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图问题(本文系1963—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epub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7.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关于构图问题
潘天寿 著
浙版数媒
版权信息
关于构图问题

潘天寿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7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DNA-BN:TCFP-N00011218-20170921
制作:关春丽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7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
纸质版编目数据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10
ISBN:9787534045707
目 录
序言
总论
开合
虚实与疏密
潘天寿(1897—1971)
序言
潘天寿曾言:“学习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是师徒传授加自学。”在古代,老师通过长期的耳提面命、当面示范,将中国画的知识和修为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弟子。近代西方教育体系传入中国后,师徒相授的传统中国画教育方式也随即面临如何适应近代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1924年开始,潘天寿在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技法与中国美术史课程,这是中国较早开设国画专业的新式美术学校。在新式课堂上,知识是集中传授的,有较严格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需要体系化并渐进式地传授给学生,并辅以专业的教材。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潘天寿极为重视中国画理论研究和中国画教学研究,他试图将传统师徒传授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部分转化为可供集中传授的知识系统。他所撰写的《中国绘画史》、《治印谈丛》、《中国书法史》(已佚)、《关于构图问题》、《毛笔的常识》、《中国画题款研究》等著述,既是当时颇受欢迎的教材,也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的学术财富。
《关于构图问题》是他1963—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讲课记录稿。“构图”,顾恺之称为“置陈布势”。谢赫《古画品录》中称为“经营位置”,张彦远认为这是“画之总要”。画家往往运用开合、藏露、繁简、疏密等对立统一法则,惨淡经营,临见妙裁,立画之气象,达画之奇变。
中国画发展到明清,越来越重视笔情墨趣,但在画面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却显得千篇一律、陈陈相因,潘天寿对此是有清醒认识的。他认为明清文人画衰落的原因就在于“格制”的缺失。文人画末流斤斤于笔墨局部,而不懂得要用高超的画理画法表达格调和意境。所以潘天寿用自己的创作对此进行反拨,他融会南北宗,对笔墨和构图的锤炼尤多,将宾主、奇正、动静、虚实、疏密、繁简等等的对比拉大,省略了中间层次,达成明豁阔大的艺术效果。此篇讲课稿中,潘天寿也吸收了几何学的内容,如三角形的运用、平行线的问题等等,来说明中国画构图的特色,这是他对传统构图理论的发展。
《关于构图问题》虽篇幅不长,但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深入浅出,切中肯綮,既是潘天寿对中国画构图特色的深刻阐发,也是自己创作体会的全面总结,至今仍然是后人学习的要诀与阶梯,值得反复研读、悉心体悟。
陈永怡
总论
你们就要下乡了,因时间关系,先不讲构图问题,待大家下乡回来后,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再作系统讲授。现在就你们这次下乡,谈谈下乡须注意之点。
下乡注意点自然第一在思想改造;第二在体验生活;第三在锻炼身体;第四在收集画材。在收集画材时要碰到布局问题,这是锻炼构图的好机会。但构图前的步骤,重点在思想性,思想性是密切结合实际的。董其昌说:“行万里路。”就是体验生活。古代画家尚如此重视体验生活,现在更应如此,不过内容和含意不同了。文艺是人们意识形态的产物,也就是说:文艺作品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自然界中的一切形象与色彩,是没有思想性的,例如一棵树或一朵花,本身没有思想性,但是画画的人是有思想性的,因此,无思想的对象经过画家的眼和脑,也自然有了思想性了。古代人看自然,与今天的人民群众看自然有所不同,因为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着时代变迁而不同了。艺术家深入生活和反映生活,不是自然主义地看到什么就表现什么,而要抓住当时生活中的主流思想来表现。既要看到眼前的美景,又要看到进步的未来,要有美好的幻想,才能深入一步,先进一步,而后起到引导群众向前进步的作用。有人说花鸟画是没有思想性的,古今画家画牡丹花,总是牡丹花,没有什么分别。我说却不然,花鸟画同样有思想性,也同样有着各个不同时代画家的思想意识,反映不同的观点。过去的人,以为牡丹是大红大绿,既艳且丽,有着富贵的象征,因此称它为富贵花。不论看画的人、作画的人,一看到牡丹,就想到他们所希求的前景,代表富贵,既富且贵,这是封建时代所追求的观念。如牡丹和猫蝶同画,以猫蝶谐音耄耋,叫做“耄耋富贵”(年八十至九十称耄,年八十称耋。耄耋富贵即长命富贵的意思)。画牡丹与玉兰合画谓之“玉堂富贵”;画水仙与牡丹合画谓之“富贵神仙”;画牡丹和菖蒲谓之“贵寿无极”等等。今天看牡丹、看玉兰、看水仙、看菖蒲是全不同了。牡丹是粗枝大叶大红大绿的美丽花朵,它象征着繁荣美丽的景象,也就是可以用它来象征着新社会欣欣向荣无限光辉的现实,这就是今天牡丹花的思想性。花鸟画如此,山水画亦如此,如元代倪云林画山水,往往是空山无人,只画山水不画人,画中景象荒疏冷落,这是由于他生活于元代末年,大乱将起,一切无所希望,只想逃避现实,感受着荒寒冷落空山中的情味,终于一棹扁舟于湖海中,过他的隐逸生活,故在画面上仅画些枯木竹石,极度地表示他内心的寂寞,这不是倪云林的思想吗?今天的山水画与花鸟画与古代的山水画、花鸟画,在笔墨技法上虽然变化不多,但是随着我们思想的进步,生活方式的与古代不同,国际交往的开展,画家生长于现代生活中,对事物的观 ............

书籍插图:
书籍《关于构图问题(本文系1963—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epub》 - 插图1
书籍《关于构图问题(本文系1963—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epub》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关于构图问题(本文系1963—196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epub - (EPUB全文下载)