liberal Arts Education有多种译法,有的称为通识教育,有的称为素质教育、自由教育,也有把实行博雅教育的学校称为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的,但“博雅”的翻译更体现出其内涵与文笔的优美。“博”为广博的知识,“雅”为优秀的个人素养。
美国的一批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以及哈佛、耶鲁等一批世界顶级的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都实行博雅教育,它们是美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本科院校。而美国的精英,譬如,中美建交后的所有的美国总统无一例外地都出于这样的本科院校。
那么英国呢?其实,在我理解到博雅教育的要素后,英美的差异并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那么巨大。
博雅教育有五个要素:
(1)博:文理融合,学科交叉,在广博的基础上求深度;
(2)雅: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3)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4)鼓励质疑,“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并在以小班课为主的第一课堂得到充分体现;
(5)非常丰富的第二课堂:为数众多的学生社团、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在学习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上述前两个是目的,后三个是措施。对于后四个,英国的大学做得相当好。
第一章我们向读者介绍博雅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两部分:博雅教育在西方;博雅教育在中国。
Liberal Arts的拉丁文为Artes Liberales,博雅教育这一提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到了古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博雅教育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19世纪出现了《1828耶鲁报告》,这是博雅教育的第一部历史文献。接下来是1873年出版的纽曼的《大学的理念》,它是关于高等教育的经典著作,它倡导大学教育要实行博雅教育。
从1919年开始,哥伦比亚大学提出“核心课程”,这些课程贯穿本科学习的前两年,形成了“哥大模式”。
在哈佛校长科南特任期内,于1945年出版了著名的“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是博雅教育的历史上又一部经典之作。
在我国儒家经典中,对于教育目的之论述与博雅教育有十分相似的表述。
《论语》的《为政》篇中,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子曰:‘君子不器’。”《大学》开篇第一句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雅教育强调“做人第一,修业第二”,这一表述在儒家经典,甚至是蒙学发蒙读物中随处可见。
唐朝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而受业——传授知识则是第二位的。
另一经典蒙学教育读物《三字经》,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
我们在第二到第六章分别叙述博雅教育的5个要素。
第二章阐述科学与文史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此说明“博”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但不仅如此,它还说明了“雅”的重要性。我们用杨振宁和莫言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对话作为注解予以说明,例如,莫言说“文以载道”。虽然本章还没有谈“雅”,但已经把“雅”带进来了。可见“博”与“雅”密不可分!在本章文后有3个附录:哈佛大学新通识教育大纲;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核心课程;还附上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在最近讲话中的一段,谈他在耶鲁念大学的体会。
第三章讲“雅”:做人第一,修业第二。世界一流大学都把“做人”放在培养人的首位。
第四章讲育人是大学的根本,大学应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具体说明“怎么做人”,以及依此采取的措施。
第五章的重点是介绍《雅典学派》,并以《哥本哈根精神》把它进一步具体化。还以“孔融让梨我不让”的故事来说明,中外在质疑的观念方面有巨大的差异。由此可见,以讨论为主的小班课非常重要。但上小班课比起上大课,在某种意义上更困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育人放在首位时,才有可能做好。这是培育杰出人才的关键措施之一。美国有些中学甚至颠覆了传统,晚上听网络课(包括老师通过网络讲课),白天小班讨论,质疑,做作业
(2)


第六章介绍第二课堂。我过去只认识到,在第一课堂上,教授上好大课的重要性;后来认识到,以讨论为主的小班课更为重要;再后来,才认识到,第二课堂是实行博雅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在这一章里,以复旦大学为例,向读者展示,在今天的一流学府中,第二课堂是如此丰富多彩,优秀学子从此跨出校门。
第七章是一篇发言稿,是在教育部组织的座谈会上,谈学习《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的体会。在这本近600页的专著中,对博雅教育的5个方面都有深刻阐述。
在第八章,先向读者介绍美国的博雅学院概况,然后重点介绍4所优秀的博雅学 ............

书籍插图:
书籍《博雅教育》 - 插图1
书籍《博雅教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博雅教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